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第三单元 人情与世态第5课《红楼梦》 一、作家剪影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小说家——曹雪芹经典概览·精彩管窥 简介:曹雪芹(约1715—约1763),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内务府汉军旗人,出身“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从康熙二年至雍正五年,曾祖曹玺、祖父曹寅、父亲曹颙、叔父曹,相继担任江宁织造六十多年。父早亡,叔父曹掌家。雍正初,家产抄没,曹下狱治罪,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困,“举家食粥酒常赊”。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他性情高傲,嗜酒健谈,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卓越的艺术才能。作品:长篇小说《红楼梦》、工艺技术类杂著《废艺斋集稿》。 【知识延伸】著书黄叶曹雪芹“补天”之志从未懈怠,直至晚年,友人敦诚《寄怀曹雪芹》还在安慰他:“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叩富儿门。残羹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意思是因罪臣之后的身份及其他原因,曹雪芹的个人奋斗遭遇艰难险阻,敦诚劝他知难而退,专心著书。曹雪芹亦不负所望,在隐居西山的十多年间,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将旧作《风月宝鉴》“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成了巨著《红楼梦》。 二、作品聚焦大旨谈情,实录其事《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清代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早期仅有前80回抄本流传,书商程伟元邀高鹗续写后40回,定名《红楼梦》。小说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为主线,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揭示出封建末世的危机。 【经典觅珠】秋窗风雨夕林黛玉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赏析】全诗环绕着“秋”,通过一系列秋天景物的淋漓渲染,展示了陷于恶劣环境的孤弱少女的满怀愁绪和无边伤感,从而预示她难以逃脱的悲剧前途。 三、《红楼梦》的精彩看点1.木石前盟借姑苏乡宦甄士隐夏日午梦,通过一僧一道对话,讲述了一段风流公案:“赤瑕宫神瑛侍者”曾以甘露灌溉了“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棵绛珠草,使其久延岁月。这绛珠草脱去草木之胎,幻化人形,修成女体。神瑛侍者凡心偶炽,欲下凡投胎,造历幻缘,“绛珠仙子”为酬灌溉之德,也要去同走一遭,“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这“绛珠仙子”就是林黛玉的前身。 2.反世俗宝黛心相通薛宝钗佩金锁,黛玉忌金玉良缘之说,暗讥宝钗,警宝玉。林如海死后,黛玉常住荣府,有寄人篱下之感,常流泪,更加病弱。元妃省亲后,宝玉和众姐妹搬进大观园。宝黛两小无猜,但因薛宝钗或其他小事,二人常吵,在争吵中情感愈深。黛玉葬花,宝黛同赏《西厢》。史湘云劝宝玉会官员,谈仕途,被宝玉抢白,并说黛玉从不说这种“混账话”;黛玉听到,深喜知心。 3.林黛玉魂归离恨天探春倡导成诗社。咏白海棠宝钗夺魁,菊花诗林黛玉压倒众人。紫鹃试探宝玉,假说黛玉要回姑苏,宝玉信以为真,发狂地要留住黛玉。宝、黛爱情在人前暴露。宝玉病倒,贾母决定为他成亲冲喜,采纳王熙凤的“掉包计”,对宝玉伪称娶的是林妹妹。黛玉得知,以为宝玉负情,焚诗稿含恨而死。 4.