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第三讲 记叙要选好角度1.了解三种人称运用的各自的特点,能根据写作内容合理选择人称角度。2.揣摩“范文鉴赏”,体会第二人称及第一人称在文章中的运用。3.在“实战演练”中选择题目,定好叙述角度进行写作。 写记叙文有一个选择观察角度的问题,即选择记叙的人称。记叙一个人、一件事,是以第一人称来写,还是以第二人称来写,或者以第三人称来写,都是值得考虑的。1.第一人称概念解说作者在文章里以“我”(或“我们”)的身份直接出现,所记叙的都是“我”(或“我们”)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第一人称的记叙,便于作者直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读起来使人感到真实、亲切、自然,但美中不足的是,这种记叙只限于“我”(或“我们”)的所见所闻,不是“我”所亲身经历的人和事就无法直接记叙,在反映生活的广度和记叙人物的深度上受到一定的限制。例文:我常常把童年在大自然中的陶醉,比拟成一朵长醉不醒的睡莲。细长细长的枝蔓,支撑起我的骨架;圆圆的绿色叶子,编织成我一个个梦的摇篮。我在一条东流的春水中,起伏颤动,每一朵童腮般的粉艳的花蕾里,都藏着我幼小的精灵。我睡卧花丛,任风儿摇摆,任春水颠簸;不管它流向哪里,都流不走我的精灵,我的梦境……待睡莲的花蕾睁开睡眼,则童年的岁月,已被流水驮走,东去的春水,便再也不回头了。——丛维熙《裸雪》2.第二人称概念解说作者用“你”或“你们”来叙述。第二人称写作的好处是在写作中如同和对方面对面地交流,便于抒情,便于沟通。但也正因为如此,记叙中用第二人称的情况比较少,见到的大多是抒情性的散文。当然,如果在叙述过程中,不时插入一些第二人称,则会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加大文章描写力度,使记叙更加精彩,也使文章显得更加灵活。当夕阳落下的时候,你走到我身边,用大山里从来听不到的普通话和我攀谈:“马俊宏?你是叫马俊宏吧!”我羞涩地低着头,两只手不停地搓弄着衣角,从唇边勉强挤出来两个字:“是的。”你装着很生气的样子:“我是老虎吗?就那么可怕吗?抬起头来。”我怯怯地抬起头,心里不由得想:糟了,惹新老师发怒了。而当我抬起头才发现,有一双微笑着如野菊花般温柔的眼睛在盯着我打量,接着,你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对了,就应该这样,男子汉要有闯四方的大气,不要见个陌生人就害羞,那不就成了小姑娘了吗?”我望着窗外怒放的野菊花使劲地点了点头。于是,我便将你和那天的夕阳,那句话,那片野菊,深深地刻进脑海。3.第三人称概念解说作者站在旁观者的立场,用“第三者”的口吻,将“他”或“她”的经历和事情的变化过程告诉读者。7
用第三人称叙述,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能较自由广阔地反映生活,能够把人和事直接展现在读者眼前。它的局限是缺乏第一人称的亲切感,而且掌握起来比较困难。最近一些日子,随着天气渐渐转暖,他的情绪却不知为什么越来越糟糕,奇妙得很!季节往往能影响人的心境。当他看见河岸上一缕缕如烟似雾的柳丝和山湾里那霞光般灿烂的桃花时,一种无限忧伤的感情就涌上了他的心头。他想叹息,想唱歌,想流泪,尤其想和什么人谈一谈他曾有过的幸福和不幸,以及那早已流逝但永远不能忘却的往事……写作时,到底是用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或者第二人称叙述,应该从用哪一种人称叙述来处理材料、表现主题最有利的角度来考虑。不管采用哪一种人称叙述,都必须事先确定好,并且贯穿文章始终,做到前后人称的一致。否则,叙述人称比较乱,就会条理不清,影响文章中心或主题的表达。觅 春安徽考生寒假期间,春寒料峭,这时的春天是需要细细寻觅才看得见的。带着觅春的想法,一大早,我就出了家门。腊梅和迎春算是天生赶早的勤快姑娘,已笑意盈盈了。韭菜是居家急用的,肥力足,又是向阳坡,也才只长了一指长。几茎不怕冷的野菜,打从缝隙间向外探视着。芍药牡丹,则是刚刚冒出地面的小黄毛丫头,瑟瑟蜷曲令人心疼,倒担心夜晚的冷冽能把她们冻得缩回了头。忽然小巷深处,一家门前的荆棘栅栏里,特茂盛地葱绿着两团植物,至少半米高。急奔过去。是牡丹!从那伸展的掌形叶片能够认出,还有鼓胀的花苞,形同仙桃,似乎再有十天八天就开绽了,抑或立等可开呢。惊奇着赞叹着就纳闷了:春天特别的厚爱?新品种?还是她们又耍脾气了——偏偏要把世俗的冬天开成牡丹的新天下?正疑惑时,门里出来一位中年妇人。“怎么回事呢,您这牡丹?”我提出了疑问。妇人得意地解释:“塑料小棚的功劳呗!这两棵牡丹有年头了。每年都急于早早见到她们开花的美貌,终于想出了这好办法。现在小棚撤走了,可不就看到了即将盛开的牡丹?”“那别的牡丹开花时,她们还跟着延长花期吗?”“那倒不会!她们一年只开一茬呢。到那时,她俩就只长叶子了!”我那终于觅得好春的惊喜心情,突然黯淡了许多,丝丝的遗憾和痛惜从心底滋长起来:拔苗助长!寅吃卯粮!不怕过早折损了这姐妹俩?这牡丹花开时周围一片荒芜寂寥;而到了百种花儿相媚好的盛春里,牡丹自身又是落寞纷纷扬。花尚如此,意趣何在?“表姐!表姐!”突然,我听见身后有人在急切地喊。回头一看,居然是我的表妹,她今年上小学四年级。看到她和几个年龄相仿的小伙伴都背着书包,我疑惑地问:“放假了,你们背着书包干啥去?”“补课去呀,寒假前的考试,数学我考了98分,没有达到妈妈给我制定的满分目标,就只有按照当初和妈妈的约定,整个寒假不能自由玩,每天都要去补课了。”“啊?……”我一时语塞,眼前的表妹仿佛幻化成了那株要早开的牡丹。1.“春寒料峭”,反衬作者寻春的急切心情。2.景物描写细腻,表现了作者寻春的细致。3.写景状物细致传神。4.“百花媚好”,反衬牡丹花早开,“意趣”全无。5.借物写人,点明文章中心,“寒假补课”恰似“牡丹早开”。7
