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虞美人》教案设计教学设计思想:《虞美人》这首词具有动人的音乐美、真挚的情感美、深远的意境美,历来为人传诵传唱。词中流露的情感亦较容易引起普通人共鸣。本课主要是先感受此词音乐美,再领会其情感美,最后探究积累有关表现手法,力求指导学生掌握从内容到形式来鉴赏诗词的方法,从而指导学生去鉴赏课本中的其它诗歌。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因声求气,吟咏诗韵。通过诵读,鉴赏李煜词动人的音乐美、真挚的情感美、深远的意境美,让学生对词诵读产生兴趣。2、理解词中“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及反复对比等艺术手法。3、掌握从内容到形式来鉴赏诗词的方法。过程与方法(教法):歌曲感悟---朗读品味---知人论世---自主合作探究,解读词情----拓展延伸---归纳总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李煜词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的浓郁愁情。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1)以诵读为主线,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词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情感。(2)理解李煜词“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3)掌握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2、难点: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教具准备:利用多媒体课件融合朗读、音乐、歌曲、图片,构成优美的课堂情境。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视频欣赏《几多愁》(说明:通过视听形象,让学生对《虞美人》一词有初步的感受。)二、诵读感知,体会词情1、教师范读2、诵读提示:入情入境的读。(1)把握节奏:(2)注意韵脚,理解平仄:了、少ao——仄;风、中ong/eng——平;在、改ai——仄;愁、流ou——平。押韵规律(特点):两句一换韵,两平两仄3、读出感情:①感情基调:低沉凄凉、曲折迂回。(节奏舒缓低沉)②重音处理:何时、多少、又、不堪、应犹、只是、几多、一江4、全班齐读。三、知人论世,身份揭秘
1、学生话李煜2、教师说李煜3、请学生再读一遍四、品味词句,解读愁情(一)探究“愁”的具体内容,走进李煜的内心世界。1、词中能概括全词的感情的是哪个词?(抓诗眼)投影呈现:“愁”2、联系背景,结合全词,大家说说李煜的愁有哪些。明确:往事之叹“愁”思家之苦亡国之恨3、作者的愁情又通过哪些物象(意象)来表现呢?参考: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故国明月、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选取典型景物,表达忧愁,情景交融。(二)解读词句,品味愁情自主探究:1、“春花秋月何时了”中,“何时了”是何意?2、“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李煜为什么却希望它快点结束呢?3、“往事知多少”,作者会想起哪些往事呢?4、“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东风”是何意?“又”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朱颜”的含义是什么?故国的景物仍在,改变的仅仅是朱颜吗?合作探究:1、在前六句中,哪个词是关键词?“变”的是什么?“不变”的又是什么?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品味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春流”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它好在哪里?五、拓展延伸,掌握写法:1、在古典诗词当中,有很多咏愁的句子,你们知道的有哪些?参考:①李清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②李清照“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③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④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⑤李煜“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愁之形态)⑥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愁之长度)⑦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愁之多广长)⑧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⑨秦观化用过这句诗“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愁之多深)而且在他的《千秋岁》里用海喻过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⑩秦观“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⑾李清照“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之重量)⑿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⒀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驼也驼不动”⒁王实甫“遍问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的车儿如何载得起。”余光中的《乡愁》2、与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法相同的有哪些?3、(从第⑤句起)我们看来看不见摸不着的愁在他们的笔下可以剪不断,理还乱,可以变成水,变成海,可以装上船,还可以驼上马背!写出了愁之形态,愁之长度,愁之多广,愁之多深,愁之重量。4、我们不仅可以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还可以把其它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如:白居易《琵琶行》“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六、总结1、课文小结2、诗歌鉴赏方法(1)知人论世(2)因声求气,吟咏诗韵(3)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七、作业:1、背诵课文2、完成《赢在课堂》板书设计《虞美人》李煜1、李煜的愁往事之叹“愁”思家之苦亡国之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