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高中语文 / 教学同步 / 人教版 / 必修3 / 第三单元 / 8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 《寡人之于国也》 课件

《寡人之于国也》 课件

  • 2022-03-05
  • 28页
  • 562.5 KB
还剩 5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孟子名言:1、穷则独善其身,。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及。3、为贵,次之,为轻。4、天时不如地利,。达则兼济天下幼吾幼人之幼民社稷君地利不如人和 (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孟子简介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他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弟子,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提出“民贵君轻”、对人民作一定的让步、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希望能够在诸侯中选出一位王天下的君主。由于他的这些主张与当时激烈混战的社会状况不符,所以均未被统治者所采纳。孟子退而与弟子著书,遂成《孟子》。民贵君轻不愧亚圣,性善气正真乃完人。 孟子名轲,邹人(今山东邹县),三岁时父亲逝世,孟子便与母亲相依为命。孟母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子,曾经为了替孟子找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而三次搬家。孟子自小便受严格的管教,据说他自从搬家以后,便十分认真读书,稍大一点,孟子变得十分贪玩。孟母便剪断织机上的麻布,她要孟子勤奋读书,要不然将会像那块麻布般,变成一团废物。孟子牢记母亲的教诲,立志成材。童年 孟子长大后,被孔子的儒家思想所吸引,于是决定离开邹国到孔子的家乡鲁国深造,其老师正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徒弟。通过学习,孟子认为孔子是有人类以来最伟大的人,于是他立志发展孔子的思想。青少年 孟子醉心研究,终于名声大噪,邹国和鲁国国君也时常向他请教治国之道。可惜邹、鲁这样的小国,很难实施孟子“仁政”的抱负。他决定带着学生到东方大国齐国去。但是齐国所采取的是锻炼精兵使国家更为富强的政策,对孟子的思想毫不理睬。孟子于是到其他国家宣扬他的“仁政”思想。可是没有一位君主愿意实施他的政策。孟子放弃继续宣扬仁政的念头,决心写书建立学说。成年与晚年时代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字注音,是通假字的注明。(1)弃甲曳()兵(2)涂()有饿莩()(3)鸡豚()狗彘()之畜()(4)数()罟()不入wū()池(5)无()失其时(6)谨庠()序之教(7)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8)申之以孝tì()之义yètú,同“途”túnzhìcùgǔwú,通毋xiángBān,同“斑”piǎoxù洿悌 孟子所处的时代各国诸侯争城夺地,征战不断;人民徭役繁重,朝不保夕;社会混乱,礼制崩坏。权势与暴力被推崇,霸道被视为天道,由大国以“力”统一天下的态势已初步形成。魏国曾是强国,但在梁惠王统治期间,连遭强秦重创,内忧外患,以至都城由安邑迁至大梁。 何谓战国,战事不断之国,战事不断之期。群雄逐鹿,蚕食鲸吞。百姓水深火热,社会动荡混乱。 梁惠王为何对什么问题倍感忧虑?问题的实质是什么?民不加多“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韩非子》“地大国富,人众兵强,此霸王之本也。”——《管子》 解题“寡人之于国也”原句是“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寡人”,古代国君的自称谦词,今义是形影孤单的人,即孤家寡人。“焉”“耳”“矣”均是文言句末语气助词,重叠使用,加重语气。原句是主谓句,感叹句。“于”,介词,与“国”合成介宾短语。“之”,用于主语和介宾短语之间,提顿语气,强调介宾短语的意义。应为“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无实际意义”。 全文结构第一部分: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①第二部分: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②③第三部分:陈述“使民加多“的措施。④ 1-3段知识梳理 重点词语:1、河内凶2、邻国之民不加少3、请以战喻4、填然鼓之5、兵刃既接6、弃甲曳兵而走7、或五十步而后止8、以五十步笑百步(河,古代专指黄河。)(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更。)(打比方,说明。)(鼓,名词用作动词,敲鼓。)(助词,补充音节。)(接触、交锋。)(逃跑。)(有的人。)(介词,凭。) 思考梁惠王为何对“民不加多”倍感忧虑? 梁惠王为何对“民不加多”倍感忧虑?“地大国富,人众兵强,此霸王之本也”(管子)王好战 孟子怎样评价他的政绩?五十步笑百步: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可是却讥笑别人。以五十步笑百步 齐读第四段,注意以下字词句。同位交流1、数罟不入洿池2、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3、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4、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7、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8、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细密的渔网以时:按照季节。胜:尽、完。树:种植。衣:穿。名作动丧:为…办丧事。王道:以仁义治天下 重点句子翻译:(注意文言句式和重点字词)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7、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8、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认真从事学校的教育,用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教导他们,(那么)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道路上肩挑头顶了。这样还不能称王的,是不曾有的事。(富贵人家的)猪狗吃人吃的粮食却不知道收敛,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道开仓赈粮。这与拿刀杀死人,却说“不是我,是兵器(杀的)”有什么不同呢? 仁政七条王道之始不违农时(农)不入洿池(渔)以时入山林(林)王道之成树之以桑(纺)畜鸡豚狗彘(牧)勿夺亩时(农)谨庠序,申孝悌(德才)孟子针对梁惠王的疑惑提出了怎样的使民加多的措施? 有了合理的措施,还需要有合理的态度。孟子运用了什么手法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狗彘食人食(诸侯贵族)涂有饿莩(下层百姓)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刺人而杀人归罪于武器对比比喻施仁政行王道 《孟子》的犀利、《庄子》的恣肆、《荀子》的浑厚和《韩非子》的峻峭,被称为先秦散文的“四大台柱”。作为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孟子论辩之术在气势、声威、心理、思想、情感和技巧上,体现出众多高超之处。你能说说本文论辩艺术的高超之处吗? 文章写作特点:一、结构严谨。全文似乎散漫无章,实则结构严谨,段落分明,以使民加多为主线贯穿全文,思路清晰。二、善用比喻。孟子善于运用比喻说理,文字显得从容不迫。如用“五十步笑百步”比喻梁惠王所谓“尽心于国”不比邻国之政好多少。三、气势充沛。孟子的文章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语言上是使用整齐的排偶句式。如文章第三部分孟子畅谈“使民加多”的道理时,连用四组排偶句,音节铿锵,气势充沛。 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孟子列传》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怀想一下,两千年前的某天,孟轲带着他的学生,又一次默默地整装待发,奔赴未知的前程。在那个民不聊生的战乱岁月里,权力泛滥成灾,各种不同的权力竞相角逐。秦国用商鞅,楚魏用吴起,齐国用田忌、孙膑……惟独这位儒者的清瘦身影,在疾驶的马车上轻轻摇晃,渐渐远去....沿途残破的景象勾起了他的无限悲愤更激发了他的无比热情,于是,这位名叫孟轲的男人发出一声幽幽的长叹伴着马车的吱呀声,遥响天际,久久回响在历史深处。 孟子构织的理想社会在战乱时期难以实现,那么,在今天的和平年代呢?假如孟子来到了今天的社会,他又会发出怎样的评论?请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写一篇《孟子新说》。要求:300字左右。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