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小学语文 / 教学同步 / 部编版 / 四年级上册 / 第七单元 /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课件

还剩 4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课件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课件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课件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课件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课件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课件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课件   电子课件与传统的教科书相比,它的优势在于资源的丰富性和学习的自主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课件吧!  教学目的: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有关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第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小黑板。  2、有关周恩来同志的图片,有关生平和当时社会状况的资料。  二、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把课文读通,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  2、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周恩来同志生平和当时社会状况的资料。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人物,引入新课。  1、出示周总理的图片或课件。(有条件可用不同时代的图片)让学生看后问:“你们知道这是谁吗,你们对他还有哪些了解”(让学生交流相关资料,加深对人物的认识,教师作补充。)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板书课题生齐读)  3、提问:读课题后谁来说一说课题的意思。(崛起:是兴起的意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为祖国的兴盛和民族的振兴而学习。),那是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呢(生答)师板书:周恩来。  二、初步读文,扫清文字障碍。鼓励学生自主识字。  1、指名读全文,正音。  2、同桌互读,并交流积累的词语。  3、测读生字,并提醒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注意其读音。(注重对后进生的测读和鼓励。)  4、指导书写难写的字。如:“崛”、“嚷”等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主学习。  出示有要求的小黑板  学习思考:  (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你从每个自然段中读懂了什么  (3)课文写了少年周恩来的几件事  2、合作交流。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读课文。  (2)同桌同学交流读文所得。  3、小组交流。  侧重进行自主学习思考“(3)”  4、指名汇报学习和交流情况。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写了少年周恩来的哪几件事试给课文分段。  第一件:讲伯父嘱咐周恩来,不要到外国租界地。周恩来对此迷惑不解。  第二件:讲周恩来在租界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不敢言,从而体会了“中华不振”的含义。  第三件:在修身课上,周恩来铿锵有力地告诉大家,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试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6自然段)写:少年周恩来听到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而感到疑惑。  第二段(第7——9自然段)写:少年周恩来在租界看到中国人受欺凌,而围观的中国人敢怒不敢言,这使他体会到伯父的话。  第三段(第10——16自然)写:在修身课上周恩来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明: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写:周恩来少年时代就心系中华的振兴,立下大志。  5、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并学习归纳主要内容。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和有关词语。  2、把课文中的三件是用简练的语言写下来。  五、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你们的学习,对周恩来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文章的条理和主要内容有初步的认识,同学们在学习中表现很好;但我还希望同学们回去很好地读课文,认真学习,深入体会文章的内容和所表体现的人物品质。  一、复习导入。  回忆课文中讲了少年周恩来的哪几件事,分别用一个词,概括在这三个阶段中,周恩来的情感变化生说,师板书:疑惑;气愤;立志。  二、精读课文,体会人物思想。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6节)。  (1)读课文,提问:周恩来的内心感到怎样(很疑惑)。疑惑什么呢(生答)板书:中华不振。  (2)在文中画出有关产生疑惑的语句。  a、为什么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  b、为什么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  c、租界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  (3)自由读这些句子,请读出疑惑不解的语气。  (4)指名读,评价所读效果。  (5)同桌同学练习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  2、学习第二部分。(第7-9节)  (1)仔细阅读这部分。  (2)提问:此时,周恩来的心情是怎样的(气愤)。是因为什么事感到气愤(外国人轧死了中国人,没有愧疚之情反得意扬扬。中国巡警没有惩罚洋人,反而训斥受害人。围观的人见此情况尽管气愤,但没有人敢说。)让学生用“因为……所以” 的句式说。  (3)想象练习,让学生体会情感。  a、这位妇女的遭遇悲惨吗这里仅仅只写这位妇女吗从书上找出描写妇女可怜的语句。  (很悲惨,这里不只是写这位妇女,她是代表中国同胞。)  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泣着什么……  b、边读边想象,她怎样哭诉在哭诉什么  c、此时周恩来体会到了什么(“中华不振”的含义)是什么让他体会到的(他看到中国人受欺凌。)板书:中国人受欺凌  (4)思考:第九自然段里为什么不把周恩来沉思的内容写出来,这段在这到什么作用(因为这段主要是一个过渡段,第一句紧承上文周恩来在租界里的切身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第二句巧妙第把课文引入下文对修身课上这件事的叙述。这段话在这主要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3学习第三部分。(第10—15节)  (1)朗读课文,  (2)思考:周恩来沉思什么,你从哪里知道  (沉思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从修身课上。)板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3)分析少年周恩来的读书目的与其他学生的读书目的到底有什么不同这里作者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其他学生的读书目的是:为明理、为挣钱、为吃饭,这些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则是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的振兴联系起来。  采用“对比”的方法。在这样的对比中,容易使我们感受到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板书:博大胸怀、远大志向。  1、学习第四部分。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联系全文,深入思考。  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他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所以他立下了这个远大的志向。  课文中的三件事之间是什么关系(因果关系。前面两件事是原因,后面一件事就是结果。)文章是怎样把三件事连一起的(多处应用“过渡句、过渡段”衔接起来的)。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学习的很认真,对课文有了较深的理解,对有关的写作方法也有所了解,我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活动中,要做到:“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五、布置作业。  1、继续朗读课文,  2、找出课文中的四字词语,读一读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然后写一写。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现在让我们来学习“阅读链接”看看告诉了我们什么“综合性学习”又要求我们怎样做。  二、拓展阅读,理解诗句。  1、学生自由读“阅读链接”中的短文。  2、小黑板出示周恩来的诗“大江歌罢掉头东”和有关注释。  (1)自由读诗。  (2)看诗的注释,请学生看注释试着说说诗意思  4、联系课文内容谈谈自己阅读后的感受。  三、自主习作,拓展升华  自拟题目,把自己学习课文和“阅读链接”所想到的和感受到的写下来。  三、布置综合性学习  1、我们已经了解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让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来了解更多人的成长的故事吧。  2、分组说说你想了解哪些人成长的故事。你打算用什么渠道去了解。说说你想用什么方式来展示你了解的故事。  四、教师小结:同学们学习得很好,既了解了课文内容,也从课文中得到了体会,还学习到了一定的写作方法。这是大家认真学习的结果,让我们更加努力而获得更好的成果吧!  五、布置作业  1、自己收集有关“爱国的格言”。  2、找一些有关周恩来总理的故事读一读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