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小学语文 / 教学同步 / 部编版 / 四年级下册 / 第五单元 /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 记金华双龙洞教学设计

记金华双龙洞教学设计

  • 2022-04-09
  • 11页
  • 21.9 KB
还剩 5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四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3.学习课文生字新词。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⒉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⒊.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教学难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⒉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⒊.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教学准备:课文朗读配乐磁带。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2.自学本课生字新词,老师检查自学情况。3.练习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能给课文分段。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人课题。同学们都喜欢游览,旅游后还有写写游记。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游览了浙江金华的双龙洞后,就写了一篇游记,这篇游记就是——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叶圣陶先生是怎样写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了解学生预习课文情况。1.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你读了“预习”了解了些什么内容?2.通过读课外书,收集资料。你了解了关于本课的什么知识?生答:我知道叶圣陶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和语言学家。生答:叶圣陶解放前当过小学、中学、大学教师,编辑,解放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等职务。生答:繁忙的工作之余,叶老还到多处风景名胜区参观游览,并写下了许多清新优美的游记,《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就是其中之一。“两个岩洞”就是金华北山“五洞十景”中最为著名的两个溶洞:双龙洞和冰壶洞。生答:目前,双龙洞已被列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每天游人如织。⒊老师小结:同学们了解的情况真丰富,看来同学们在课外是下了一翻工夫的。三、听老师范读课文,思考问题。⒈听老师配乐朗读课文。⒉学生思考:⑴想一想每段讲什么?⑵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⑶把讲到洞中双龙的句子画下来。⒊讨论以上思考题。四、检查学生学习生字、词的情况。⒈开火车分析生字的音、形、义。⒉抽读课文。(了解学生通读课文情况。)⒊理解生词。(学生在读课文时随机检查。如:蜿蜒、明艳、突兀、森郁等词。)五、给课文分段。⒈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⒉同座谈论分段和段意。⒊老师总结归纳。六、作业 :⒈抄写生字。⒉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⒈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⒉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⒊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行片段练习。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⒈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⒉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⒈听写生词。⒉请说说本文分几段,段意是什么?⒊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二、学习第一段。⒈抽学生读本段。 ⒉思考:⑴叶圣陶爷爷在去双龙洞的路上看见了什么?(请用:“”画出来)。作者用了什么方法去描写? ⑵“明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作者会“眼前一片明艳”?⑶溪水为什么会变换调子?这里写溪水实际上是写什么?这溪水是从哪里流出来的?⒊配乐有感情地朗读本段,感受作者是什么心情。⒋读完本段你眼前有什么景物,请你说出来,你是怎样的心情。(让学生产生想象)⒌总结学习方法。同学们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这段文字的。学生总结:⑴了解作者描写了什么景物。⑵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描写。⑶体会作者有怎样的感受。⑷想象作者描绘的景色。 三、学习第二段。⒈学生自学本段。