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解题——囚绿记1、“绿”指的是什么东西?2、“囚绿”指一件什么事?“绿“指常春藤“囚绿”指作者把窗外两枝条浆液丰富的常春藤柔条牵进屋里。
“绿”的特点1、绿是美丽的。它“伸开柔软的卷须”、“舒开折叠着的嫩叶”、“婆娑的摆舞”、“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2、绿是宝贵的。“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欢乐。”3、绿是有灵性的。“我在这古城中是孤独而陌生的。但我并不感到孤独。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绿色,给予了孤独的作者心灵慰藉和精神丰富。
这公寓里还有几间空的房子,我原有选择的自由的,但我终于选定了这朝东房间,我怀着喜悦而满足的心情占有它,那是有一个小小理由。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绿色是多么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欢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是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我留恋于这片绿色。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文中表达作者爱绿的句子
绿色是这么美好珍贵,作者对“绿”的感情是热烈、欢喜、渴盼和充满强烈爱恋的。爱绿之情
阅读8至12自然段,完成下列小题:1、作者为什么把“绿”囚禁起来?囚禁起来做什么呢?·因为喜爱绿而囚绿。·“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旖郁的年华。”“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思考:①“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旖郁的年华。”这句话表明绿色具有什么特点?明确:绿色是美丽的,是青春、爱和幸福的象征。
2、绿枝条在囚禁下有何反应?①最初阶段: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思考:如何理解“生的欢喜”·明确:“生的欢喜”指作者喜爱绿色的天性,表达了作者对绿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②每天早晨:“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着原来的方向。”思考:常春藤这种“固执”的行为体现了它怎样的特点?明确:追求光明、不屈服于黑暗的顽强。思考:常春藤的“固执”让作者有何反应?明确:认为常春藤损害了“我”的自尊心,于是仍囚禁它。
③久了以后:“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思考:作者对常春藤的日益憔损作何反应?明确:作者虽恼怒它的固执,但仍不放走它,任凭魔念在心中生长。思考:你如何看待作者这种对绿色因爱而囚的做法?明确:因爱而囚,这是一种自私和偏执。真正的爱应该是给予所爱之物欣赏和自由,而非占有。
思考:作者释放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的原因是什么?
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旧都(即北京)的动荡使作者必须南归。所以“在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现实原因
写作背景卢沟桥事件卢沟桥绿: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
常春藤被囚之后对阳光和自由的执着追求使作者的心灵受到了震撼。情感因素
作家其人陆蠡(1908—1942),原名圣泉,浙江天台人。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散文集有《海星》《竹刀》《囚绿记》等,译著有《罗亭》《鲁宾逊漂流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不惨遭日本人杀害,时年34岁。1983年4月,国家追授他为革命烈士。
常春藤(绿)自由光明希望坚韧
司马迁,被处以宫刑,忍辱负重,完成“史家之绝唱”的《史记》。
身体残疾的他,体验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明朗和欢乐,他的《病隙碎笔》被称作是2002年度中国文学最重要的收获。
海伦·凯勒是美国一位残障教育家。19个月大时,因为一次高烧而引致失明及失聪。毕业于哈佛大学,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其代表作。
《囚绿记》是一篇咏物抒情的散文,通过描写窗前一株永不屈于黑暗的常春藤,抒发了作者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对不屈不挠民族气节的礼赞。总结全文
当生命之绿被囚禁时,永远都不要失去希望,更不能枯萎和凋零!要永远向着阳光生长!勇敢地追逐生命之花的怒放!共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