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高中语文 / 教学同步 / 人教版 / 必修3 / 第三单元 / 10 *过秦论 贾谊 / 高中语文过秦论阅读练习3 人教版

还剩 1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中语文过秦论阅读练习一、阅读下文,完成1~3题。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1.下列句子中与“席卷天下”的“席”用法不相同的是()A.包举宇内B.囊括四海之意C.外连衡而斗诸侯D.其一犬坐于前【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词类活用知识掌握的情况。题干中的“席”属于名词作状语,四个选项中,A、B、D三项与之相同,而C项中的“斗”是使动用法。【答案】C2.翻译下列句子。①修守战之具。②外连衡而斗诸侯。③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解析】文言句子的翻译应力求“信”和“达”,①句中的“修”和“具”要准确翻译,②句中“斗”的使动用法要译出,③句中注意“拱手”的意译和“西河”的古今异义。【答案】①修造防守和进攻的武器装备。②对外推行连横政策,使诸侯之间互相争斗。③于是秦人轻而易举地夺取了黄河以西的大片土地。3.秦孝公的政治雄心是什么?【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阅读中捕捉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文中的关键句是“有席卷天下……并吞八荒之心。”对比加以概括即是本题答案。【答案】其政治雄心是并吞天下。二、阅读下文,完成1~6题。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寥、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孝公既没B.合从缔交,相与为一C.外连衡而斗诸侯 D.伏尸百万,流血漂橹【解析】A中“没”通“殁”,B中“从”通“纵”,C中“衡”通“横”。【答案】D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苏秦、杜赫之属”的“属”意义不相同的是()A.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B.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C.孔门之徒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解析】题干中的“属”是“一类人”“等人”之意,A、B、D中加点词与之同义,C项中的“徒”是“门徒”之意。【答案】C3.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不爱珍器重宝”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宽厚而爱人B.爱屋及乌C.爱其二毛D.甚爱必大费【解析】“爱”在古汉语中有三个义项:①爱;②怜惜、同情;③吝惜、舍不得。A、B为义项①,C为义项②,题干与D为义项③。【答案】D4.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是()A.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B.流血漂橹C.山东豪俊并起D.天下诸侯已困矣【解析】A项中“河”,古代专指黄河,现泛指河流;B项中“橹”古代指大盾牌,现指船桨;C项中“山东”古代指“崤山以东”,现指山东省。【答案】D5.面对秦国的扩张,各诸侯国是怎样“会盟而谋弱秦”的?【解析】原文中“会盟而谋弱秦”的下文“不爱珍器重宝……相与为一”即是具体做法。【答案】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6.合纵策略的最后结果是怎样的?【答案】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三、阅读下文,完成1~6题。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的“利”相同的是()A.有利无弊B.出师不利C.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D.因利乘便【解析】在古汉语中,“利”有四个义项:①锐利,锋利;②利益,好处;③顺利;④利润。A项为义项②,B项为义项③,D项由义项②引申为“有利条件”,题干和C项是义项①。【答案】C2.“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中加点词语意思正确的是()A.奋起猛烈振作B.奋斗功德震撼C.发展功业举起D.奋发烈士挥动【解析】考查对文言实词的准确理解能力。“奋”是“振作、发扬、发展”之意,“烈”是“事业、功绩”之意,“振”是“挥动、抖动”之意。【答案】C3.下列各句已补出被省略的成分,错误的一项是()A.南取百越之地,以(之)为桂林、象郡B.(百越之君)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C.俯首系颈,委命(于)下吏D.收天下之兵,聚之(于)咸阳【解析】准确补出省略成分是正确翻译省略句的关键,一定要结合上下文仔细琢磨,准确补出。B项中省略的是“始皇”。【答案】B4.下列各句翻译准确明白通顺的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A.登上皇帝宝座的位置制定天地四方为六合,拿着皮鞭和竹板打天下的百姓。B.