宝玉挨打宝玉因与母亲王夫人身边的丫头金钏过分亲昵说笑,导致金钏被王夫人打了耳光,骂了几句,并要逐出贾府,金钏性情刚烈,羞辱难当,跳井死了。宝玉的同父异母的弟弟贾环(赵姨妈所生)素来忌妒宝玉,乘机在父亲面前说宝玉在太太房里强奸金钏未遂,打了一顿,那金钏便赌气投井死了。气得贾政七窍生烟,差人拿住宝玉,不由分说,按在凳上,打了十来下,犹不解气,自己又狠命地打了三四十下,要不是闻讯赶到的王夫人拼命阻止、贾母大动肝火,差点没把宝玉打死。为此,贾政被贾母责骂得无地自容,自悔不该下毒手打到如此地步。 四、情节链接1.《情真意切释猜嫌》之前的情节凤姐生日闹事已平息多时,今昔和事之后,探春、李纨等借监社一层作陪衬,夹带叙入替平儿打抱不平的话,向凤姐讨钱,三人经过一番戏谈之后,二人目的达到。同时借赖嬷嬷口训说宝玉一番,暗补宁、荣二府昔日家教之严,以形今日之放纵。补写周瑞之子于凤姐生日醉酒无礼一层,这是闹事余波,从这些可看出凤姐生辰内外上下俱不安宁。宝钗因见黛玉旧疾又犯,比往常又重,终日不出门,心情烦闷,就来探望黛玉,于是便有了节选内容的精彩片段。 2.《情真意切释猜嫌》之后的情节宝钗走后,黛玉喝了两口稀粥,仍歪在床上。不想日未落时,天就变了,淅淅沥沥下起雨来,看着那雨滴竹梢,更觉凄凉,便在灯下随便拿了一本书,却是《乐府杂稿》,有《秋闺怨》《别离怨》等词。黛玉不觉心有所感,亦不禁发于章句,遂成《代别离》一首,拟《春江花月夜》之格,乃名其词曰《秋窗风雨夕》。吟罢方要就寝,宝玉又冒雨来访,一番话语之后,送走宝玉,宝钗遣送燕窝的婆子又来。黛玉自在枕上感念宝钗,又羡她有母有兄;一回又想与宝玉虽素昔和睦,终有嫌疑。又听见窗外竹梢蕉叶之上,雨声淅沥,清寒透幕,不觉又滴下泪来,直到四更方渐渐地睡了。 五、评批贾宝玉《西江月》二词其一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其二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两首词出自《红楼梦》第三回,似贬实褒,正文反作。作者表面上是用世俗的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却是赞颂贾宝玉的叛逆性格:不愿受封建传统的束缚,厌弃功名利禄的追求;只求独立不羁,个性解放。不顺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不安于他们所规定的本分。 情真意切释猜嫌 一、音形识记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苛责(kē)宝钗(chāi)病症(zhènɡ)同病相怜(liàn)B.嗽疾(sòu)姊妹(zǐ)铫子(tiáo)虎视眈眈(dān)C.似的(sì)人参(shēn)投奔(bèn)天翻地覆(fù)D.买卖(mai)坦诚(tǎn)肉桂(ɡuì)益气补神(bǔ)初读强基·自主学习﹒﹒﹒﹒﹒﹒﹒﹒﹒﹒﹒﹒﹒﹒﹒﹒ 【解析】选D。A项,“怜”应读“lián”;B项,“铫”应读“diào”;C项,“似”应读“shì”。 知识卡片“铫”的形近字珧(yáo)窕(tiǎo)佻(tiāo)洮(Tá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排遣  望侯  滋阴  介意B.亲戚嫁妆情分委屈C.感激燕窝何况故然D.素日键胃肝火见效【解析】选B。A项,侯—候;C项,故—固;D项,键—健。 二、词语积累1.固然·虽然(1)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语气比“虽然”强烈,且只用在主语后面。(2)虽然: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跟它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可放在句首,也可放在主语后。【运用】_____关于袁世凯的是非功过众说纷纭,但他有一个孙子却是极为不凡,闻名中外,此人便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袁家骝。(固然/虽然)虽然 2.同病相怜·患难与共 【运用】柬政府和人民将坚定同中国政府和人民站在一起,有福同享、_________,携手抗击疫情,共同渡过难关。(同病相怜/患难与共)患难与共 3.介意·在意(1)介意:把令人不高兴的事存留于心中。(2)在意:所指的事物范围广,另外还有留心、注意的意思。 