难道让一个烂漫孩童闭门正经做学问,让一个鬓须花白老者玩游戏补偿童年的缺憾,才可取吗?花开时开花,成才时才成,天地和谐长久,人生才和谐久长啊。我再也无心觅春了,转身沿原路朝家里走去……该文突出优点有三:(1)由物及人,构思巧妙。本文先写在主人的刻意培植下早开的牡丹,后写被父母逼着寒假补课的孩子,由物及人,构思巧妙,值得称道。(2)善于观察,描写细腻。本文在前文中对早春之景的细腻描写,充分展示了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及超强的描写功底,令人叹服。(3)独抒性灵,个性鲜明。敢于在高考的考场上写作记叙文,本身就是一种极为自信的表现。在多数考生选择写四平八稳的议论文的情形下,该考生的这篇文章无疑令人耳目一新。备好的行囊山东一考生母亲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香甜?——雨果去年寒假,我参加了一次为期三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临行的那天晚上,从没离开过父母独立生活的我充满兴奋与喜悦。妈妈也早早为我整理物品,准备好了行囊,鼓鼓的。打开行囊,似乎打开一个百宝箱,日用品一应俱全。“这包是替换的衣服,这包是洗漱的用品,还有学习用品……”“妈,你是不是要将我驱逐出境啊?”我开玩笑道,顺手拿出一瓶洗发水,“妈,不用这个,才三天!”“拿着,你的头发是油性的,得两天洗一次。”妈妈一下摁住我的手。“不用,油就油了呗!妈,我们班有些男同学还打啫喱水呢,湿湿亮亮的,”扳开妈妈的手,我故意一甩头发,“头屑,休想;滋润,当然!呵呵,不拿了!不过三天而已。”我脸上显出央求的神色。“就会油腔滑调,好吧,其他都拿着。”妈妈无奈地把洗发水放回卫生间。“乳液!妈!”我大叫一声,从百宝箱里又取出一瓶护肤霜,“这是爸爸的,你拿来干什么?”妈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卫生间冲出来,从我手里一把夺了过去:“天这么冷,我想你每天在外面风吹日晒,皮肤会干燥皲裂,每天早晚洗完脸抹一点,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你……”“我不要!”没等妈妈把话说完,我迫不及待地打断了妈妈的话,“这是男士用品,我还不够格,老爸才值得拥有!同学们会笑话我的,再说我本来就不是白面书生!”我有点恼怒,一屁股坐在沙发上。“死要面子,自己吃苦!”妈妈手握乳液,瞪着眼,直视着我,用命令的口吻说,“带着!”“不带!”我口气变得异常坚决,带这个东西同学们不笑话我才怪呢!沉默,只听得墙上挂钟的滴答声……还有一些可用可不用的东西,洗面奶、衣架、小包装的洗衣粉……我嫌带着太重,便一件一件地拿出来。怕妈妈伤心,每拿出一件的时候,我便简单地叙述一下理由。1.用名言做题记,点明文章的主旨。2.语言描写,表现母亲准备东西的细致。3.一个“摁”字,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关心。4.动作描写,写出母亲照顾孩子的热情。5.“挂钟的滴答声”,反衬出气氛的紧张。7
我翻出一个可装热水的保温杯,心想带这个实在没有必要,超市里有水可以买,还有各种饮料。这个喝起来多麻烦呀!而且这东西又重,带起来不方便。在这之前,妈妈一直默默地站在一边,可当我拿出这保温杯的时候,她似乎没有听我的解释,抓起那保温杯,重新塞回我包里,嘴里还念叨着:“别的你可以不带,这个你必须带上。”妈妈还未放妥杯子,我又把保温杯扔出来。杯子落在沙发上发出一声闷响。空气似乎再次凝固了……最后,还是妈妈打破这片刻的沉寂,她蹒跚地走过去,把保温杯重新塞回我包里,喃喃地说:“还是带上吧,重就重呗。天有些冷,我怕你喝了冷水喉咙会沙哑。小时候,天冷时你喝冷水,喝了之后喉咙就沙哑了。你好了伤疤忘了疼。这次你一个人在外面,没人管得着你了,就带着吧。”这次我没有拒绝妈妈,我看到妈妈的眼圈红了。过了一会儿,妈妈又絮叨起来:“毛巾,不要和别人的混淆……感冒药也带着,小心着凉……杯子?杯子在哪里?……啊,在这里……喝热水,不要喝冷水……到了那里要先打电话给我,知道吗?”我向她做个OK的手势,眼里不由得暗暗泛出点点泪花。妈妈,我想对你说,明天我虽然背的是精简的行囊,却盛满了一个少年对独立的向往,盛满了母爱醇厚的芳香。我知道,无论我走到天涯海角,都走不出你的目光……本文通篇洋溢着浓浓的母爱,作者背负的是精简的行囊,却盛满了一个少年对独立的向往,盛满了母爱醇厚的芳香。考生让我们每个人在文中似乎都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对母爱的感恩,对独立的向往,在未来的道路上,这都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一、片段训练1.运用第一、第二和第三人称各写一段关于老师的文字。要求:①常规描述:姓名、性别、所教时的年龄、衣着打扮。②特写镜头:最能记起的事、最能记起的话或动作。③现实反思:对比当时与现在对老师的不同看法,体会自己从老师身上所学到的。④真情表达:用一句话直接或间接地表达对老师的赞美或喜爱。⑤每一段各300字左右。【解题思路】题目要求注意人称的叙述角度,还要有特写镜头和真情实感。【答案示例】(示例一)我刚从师范院校毕业,走上了神圣的三尺讲台,当起了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每天虚心地向老教师请教着,备课,上课,改作业……日子在忙碌而平静中过着。然而,一天我在翻阅学生的周记时发现了这样一段文字:老师,开学这么长时间了,老师的目光从来没有照射到我的身上,哪怕老师的目光能在我身上停留一秒钟;也从没有老师提问过我,更没有老师表扬我,哪怕是批评我;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无用的人,坐在这被人遗忘的角落。是您,老师,是您第一次对我说出了‘你能行’!是您,老师,是您的目光第一个照射到了我!是您,老师,是您第一次让我的名字在班内响起!7