登上皇帝宝座的位置,控制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C.践踏皇帝的宝座,制定六合,手持敲扑鞭策天下人民。D.登上至高无上的尊位,挟制天下人民,拿着刑具逼迫天下百姓。【解析】关键词:履,名词用作动词,登上;至尊,至高无上的尊位,指帝位;制,控制;六合,天地四方,普天之下;敲扑,刑具,代指刑法。【答案】B5.对所给文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译文:于是让蒙恬在北面修筑长城并让他守卫在竹木作篱筑的军营中。B.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译文:于是秦始皇废除了古代帝王的治国之道,焚烧了诸子百家的言论,企图用这个办法使奴隶们愚昧无知。C.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译文:可靠的臣子,精锐的士兵陈列着坚利的兵器,盘问来往行人。D.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译文:自认为险固的关中,金属修筑的城墙,正是子孙万代帝王的基业呀。【解析】A项中“藩篱”喻指边境,B项中“黔首”即百姓,D项中“金城”喻指坚固城池。【答案】C6.对这段文字理解分析全都正确的一组是()①这段文字的中心是写秦始皇的功业,即其统一天下的势如破竹和巩固天下的各种措施。②这段文字的中心是讽刺秦始皇自以为可以保其帝业传之百世万世以至无穷。③这段文字刻意渲染“攻”时的秦是何等强大,意在与后来秦灭亡之迅速形成对比,突出文章的中心。④作者依次从政治、军事、文化、刑法、地理形势各个方面极力铺叙秦始皇巩固政权的一系列措施,在正面铺叙中现出暴政的魔影,意在为下文的“仁义不施”埋下伏笔。⑤作者依次从政治、刑法、文化、军事、地理形势各方面铺写秦始皇巩固政权的一系列措施,意在表现秦始皇企图保其帝业传之百世万世以至无穷的野心。⑥作者依次从军事、文化、政治、刑法、地理形势各个方面极力铺叙秦始皇巩固政权的措施,意在讽谏汉文帝,应效法秦始皇从多方面制定巩固政权的措施。A.①③⑥B.②⑤C.①③④D.②⑥【解析】考查对文段内容、主旨的理解和概括能力。②没有准确把握文段中心,⑤⑥对内容、主旨理解有误,可与④比较分析。【答案】C四、阅读下文,完成1~5题。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1.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天下云集响应”的“云”用法不相同的是()A.赢粮而景从B.席卷天下C.会盟而谋弱秦    D.内立法度【解析】题干与A、B、D都是名词作状语,C是使动用法。【答案】C2.下列句中加点词与“斩木为兵”的“兵”用法相同的是()A.收天下之兵B.兵者,国之大事C.将军贺达等将兵万人D.兵不厌诈【解析】题干与A项的“兵”都是“兵器”之意,B项中的“兵”是指军事、战争,C项中的“兵”指兵士,D项中的“兵”指打仗、作战。【答案】A3.陈涉起义有哪些不利因素?【解析】在写陈涉起义的这个段落中,作者用了比衬写法:写陈涉社会地位低、才能不足、发难时士兵不多和武器简陋,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答案】出身低下;才能不足;士卒弱小;兵器劣钝。 4.陈涉起义的有利因素是什么?【解析】陈涉起义取胜的原因是百姓响应,豪俊并起,这是其有利因素。【答案】天下云集响应,豪俊并起。5.这段文字铺叙陈胜力量之不足,是为了()A.暗示秦亡的根本原因在于秦本身。B.说明秦末农民起义的艰难。C.说明陈胜起义从而导致亡秦的局面带有一定的偶然性。D.反衬九国之师的外强中干、低能无用。【解析】陈涉力量如此不足,却成功地“亡秦族”,只能说明转入守势的秦王朝已是外强中干了,从而暗示“亡秦者秦也(《六国论》)”。【答案】A五、阅读下文,完成1~3题。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谪戍之众谪戍:指被征发戍守边疆。B.非及向时之士也向时:先前。C.然秦以区区之地区区:发话的声音。D.序八州而朝同列序:次第,引申为统制。【解析】C中的“区区”指微小的样子。【答案】C2.下列翻译恰当的一句是()A.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雍州的土地,崤山与函谷关的险固,自然与以前相同。B.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一个匹夫发难而天子的七庙被毁坏。C.为天下笑者,何也?替天下人耻笑,这是什么原因呢?D.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因为(秦始皇)不施仁义,所以才使攻守之势起了变化,由攻势转为守势。【解析】A项“自若也”是“还是以前那个样子。”B项“七庙隳”应意译为“国家灭亡”。C项“为”是介词,“被”的意思。【答案】D 3.下列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且夫”一句,写秦朝江山依旧,险关如故。照应课文第1段,说明秦非亡于地理形势的变化。B.“陈涉之位……则不可同年而语矣。”这三句将陈涉与九国相比,处处突出陈涉的弱小卑下,照应课文2~4段,说明秦非亡于义军力量的强大。C.“然秦以区区之地……何也?”以秦的前兴后亡作比,总结全文。“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这一句中以“七庙”比喻国家。D.这段文字的最后一句画龙点睛,得出了中心论点。【解析】“然秦以区区之地……何也?”照应全篇,而非总结全文;另外,“七庙”代“国家”,用了借代修辞。【答案】C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