【运用】这个时候的蓝湛生怕自己给的不够,留不住魏婴,会让他再次离去,所以哪会_____别人说魏婴对他付出不多呢。(介意/在意)在意 4.虎视眈眈:形容贪婪而凶狠地注视。【运用】尤文图斯此前一直对拉基蒂奇虎视眈眈,他们甚至提出过用贝尔纳代斯基交换拉基蒂奇的方案,但是最终因为对于两位球员价值的估算不等,未能达成协议。()5.惊师动众:发动很多人做某件事(多含不值得的意思)。【运用】故宫70多口井,宁可惊师动众从山上取水,数百年来仅作为消防设施,也绝不喝一口井水。()√√﹒﹒﹒﹒﹒﹒﹒﹒ 6.冷嘲热讽:尖刻地嘲笑和讥讽。【运用】一场疫情体会人生百态,当人性拿出来“晒”的时候,别冷嘲热讽。()ⅹ。“冷嘲热讽”的对象一般是人。句中是说“人性”,应为“大惊小怪”。﹒﹒﹒﹒ 三、内容感知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黛玉的厌烦到叹息到笑到诚邀;由宝钗对黛玉的关心到黛玉对宝钗的赞美到黛玉对自己的自责最后到敞开心扉:这是文章发展的一个脉络。B.我们知道,黛玉平时很少跟人长篇大论地交谈,毕竟她是一个比较自闭自守的人,但是在本文对话中最长的一段话却是黛玉说的。C.在选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黛玉语言中的那种坦诚、自责,温情脉脉地倾诉内心,但更多的则是那种尖酸刻薄。D.黛玉是一个清高的人,可她在和宝钗的对话中多次责备自己,而在这自责之外,实际上还有对宝钗的夸奖。 【明确】选C。本文更多的是黛玉的那种坦诚、自责,温情脉脉地倾诉内心。 2.课文标题说“情真意切”,怎见得“情真意切”?【明确】林黛玉:生性孤傲,却坦率认错,可见实在是被对方折服了。禀性高洁,此番却坦陈寄人篱下的痛苦心声,多么难得!薛宝钗:时时宽容大度、处处关心体贴、语语设身处地、真诚能释猜嫌。 3.黛玉的“猜嫌”从何而来?从黛玉角度如何看出“猜嫌”已释?【明确】(1)因为薛宝钗美貌健康,随分从时,赢得贾府上下一致称赞。再加上薛宝钗的金锁上的题字和宝玉的题字相合,贾府的人多有“金玉良缘”之说。黛玉这个情窦初开又多愁善感的少女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有点嫉妒她,猜嫌由此而来。(2)①情感变化上:由“叹”到“笑”再到“忙笑”;②对待宝钗的态度变化上:由“感激”到“道歉”再到“倾述”,最后“高兴”。 研读提能·探究学习【文本突破】微课一:分析小说的语言艺术1.宝钗道:“这里走的几个太医虽都还好,只是你吃他们的药总不见效,不如再请一个高明的人来瞧一瞧,治好了岂不好?每年间闹一春一夏,又不老又不小,成什么?不是个常法。”请分析这段人物语言的谈话艺术。 【明确】宝钗原为探病而来,两人说话自然先从病说起。妙就妙在宝钗说病并不先言病症,再说病因,以显示自己的才智;而是先从关心黛玉的身体(你吃他们的药总不见效)、体贴黛玉的处境(每年间闹一春一夏,又不老又不小,成什么)出发,提议再请一个高明的人来瞧一瞧。这番话语自然极易入耳入心。有了这番铺垫,下面的关于药方、饮食的建议,也就更加显出了情真意切。 2.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请分析这段人物语言的谈话艺术。【明确】宝钗的关怀彻底打动了黛玉的心,让她又感激又羞愧。黛玉的这些发自内心的话语不仅再现了黛玉真实的内心世界,表现了其寄人篱下的多虑与苦闷,而且也从侧面有力地衬托了宝钗谈话的语言艺术。 微课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3.下列对林黛玉和薛宝钗性格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薛宝钗向林黛玉建议请高明的大夫瞧病,多吃五谷及药方需要更换,都表现了宝钗的温柔体贴和见识广博。B.林黛玉对薛宝钗一直没有好印象,就是别人夸赞宝钗,黛玉也感觉不舒服,是宝钗的宽容大度使黛玉改变了对宝钗的看法。C.在林黛玉生病的时候,薛宝钗拿了燕窝来看她,并劝说黛玉多喝燕窝粥,由此可见,宝钗是个富有同情心的人。D.林黛玉在病中盼望来个姊妹说话排遣之时,宝钗前来探望黛玉。说了一会话,宝钗怕黛玉厌烦就去了。这些都说明宝钗是个善解人意的人。 【明确】选C。在文中,薛宝钗只说是家里有燕窝要送给黛玉,这次探望黛玉,宝钗并没拿燕窝。 4.黛玉对宝钗的体贴深为感激,从二人的谈话中可以看出黛玉有怎样的性格特点?【明确】①率直天真。