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说课稿各位评委好,我是来自三明学院09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施佩芸。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按)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学法、教法、说教学过程这六个方面向大家展示我的教学设想。首先是说教材。(按)一、说教材《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选自新课标人教版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是美国记者罗森塔尔的经典之作,它获得了1958年的普利策奖。作者打破了客观报道的传统,写出了没有新闻却极具新闻价值的新闻报道。接下来是说学情(按)二、说学情这篇课文的文字障碍应该来说是比较少的,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新闻,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在关键字词上精雕细琢,可以用整体感知比较阅读的方法甚至可以打破传统的教法重新组合教材。三是说教学目标(按)三、说教学目标对于新闻类文章,在以往教学中,往往重视理性的分析,而忽视自主合作的学习,轻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在教学中既应着力于情感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和培养,又不忽视双基训练,注重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留下较大的空间,体现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够抓住看似平静的叙述语言体会作者的强烈感情和本文的写作意图。培养学生在众多信息面前始终保持独立思考和判断、辩伪存真的素养和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课外收集关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文字介绍和图片。②揣摩关键语句,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交流。3、情感与态度目标:引导学生关注新闻的社会责任与道德责任,培养爱国情感。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把本文的教学重难点确立为:(按)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罗森塔尔是如何通过参观者的行动、神态来传达他们的内心的感受,表达自己的鲜明感情。2、教学难点:品味本文富有意蕴的句子的含义,把握文中的情感。第五是说学法、教法(按)五、说学法、教法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渗透给学生学法指导,包括:领悟式指导法、点拨式指导法和矫正式指导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关键的。因此,我将采用读书指导法、开放式问答法、讨论法,主要运用开放式的问答法进行教学。下面是我关于教学过程的一些设想(按)
六、说教学过程1、我的课时安排是一课时。首先在课前,我会要求学生搜集有关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一些资料,学生搜集资料的过程本身就是自主学习过程,然后呢,同学小组内交流材料并选派代表在课上展示最令自己震撼的图片,这种做法既能拓宽他们了解的纬度,还能培养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意识,在课堂的第一个环节是导入新课,我将节选《辛德勒的名单》中的两个片段,用极具震撼的视觉冲击去打动学生,然后请各组代表去展示最让本组同学震撼的一张图片,在媒体时代,用这种学生熟悉的方式来创设情境,给学生视觉上的震撼,来凸显所谓的情感价值和价值观要比空洞的说教要省力得多,有力得多。(按)2、第二环节是介绍写作背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新闻是美国记者罗森塔尔二战后访问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之后采写的。发表之后,各大报纸争相转载,并获得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了新闻史上的佳作。通过介绍写作背景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较好的教学目的。3、第三环节是感悟和品读,首先我将请学生小声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找出最令他们难以忘怀的语句,刊登在1958年8月31号纽约时报上的《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被誉为美国新闻写作中的不朽之作,与其细细分析,不如让学生细细品读,用心来体味,或许能够感受到更多更丰富的真实的情感。接着我将让学生彼此交流讨论,教师穿插点评文章的时候可以和朗读的指导结合在一起,朗读文中极具震撼力的一些语段,比如大家看到的这些段落。(按)(按)(按)(按)4、四是细部揣摩,讨论探究。我将通过四个问题来层层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为什么作者说这是“最可怕的事情”?通过第一个问题,让学生知道我们为什么会有一种沉重的感觉的原因。作者无一句正面控诉,却强烈表达出自己的愤懑,字字句句敲打着读者的心,让读者感到一种莫名的压抑。接着第二个问题是“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这一段与第一自然段是不是重复了,可不可以删去,为什么?通过第二个问题来深化沉重悲哀的感情。也提醒学生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第三个问题是“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你觉得为什么作者会认为这里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你理解“作祷告”的含义吗?第三个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以及感受受战争连累的无辜的人们的命运。第四个问题是“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这里描写“雏菊花在怒放”这个小细节,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呢?最后一个问题是一种升华,一边是残害生命的毒气室和焚尸炉,一边是生机勃勃的生命,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摆在一起,运用了对比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纳粹的讽刺:纳粹的残暴终归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控诉:生命的绽放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对生命的戕害是最恶劣的罪行。五是小结。本文在作者看似平静的叙述中抒发了对德国纳粹残酷暴行的沉重控诉,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平与祥和的向往。同时,也是为了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历史的教训。这个环节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意图让学生更进一步地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5、六是布置作业。我布置的作业是结合选文及《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谈一谈你对“战争”的看法。通过对这一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6.板书设计。最后是我的板书设计。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