老师,当我的名字第一次在教室里响起时,所有同学都愣了,我也愣了,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真的,老师,我真的不敢相信是在叫我!我哆嗦了,因激动而哆嗦了;老师,我语无伦次,您没有批评我,反而对我说:‘你能行!’老师,我当时真想哭,真想哭!老师,从那天起,我觉着天也蓝了,地也宽了,人也不那么可恨了!老师,是您让我找回了自己!我想说:“谢谢您,老师!”我震惊,更确切地说是震撼了。第一次知道了老师的肩膀不能倾斜!也明白了“一句话,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的真正内涵。【点评】本语段运用第一人称组织材料,给人一种真实感,同时文中行文时又注意了人称的变化,特别是学生周记中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的混合运用,既写出了学生当初的真实感受,又抒发了对老师的感激之情。(示例二)老师,您是花朵,有了您,花园才这般艳丽,大地才充满春意!老师,快推开窗子看吧,这满园春色,这满园桃李,都在向您敬礼!如果没有您思想的滋润,怎么会绽开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老师,您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种者。是您用美的阳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才绿草如茵,繁花似锦!您为花的盛开,果的成熟忙碌着,默默地垂着叶的绿荫!啊,老师,您的精神,永记我心!老师,您是大桥,为我们连接被割断的山峦,让我们走向收获的峰巅;您是青藤,坚韧而修长,指引我们采撷到崖顶的灵芝和人参。当苗儿需要一杯水的时候,绝不送上一桶水;而当需要一桶水的时候,也绝不给予一杯水。适时,适量地给予,这是一个好园丁的技艺。我的老师,这也正是您的教育艺术。【点评】本语段运用第二人称能够更加抒发自己对老师的感谢和尊敬,也如同和老师面对面交流,显得更加亲切。(示例三)小易是我高一时的数学老师,我们都称他为“小姨”。那时,他刚从大学毕业。上第一堂课时,他的裤腿边脱线了,是用别针别起来的。我们这帮高一的“小伙子”不由向他投去了好奇的目光。他总穿一身米汤色的西服,个子一米八几,瘦瘦的身子装在空旷的衣服里,笔挺的裤子似乎被两根棍子撑着,给他平添了一种悠远、淡泊的气质。自从他成了我们的数学老师后,枯燥的数字不再无味。他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神秘的殿堂。飞矢不动、阿喀琉斯追龟说使我们迷惑,三维四维空间使我们思绪飞扬,拓扑学、模糊数学使我们好奇不已,而他鼓励我们证明世界难题弗尔马大定理,又使我们踌躇满志。我们以前哪里知道数学还有如此丰富而生动的内涵!【点评】这个语段兼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以第一人称“我们”的眼光来观察描写自己的老师,给人一种亲切自然真实之感;用第三人称“他”的叙述可以更好地展开文章的叙述,使文章娓娓道来,不做作,不矫情。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用第三人称扩写600字左右的一段文字。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解题思路】扩写时注意用第三人称写,还要注意有具体的情景,场面描写,写人物时要注意用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等描写来刻画人物。【答案示例】他们在田野散步:他,他的母亲,他的妻子和儿子。7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他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他的话,就像他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他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他和母亲走在前面,他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他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他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他。他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他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他的。