黛玉对宝钗的关心体贴深为感动,竟至向她忏悔,说“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并诉说自己孤苦无依之状,又提及宝钗前日对她的“教导”,从内心深处表示感谢。这是一种毫不掩饰的真。②敏感谨慎。她谈及家世的衰微,只身的孤苦,不是“正经主子”的感觉和谨慎心态,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怜悯之情,宽谅她素日的“禁不得一些委屈”。这是她对事极为敏感的最大原因。 【鉴赏提升】1.宝钗到底做了什么才使得黛玉释去对她的猜嫌呢?【点拨】探病,推心置腹地拉家常,具体来说有:①望候体谅,从不苛责;②谈论病症,提出建议;③推心置腹,排遣烦闷;④赠送燕窝,解决烦难;⑤离开之时,答应再来。 2.黛玉向宝钗袒露内心的痛楚、身世的孤苦说明了什么?【点拨】在她们交谈中黛玉谈到了自己孤苦的身世。黛玉的身世是很孤苦的,她是不轻易和别人说的。因为她的性格有封闭、有保守、有一种自我保护,她不愿意向别人袒露心扉,但是在这个时候却向宝钗把自己所有的痛苦全部呈现出来。那么这个地方就体现出黛玉的的确确是被宝钗的真情所感化了,她在这个地方找到了真正的朋友,找到了真正的友情。 【备选要点】1.《红楼梦》的语言雅俗共赏,结合选文,试举例分析其“雅”的一面。【点拨】作为文人独立创作的小说,《红楼梦》的语言具有典雅含蓄的一面,如宝钗劝黛玉不要作“司马牛之叹”,用典说事,非文化人不能解。一句调笑黛玉的话——“将来也不过多费得一副嫁妆罢了,如今也愁不到这里”,则戏谑得雅致有趣。 2.《红楼梦》作为优秀的白话小说,还有“俗”的一面,请结合选文加以分析。【点拨】作为白话小说,《红楼梦》的语言又有生动活泼、口语化的一面。如宝钗说“成什么?不是个常法”,如黛玉说“何苦叫他们咒我”,都浅近自然,声口可闻。 【素养践行】活动:班级展开读书讨论会,讨论的主题是:薛宝钗与林黛玉两个人物角色,你更喜欢哪一个?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略。(言之成理即可) 深读培优·拓展学习【技法借鉴】以小见大以小见大,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法,它往往借助想象,以小与大之间的内在关联来体现写作的中心,起到以小寓大,以小显大,甚至以小胜大的作用。本文在这一方面运用独特。林黛玉和薛宝钗可谓“情敌”,如何展现“情敌”之间真挚的友谊呢?作者通过二人对话,以“燕窝粥”为升华点,让两位女主人公第一次敞开心扉,说起了悄悄话,并且心心相印,情同姐妹。平凡的语言,以小见大,展示了二人美好的品质、纯真的友谊。 如何运用以小见大?如何在写作中运用以小见大手法呢?可从以下方面入手:(1)所选择的小的材料和大的观点要有相似性,能统一起来。(2)运用的材料要具有典型性。(3)运用小的材料的过程中注意不要处处发议论。 【迁移运用】请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刻画一位节俭母亲的形象。 参考答案:老家的村子里,人人都在夸我给母亲寄钱,可我心里明白,给母亲寄钱并不是我心中多么有母亲,完全是为了我的内心平衡。而母亲收到寄去的钱总舍不得花,听妹妹说,她怕钱没处放,一卷一卷塞在床下的破棉鞋里,几乎让老鼠做了窝。我埋怨过母亲,母亲说:“我要那么多钱干啥?零着攒下了将来整着给你。你们都精精神神了,我喝凉水都是高兴的,我现在又不至于喝着凉水!”去年回去,她真的把积攒的钱要给我,我气恼了,要她逢集赶会了去买个零食吃,她竟然一次买回了许多红糖,装在一个瓷罐儿里,但凡谁家的孩子去她那儿了,就三个指头一捏,往孩子嘴一塞,再一抹。孩子们为糖而来,得糖而去,母亲笑着骂着“喂不熟的狗”,末了就呆呆地发半天愣。 【延伸阅读】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原来林黛玉知道史湘云在这里,宝玉又赶来,一定说麒麟的原故。因此心下忖度着,近日宝玉弄来的外传野史,多半才子佳人都因小巧玩物上撮合,或有鸳鸯,或有凤凰,或玉环金珮,或鲛帕鸾绦,皆由小物而遂终身。今忽见宝玉亦有麒麟,便恐借此生隙,同史湘云也做出那些风流佳事来。因而悄悄走来,见机行事,以察二人之意。不想刚走来,正听见史湘云说经济一事,宝玉又说:“林妹妹不说这样混账话,若说这话,我也和他生分了。” 