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高中语文 / 教学同步 / 人教版 / 必修2 / 第一单元 / 3 *囚绿记 陆蠡 / 135囚绿记课件

135囚绿记课件

  • 2022-02-26
  • 17页
  • 3.49 MB
还剩 5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囚绿记陆蠡 沙漠里的生命 石缝间的生命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读“文”(一)解读文题1、初读文题,从文题中你们最想了解什么?2、标题中的“绿”是指什么?3、“囚绿”是怎么回事?4、陆蠡“囚绿”的初衷是什么?(二)理清思路速读,勾画关键词,理清思路,在横线处填上一个动词。__绿→__绿→囚绿→__绿→__绿 写作思路寻绿观绿囚绿放绿怀绿1-45-78-121314喜悦怀念快活欢喜郑重开释怀念 (一)初步感受绿的形象(囚绿前)作者为何对这“绿”情有独钟?听读第5—7段,品析句子。(二)深入感受绿的形象(囚绿后)在将“绿”囚禁之后,这常春藤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启示?品读悟情,感受“绿”的形象:读“绿” 用心听读入真情“囚绿”是作者爱绿之深的表现,“囚绿”之前,陆蠡的哪些举动反映了他对绿藤的喜爱? 希望慰安快乐生命 对被囚的“绿友”的尖端总是朝向窗外的特征,得到启示:外形特点:常春藤的枝条向一个方向即向着阳光方向生长。性格特征:不屈不挠、追求光明。启示我们:人的生命和尊严不可侵犯;人的自由不可剥夺;万物各得其所,人为不可干扰;如果真的喜欢某人或某物,就应该给他(它)自由,让其自然成长。 品析,探究文章主旨:读“情”(一)解读“囚绿”行为对“囚绿”的行为,作者自称为“自私”,是一种“魔念”。有人认为不可理喻,有人认为可以理解,对此你又是如何理解的?(二)品味“临行前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三)联系背景,挖掘文章主旨联系作者经历及时代背景,深入探讨文章主旨。 作家其人:陆蠡(1908—1942),原名圣泉,浙江天台人。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1931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后与友人创办泉州语文学社。1933年至1934年在泉州中学教书。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不久由捕房转到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刑审数月,惨遭杀害,时年34岁。陆蠡是现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散文作家。他以散文诗集《海星》步上文坛,崭露头角。后来又出版了散文集《竹刀》和《囚绿记》。 日本人曾提审陆蠡,问:“你爱国吗?”“爱国。”“赞成南京政府(汪伪)么?”“不赞成?”“依你看,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国?”“绝对不能征服!”日本人勃然大怒,给他上了酷刑,最后被折磨吐血而死。 社会背景:1、我住在北平的一家公寓里。2、卢沟桥事件发生了。3、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日须得留心开车的消息。(抗战爆发,中国人民奋起抵抗侵略) 主题诠解:本文的作者采用“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象征手法,借物抒情,以小见大。课文表面上写的是“囚绿"的故事,实际上是通过对“绿囚”的赞美,讴歌了中华民族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的抗争精神,歌颂了中国人民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传达出作者期望沦陷的祖国山河早日摆脱日寇黑暗统治、重获光明的心声。 托物言志蓬勃、向阳、固执生命、希望,追求光明、自由,坚贞不屈的抗战精神象征绿以小见大 本文在写作方面带给你什么样的启示?拓展迁移 以致用 课后练笔描写一种植物,抓住它的特征,并能寄情于物。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