一霎时,他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他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他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他决定委屈儿子,因为他伴同他的时日还长。他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他说。 这样,他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他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他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他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他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二、整篇训练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记叙文。俗语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说:“九十九步是一半,一步是一半。”就平常而言,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付出比别人多的代价,但很多时候,你只要努力向前跨出一步。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电话的发明者贝尔只不过在物理实验中把一个旋钮多旋了几圈,一个改变世界文明的发明就这样诞生了。而在这之前,爱迪生及许多科学家都认为电话不可行而放弃了试验。要求:①思想健康,感情真挚,立意自定;②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我的立意: 写作提示:立意可以从正面写“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时,我们要勇敢地向前跨出这关键的一步,我们就胜利了”;也可以从反面选材“在成败的关键时刻,有人放弃了,然后与成功无缘”。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记叙文。有人送给国王两只威武的猎鹰。国王便把它们交给自己的首席驯鹰人进行训练。几个月过去了,一只猎鹰已能展翅飞翔,另一只却没有半点动静,从来到王宫的那天起就呆在枝头纹丝不动。国王召集了各方兽医和术士,命他们让这只猎鹰飞起来,但所有人都无功而返。国王命人去找熟悉野外环境的农夫进宫。第二天早晨,国王看见那只不可救药的猎鹰正盘旋在御花园的上空,就问农夫:“你到底用什么方法让这只猎鹰飞起来的?”农夫低着头回答:“陛下,我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砍断这只鹰抓着的树枝。要求:①思想健康,感情真挚,立意自定;②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我的立意: 7
写作提示:可以从猎鹰、国王和农夫等多个角度构思立意。(1)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奋斗,不能完全依赖别人。(2)成功需要有压力、忧患意识,才有动力。人往往是有惰性的,没有压力,就少了前进的动力,就甘愿在平庸中虚度年华;民族没有了压力,就会失去发展的原动力,无法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要积极进取,切莫安于现状,不思进取。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都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肯定,而来自他人的一句普普通通的喝彩,也将给我们的生活注入鲜活的美丽,有时甚至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请以“喝彩”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思想健康,感情真挚,立意自定;②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我的立意: 写作提示:本题要求以“喝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生活中的一个片段,进行细致的描写,尤其突出当自己经过努力赢得别人喝彩之后,自己内心的感受。因为他人的喝彩是对自己努力的肯定,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支持和更大的动力。写记叙文要注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等描写。要设置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7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