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小学语文 / 教学同步 / 部编版 / 五年级上册 / 第四单元 / 已亥杂诗 / 《己亥杂诗》学案课件

《己亥杂诗》学案课件

  • 2022-03-16
  • 15页
  • 3.67 MB
还剩 5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已亥杂诗(其五)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做春泥更护花。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注释:浩荡,广阔深远的样子,也就是浩茫之意。白日斜,夕阳西下的黄昏时分。吟鞭,即马鞭。东指,出城门向东。天涯,天边。本句说当自己出了北京城门,便从此与朝廷隔绝,也就如远至天涯。译文:离愁满怀,正对着白日西下,扬鞭东去从此辞官赴天涯。 “浩荡”本指水势,这里修饰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白日斜”点出写作时间是什么时候? 诗词赏析诗人离京时,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他目睹了清王朝的腐朽,不愿意与封建势力同流合污,辞官回乡;但是他仍然为国家的命运忧愁,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命运忧愁。“浩荡”本指水势浩大,在这里喻“愁”,李煜曾有词写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以李煜亡国被囚之愁自诩,可见忧愁之深。“白日斜”是写景,诗人为了衬托离愁,特别把离京时间选在了傍晚,马致远散曲“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用晚景衬托离愁。 “吟鞭东指即天涯”用了怎样的修辞?“吟鞭东指即天涯”本句虽无愁字,但也能表现诗人离京之愁。天涯是指诗人家乡——杭州,马鞭一挥,离京远去,直至天涯,很难再回京城,用夸张的手法,表现离别之愁,伤怀之意,含而不露。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注释:落红:落花,落英,诗人自喻。译文: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飘洒,化作春泥愿培育出更多新花。 古代诗人描写落花往往是怨啼鸟,怪东风,叹年华,面对落花嘘唏感叹。“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曹雪芹笔下黛玉); 诗人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借落花翻出新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极为瑰丽的境界:在诗人看来,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是终止了;但一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体现出真正的生命价值--终将孕育出一个繁花似锦、绚丽灿烂的春天!这分明是一首新生命的赞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重点句赏析 对国家民族的那份执著的忠忱。不甘于沉沦,为国家民族贡献力量。主题意义牺牲自己,培养后人的无私奉献精神“落红”的形象,就成了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主题这首诗写出了作者辞官南归的痛苦心情,同时也表述了自己虽辞官回家,也不畏挫折、不甘心沉沦,仍会关心国家大事的愿望。表现了一个政治家时时处处以国事民事为重的爱国情怀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小结满载离愁,远归故里自比落红,仍可护花虽辞官归乡,仍心系报国。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意思:虽辞官回乡,仍思为国效力,希望有新奉献的思想。 树立正确人生观 1、诗中运用形象的比喻,寄托要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感情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诗中描写诗人辞官离京时复杂心情的诗句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3、表现诗人以落红自比,寄托要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之情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4、歌颂落花的积极作用,从而表达自己虽离开职位也要为国家和人民效力的思想感情的诗句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5、诗中表现要投身于广阔天地去进行新的战斗,为改革和振兴中华贡献自己毕生精力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问题: 6、诗中通过抒情点明主旨的诗句是:落红不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7、作者曾在另一首,〈己亥杂诗〉中呼吁统治者重用人才、任人唯贤的句子是: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8、诗中化用刘禹锡“莫道两京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两句,说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的一句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9、表现壮志未酬,行将远离,不能不勾起无限愁思的一句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10、表明作者不甘消沉,愿为国家无私奉献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诗中哪句表现了诗人犹豫孤独和悲壮豪迈复杂心情交织一起?诗中哪句表现了虽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诗词?诗中写了几种心境?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离别忧伤;2、回归的愉快;3、积极的人生态度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