同学们我们运用学习第一段的方法学习本段。请同学们随着叶圣陶爷爷继续向前游。⒉学生自由朗读学习课文。⒊质疑问难。⒋老师提问:⑴你来到了双龙洞看见了什么样的景观?你有怎样的感受?⑵泉水的位置在哪里?⒌配乐有感情地朗读本段。想象作者描写的外洞是什么样子的。四、学习第四段。⒈学习方法同上1~3步。⒉老师提问:⑴我们与叶圣陶爷爷游到外洞,必须干什么?(生:坐船)⑵叶圣陶爷爷给我们介绍的小船是什么样的呢?叶圣陶爷爷是怎样乘船的呢?⑶这小船是顺水而行,还是逆流而上?⒊我们也来感受在船上进洞的感觉。听老师配乐朗读课文。⒋老师题问:“挤压”是什么意思?叶圣陶爷爷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觉?你有怎样的感觉?(要学生产生想象。)五、学习第五段。⒈学生自学方法同上。⒉老师题问:坐船进入内洞,内洞是什么样子的?当工人提着汽油灯看到了什么?⒊配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洞中石钟乳和石笋的形状。⒋读完以后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要学生产生想象。)⒌老师题问:现在你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吗? 六、齐读第六段。七、总结全文。⒈有感情地配乐朗读全文。⒉思考:读完本课你有何收获或感受?八、文字训练。片段练习:根据课文所描写的场景,你选择一处产生想象,写出百字以上的短文。板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路上洞口外洞内洞出洞映山红突兀、森郁窄漆黑油桐花宽、大挤压双龙、石钟乳、石笋 比外洞大溪流泉水泉水泉水(变换调子)(靠洞右边)(孔隙流出)(缓缓、源头)附学生的片段练习。“我”乘车穿过金华城,大约行了五公里来到了罗甸。只见一座红色的山映入眼帘。还有几分亮绿点缀着。是那么另人心醉!汽车迎着山路盘曲而上,仔细看那些红色的小东西,原来是一朵朵红色的油桐花。这些花开得太繁了,太密了,就象一团团的红园球,不仔细看还以为是些红色的绒球呢!“叽叽叽……”我朝树枝上一看,一只黄色的小鸟在树枝上唱着欢快的歌,伴着溪流的溪声,它唱起了歌儿,真有节奏。学生:黄秦溪流之女滚滚地流动着,洁白、清透。她唱着婉转的歌:有时咕咚 咕咚、有时叮当叮当。她很温柔,如一个和蔼可亲的母亲,轻柔地扶摸着水里的石头,在她的呵护下石头静静地进入了梦想,当它们醒来时以换上了新衣。溪流之女时时变换着身姿,摇动着它的长裙。“它无时无刻不带给我们以米的感受”只听见耳边所有的事物都在赞叹。突然,一束太阳射下的金光,穿透了溪流之女的心。她的歌声更加动听了。学生:喻涵我坐船来到内洞,见内洞漆黑得没有一丝光亮。工人拿着油灯在前面引路。这时我才感觉内洞比外洞大多了。里面的钟乳石千奇百怪,有的像人、有的像动物、有的像孙悟空的“定海神针”。再往里走,洞里安静得出奇。乳石的水滴下来,发出“嘀,嘀”的声音,人走在里面觉得很阴森。突然,一滴水滴在我的脸上,凉凉的,吓我一大跳。又走了一段,听见有水流声,原来是溪流的来源。这时我发现内洞太大了,人在里面只不过是一个微生物罢了。接着,我排着队出了洞。学生:闫墨锋第三课时教学要求:1.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2.围绕中心,根据游览顺序,学着给课文列提纲。3.指导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学着给课文列提纲。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请说说作者的游览顺序是怎样的?二、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想一想:⒈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⒉作者通过记叙有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三、学习给课文列提纲。⒈基本方法:⑴通过审题明确题目的要求,确定作文记叙的主要内容和要表达的中心思想。⑵要选择好材料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并确定分几段写。⑶给每一段写个简短的段意或列个小标题。⒉格式:⑴题目。⑵文章中心。⑶材料安排。⒊学生学着给本课列题纲。⒋评讲学生列出的题纲。四、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五、总结学生学习情况。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按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和主要内容。 3、归纳中心思想,练习按文章叙述的方法给课文列提纲。 4、通过学习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二、教学重难点:   1、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   2、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三、课前准备:生字词卡片、幻灯片、幻灯机、录像带、录像机等。四、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学会生字词,通读课文。   2、理清课文的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3、教学课文一、二、三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导入课题,板书题目。    齐读题目,指导理解“记”的意思。  二、通读课文,说说课文大概写了什么。  三、检查预习情况,指导读准生字词。  四、理清条理,给课文分段。   1、问:按游览的顺序,课文可以分几段?怎样分?   2、检查分段情况,指导分段。  五、再读全文,说说作者游览了哪些地方?游览的路线是怎样的?    