林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叹者,你既为我之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之知己矣,既你我为知己,则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哉;既有金玉之论,亦该你我有之,则又何必来一宝钗哉!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你我虽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想到此间,不禁滚下泪来。待进去相见,自觉无味,便一面拭泪,一面抽身回去了。 这里宝玉忙忙的穿了衣裳出来,忽见林黛玉在前面慢慢的走着,似有拭泪之状,便忙赶上来,笑道:“妹妹往那里去?怎么又哭了?又是谁得罪了你?”林黛玉回头见是宝玉,便勉强笑道:“好好的,我何曾哭了。”宝玉笑道:“你瞧瞧,眼睛上的泪珠儿未干,还撒谎呢。”一面说,一面禁不住抬起手来替他拭泪。林黛玉忙向后退了几步,说道:“你又要死了!作什么这么动手动脚的!”宝玉笑道:“说话忘了情,不觉的动了手,也就顾不的死活。”林黛玉道:“你死了倒不值什么,只是丢下了什么金,又是什么麒麟,可怎么样呢?”一句话又把宝玉说急了,赶上来问道:“你还说这话,到底是咒我还是气我呢?”林黛玉见问, 方想起前日的事来,遂自悔自己又说造次了,忙笑道:“你别着急,我原说错了。这有什么的,筋都暴起来,急的一脸汗。”一面说,一面禁不住近前伸手替他拭面上的汗。宝玉瞅了半天,方说道“你放心”三个字。林黛玉听了,怔了半天,方说道:“我有什么不放心的?我不明白这话。你倒说说怎么放心不放心?”宝玉叹了一口气,问道:“你果不明白这话?难道我素日在你身上的心都用错了?连你的意思若体贴不着,就难怪你天天为我生气了。”林黛玉道:“果然我不明白放心不放心的话。”宝玉点头叹道:“好妹妹,你别哄我,果然不明白这话, 不但我素日之意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林黛玉听了这话,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竟有万句言语,满心要说,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却怔怔的望着他。此时宝玉心中也有万句言语,不知从那一句上说起,却也怔怔的望着黛玉。两个人怔了半天,林黛玉只咳了一声,两眼不觉滚下泪来,回身便要走。宝玉忙上前拉住,说道:“好妹妹,且略站住,我说一句话再走。”林黛玉一面拭泪,一面将手推开,说道:“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早知道了!”口里说着,却头也不回竟去了。 宝玉站着,只管发起呆来。原来方才出来慌忙,不曾带得扇子。袭人怕他热,忙拿了扇子赶来送与他,忽抬头见了林黛玉和他站着。一时黛玉走了,他还站着不动,因而赶上来说道:“你也不带了扇子去,亏我看见,赶了送来。”宝玉出了神,见袭人和他说话,并未看出是何人来,便一把拉住,说道:“好妹妹,我的这心事,从来也不敢说,今儿我大胆说出来,死也甘心!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在这里,又不敢告诉人,只好掩着。只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袭人听了这话,吓得魂消魄散,只叫:“神天菩萨,坑死我了!”便推他道:“这是那里的话!敢是中了邪?还不快去?”宝玉一时醒过来,方知是袭人送扇子来,羞的满面紫涨,夺了扇子,便忙忙的抽身跑了。(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十二回) 您好,谢谢观看! 【赏析】选文的主要内容是写宝玉第一次向黛玉表白自己的肺腑之情,主要是通过林黛玉的心理描写来表现她已完全明白了宝玉对她的一片真心。袭人出门给宝玉送扇子的情节看是闲笔,其实不然。因为宝玉原本要向黛玉直接表述衷情,但黛玉却说了一句“你的话我早知道了”便离去了。然而,这个痴情公子还沉浸在向心上人诉说衷情的情境中未能自拔,错把袭人当林黛玉,终于把“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的情话说了出来。这不但表现了宝玉的无比痴情,同时也暗示了这对情人总有靠不拢、解不了的距离与隔阂。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