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寡人之于国也》说课稿首先,说教材《寡人之于国也》是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的重点篇目,该文集中反映著名思想家孟子的“仁政”思想及其缜密的思维和高超的论辩能力。该单元都主要学习古代的议论性散文。通过学习本单元的学习,有助于让学生积累和掌握文言基础知识,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学习如何清晰有力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本文安排在单元的第一篇,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是实现“授之以渔”,树立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心,掌握文言学习方法的关键。高中语文新课准要求:继续熟悉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一般用法,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型,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情分析以及教材的特点,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方法与过程目标:通过诵读分析,理解文意、理清结构,体会孟子长于雄辩的语言特色,并掌握背诵技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孟子的“仁政”思想,并认识这一思想的现代意义。根据新课标要求:应该“通过阅读与思考,领悟其丰富的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我对教材的理解,我将本文的教学重点设定为:掌握和积累文言知识,学习孟子的仁政思想,本文的教学难点设定为:体会孟子长于雄辩的语言特色。其次、说教法及其依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得知识。”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以及高二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本文我将采用诵读法、分析法和启发式教学法来进行教学。然后、说学法及其依据我们常说:“现代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本课中,学生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学习:1、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采用此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2、朗读法与默读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采用此方法,预期达到让学生理解文意,理清结构并记诵课文的效果。3、渗透式指导法。通过在教学中不断提出阅读文言文的方法,使学生在自觉学习中掌握学习方法,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接下来,我将重点阐述教学过程这部分内容。根据本文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安排两个课时进行教学。课时一的主要教学任务是:诵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结构,整体感知孟子说理的逻辑性。课时二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分析课文内容,整理归纳文中重点语法知识,体会孟子文章的语言魅力。本次说课我将重点说第一课时的安排。本节课我设计了“导入课文—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自主探究—拓展延伸—布置作业”这六个环节来进行教学。整个教学过程我始终贯彻“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这一新课标理念。环节一、导入课文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巧用导语,有助于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课堂。为此,我采用情境导入法,通过回顾初中所学的孟子的名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让学生回忆起孟子的核心思想是仁政思想,从而引出本课内容。环节二、检查预习1、通过用课前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把课前预习到的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介绍出来,并由教师做相关的补充。2、通过课前练习弄清文中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思。此环节设计的目的在于扫清学生阅读障碍,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环节三、整体感知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为此,我设计了“三读”这个环节来让学生整体感知这篇课文。1、齐读课文,教师指正。此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注意文章中的字音和停顿,并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此为音读。2、学生结合注释后自由朗读。此教学设计本着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宗旨,目的是让学生思考、领悟全文的大意,此为意读。3、听范读,学生默读。此教学设计意在通过听语音资料深情并茂的朗读,注意对话中人物的语气,并体会人物语言中所蕴含的情感,此为情读。环节四、自主探究自读全文之后,根据注释,解读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
1、学生结合注释主动疏通课文词句,并指出应该注意的文言知识点,然后由教师给与相应的点拨。此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其设计的目的在于让培养和提高学生收集整合资料和口语表达的能力。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梳理课文结构,给课文分层次。从环节设计的目的在于理解孟子论辩的逻辑性,同时也为第二课时分析课文作准备。第一部分:(1)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第二部分:(2-4)孟子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第三部分:(5-7)孟子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阐述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环节五、拓展延伸通过教师与学生日常的积累,举出其他关于孟子“仁政”思想的名句进行赏析。此环节设计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拓宽学生知识面。环节六、布置作业识记本课所学的文言实词、虚词,并背诵课文。此环节设计的目的在于巩固和积累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最后,说板书设计寡人之于国也《孟子》第一部分:(1)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第二部分:(2-4)孟子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第三部分:(5-7)孟子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阐述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板书设计就是微型教案。本节课我采用提纲式的板书设计,以简洁的文字,体现了课文的内容和结构。同时,以板书为提纲,有利于学生对本课的理解和背诵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