板书:金华城—→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六、讲读课文一至三段。   1、作者出了金华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默读课文说     说。(映山红)(油桐)、(沙土)、(新绿)、(溪流)。   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给作者的感受怎样?(板书:一片明艳)   3、观看录相,亲自感受。你觉得路上的景色如何?指导感情朗读。   4、作者还听到了什么?溪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时而窄,时而宽,时而缓,时而急的变化?观看录相,然后说说。   5、作者为什么要写路上看到的景色?这溪流和双龙洞有什么关系?   6、作者先游览了洞口,你觉得洞口有什么特点?(板书:突兀森郁)理解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7、外洞又有什么特点?读读文中的句子,仔细体会,然后说说。   8、观看录相,亲自感受。感情朗读写洞口和外洞的语句。   9、有感情朗读一至三段。    10、小结: 这一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的一、二、三段,了解了作者的游览顺序,跟作者一起游览了路上和洞口、外洞的景色。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讲读课文四、五、六段,了解双龙洞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弄清了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了作者先写了路上的景色和洞口、外洞是怎样的等内容。   2、谁还记得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吗?外洞、洞口各有什么特点?(结合板书:引导学生说,先指名说,再各自练说)   3、沿途的景色如此迷人,洞中的景物更值得一看,让我们和作者一道去玩赏、领略,好吗?   4、过渡:从外洞到内洞要经过一段路,这就是孔隙,那么什么叫孔隙?(出示投影片,指导学生理解“孔隙”)  二、教学第四段。   1、这孔隙有什么特点?请同学默读第四段,边读边想。   2、读后问:    ①作者用什么方法通过孔隙?(小船)这样小的小船通过孔隙说明了孔隙有什么特点?(孔隙窄板书:窄)    ②人卧在船上后那个样子是怎样的?用“--”划出有关的句子,     读一读,仔细体会一下。人要这样贴着船才能通过孔隙又说明了孔隙有什么特点?(孔隙矮板书: 矮)  ③那么,坐小船经过孔隙时的感觉是怎样的?用“~~”划出有关的句子,出示“眼前昏暗了......挤压过来。”一句,自由朗读, 读后问:“挤压”是什么意思?(挤过来,压下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从这又说明了孔隙还有一个什么特点?(孔隙险板:险)   3、小结:从这一段的理解可以知道孔隙的特点是......(指着板书理解)   4、设计引读:孔隙很窄,只有......;孔隙很矮,只要你.......体会孔隙的特点。(按课文 写孔隙特点的内容设计)   5、下面我们再来欣赏录相,亲自看看孔隙是怎样的和人怎样进出孔隙。   6、作者就是这样先写出孔隙的窄,再写孔隙的矮,最后写孔隙的险的特点的。试按这样的条理练习背诵这一段,先自由练背,再指名试背,互相背。  三、教学第五、六段。   1、过渡:经过孔隙就进入了内洞,内洞又有什么特点呢?   2、默读第五段,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   3、指导理解每句话讲了什么,并结合理解“变化多端”、“颜色各异”等词,理解“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一句,概括出内洞的特点。(板书:黑、奇、大)   4、内洞确实很黑、很奇、很大,观看录相,欣赏体会。   5、下面请同学再仔细朗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内洞的?   6、读到这里,你知道双龙洞名的来历吗?哪个句子讲明了?指名读出有关句子,再相机点题。  四、作者游完了内洞,又排队出了洞,你能用上第五自然段的有关句子来说说怎样出洞的吗?出示幻灯,学生先说,再指名说。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五、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四、五、六段,跟着作者游览了孔隙和内洞,了解了孔隙和内洞的特点,那上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时间允许,再自由朗读四、五、六段,欣赏体会。)教学反思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先生的一篇游记,主要描写了“外洞、空隙、内洞景物”的特点。在教学时,我反复研读文本,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课文,把握外洞、孔隙和内洞的特点。  这是一篇游记,首先要让学生知道作者的游览顺序。在教学时,让学生默读课文,圈划出表示作者游览顺序的词,了解游览线路,再让学生到黑板把自己的发现写上去“罗甸——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在学生理出文章的线索后,再让学生细细朗读、品味,并了解写游记的一些技巧,学习体会词句的精妙。溪水的流向是文章的另一条线索,让学生明白这是文章的暗线。在学生朗读感悟外洞的大、孔隙的小而窄、内洞的黑、奇、大这些特点时,结合多媒体课件出示,这样可以给学生直观清晰的印象。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