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罗森塔尔
奥斯维辛集中营正门
奥斯维辛焚尸炉
奥斯维辛焚烧尸体
奥斯维辛绞刑架
奥斯维辛毒气室
奥斯维辛氰化物
奥斯维辛鞋子堆
奥斯维辛万人坑
奥斯维辛营中妇孺
奥斯维辛营中战俘
奥斯维辛点名场景
背景介绍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建立的最大的集中营,被称为二战期间纳粹德国最大的“杀人工厂”,据统计报道有400万人在这里遭到了杀害。这篇消息是美国记者罗森塔尔战后访问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之后采写的,发表之后,各大报纸争相转载,并获得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了新闻史上的佳作。
阅读思考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这篇消息的获奖原因品读富有深意的语句这篇消息给你什么感受
语句品读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没有人们已经听得太多,了解得太多。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同样的东西,同样的感受。有罪恶新闻可供报道新鲜东西控诉
语句品读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反语。这里曾经是一个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灰暗与沉闷才与它相配。然而在这里作者却吃惊地看到两种不相配的东西叠合在一起。强烈地表达出作者的愤懑,营造出一种压抑的氛围。与首段遥相呼应,突出了文章主题,首尾相贯,浑然一体。
语句品读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导游也无须多说,他们只消用手指一指就够了。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作者对集中营的描写角度很独特,他的目光始终盯在参观者身上,通过参观者的行动、神态传达他们内心的感受,以此感染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
语句品读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一边是戕害生命的毒气室和焚尸炉,一边是生机勃勃的生命,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摆在一起。是讽刺,任纳粹刑罚多么残暴,终归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是控诉,生命的缩放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对生命的戕害是最恶劣的罪行。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
语句品读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这是一句很精辟的议论,富于情感的张力。做祷告,或者是为了求得上帝的谅解,或者是为了求得上帝的保佑。但是在奥斯维辛,做祷告的地方是没有的,因为刽子手丧失了人性,双手沾满了无辜者的鲜血,他们是不可能向上帝祷告忏悔自己的罪行的;而无辜的人们成为刽子手刀俎上的肉,无计可逃,他们也没有办法求得上帝的保佑。
印象性报道这篇消息与我们常见的消息有什么不同记者对于所报道的事件有三种参与的情况:一种是记者作为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只是纯客观记叙,不掺杂自己的感情和判断,只是由事实本身说话;另一种是记者作为旁观者出现,但会在叙述事实的同时表达看法或者渗透自己的感情;还有一种,记者作为事件的参与者,文章直接描写他的所闻所感。我们平时读报纸所看到的消息大都是第一种和第二种;而本文有所不同,把作者自己参观集中营的感受当成了主要的内容来写,是一种纯主观性的报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