资料简介
《过秦论》《六国论》与比较1
知识点复习1.下列选项中活用方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赢粮而景从B日削月割C流血漂橹D内立法度C名——状景:像影子一样名——状日:每天地月:每月地使动漂:使……漂起名——状内:对内Exit2
2.下列画线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B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C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D东割膏腴之地D古:专指黄河古:崤山以东古:先例,旧事Exit3
3.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A赵尝五战于秦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不拘于时,学于余D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被动状语后置被动Exit4
一、巩固二、比较三、提升Exit5
相同点Exit不同点6
相同点Exit体裁题材论证方式论证方法7
篇目过秦论六国论Exit不同点角度写作背景创作主旨写作思路语言特色8
政论Exit9
秦的统一战争Exit10
Exit秦国角度11
六国角度Exit12
Exit贾谊写《过秦论》时,正值汉文帝时期,是封建时代的“盛世”,为“文景之治”前期。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相对安定,社会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但时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贵族“淫侈之俗,日日以长”(贾谊《论积贮疏》),豪门大量侵吞农田,逼使农民破产,“卖田宅,鬻子孙”(晁错《贵粟疏》),以至“易子而咬其骨”(贾谊《论积贮疏》)。两极分化愈演愈烈,农民流离失所,饥寒交迫,社会矛盾在表面繁荣之下加深。汉文帝“外有轻刑之名,内实杀人”(《资治通鉴》卷15),刑罚苛重,民不聊生。13
Exit宋朝是我国历史上比较软弱的一个王朝。宋太宗以后,国势就渐渐衰弱。宋朝初年,北边已经有敌国契丹,宋仁宗时,西边又出现了敌国西夏。宋朝受着这两个国家的威胁和侵犯,却不敢对他们进行坚决的抵抗,只想用屈服妥协的办法,向他们纳银输绢换取和平。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一○○四年),与契丹(后来称辽)缔结澶渊之盟,宋朝答应每年给契丹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一○四二年),契丹派使者到宋朝要求割给他们晋阳(现在山西省太原市)和瓦桥(在河北省雄县易水上)以南十县的土地,结果定盟由宋朝每年给契丹增加白银十万两,绢十万匹。庆历三年,西夏向宋朝上书请和,宋朝每年赠给西夏白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茶三万斤。宋朝这样一再向敌人屈服妥协,结果增加了敌人的财富,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带来无穷的后患,而实际上并不能换得和平。14
Exit《过秦论》所体现的意图是分析秦王朝灭亡的历史原因,从反面总结出中心思想,即“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它的现实针对性是指西汉初期的政策,是劝谏西汉统治者要施行仁政。15
Exit《六国论》主要是论述了六国灭亡的原因,目的在于讽喻宋王朝要以六国为鉴,不为辽和西夏的“积威之所劫”,一味纳币输绢以求苟安,要“封天下之谋臣”,“礼天下之奇才”,奋起抵御外侮以维护统治。16
Exit立论17
对比论证《过秦论》中有哪些对比?《六国论》中有哪些对比?Exit18
Exit多次运用对比的手法:1.九国联盟与秦国实力的对比;2.九国会盟之时与惨败之后两种情况的对比;3.陈涉与九国的对比;4.陈涉与秦国的对比;5.秦国前后兴亡的对比。19
Exit对比论证小邑大城得百倍失百倍大欲大患得难献易有限无厌奉繁侵急不尽不灭20
21
Exit第一步:秦国崛起第二部:秦国发展第三部:秦国兴盛第四步:秦国灭亡第五步:总结教训,提出中心论点叙述为主,先叙史实,后作议论,最后提出中心论点,卒章显志。22
弊在赂秦赂秦力亏不赂者以赂者丧数量上程度上道理上齐亡之事实燕亡之教训赵亡之悲剧(总分)(第一段)(总分)(第二段)(总分)(第三段)(过渡)(分总)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第四段)(引古)(递进)毋从六国破亡之故事(第五段)(讽今)(并列)六国论23
第一步: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第二步:将中心论点转化为两个分论点:一为“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一为“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第三步:总结历史教训,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第四步:讽谏宋王朝不要重蹈六国的覆辙。开门见山,先提中心论点,之后提出两个分论点,后用史实举例论证。Exit24
赋的特点:辞藻华丽,千变万化,气势磅礴,多用对偶和排比句式,长句较多,用语雅而不俗;文章一气呵成,文脉如行云流水,汩汩而出,滔滔不绝,首尾气贯长虹,感情充沛。主要着眼于作者自身的感受。Exit25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Exit26
散文的特点:语句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句式丰富多彩,交相辉映;论证语言隐、直、正、反相映成趣,行文干练老辣,有“战国纵横之学”。着眼历史事件的现实意义。Exit27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Exit28
《过秦论》的语言气魄恢宏,酣畅热烈;《六国论》的语言沉稳深刻,干练老辣。它们都是千古传诵的名篇。Exit小结29
我们还可以把比较用在哪些地方?Exit思考30
试比较《过秦论》与电影《英雄》中对秦国的强势的描绘。Exit作业31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