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高三阅读《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附答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2021届广东东山中学第一学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15分)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波兰布热金卡电】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暖和,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赶嬉戏。这真像一场噩梦,一切都可怕地颠倒了。在布热金卡,原来不该有阳光照射,不该有光亮,不该有碧绿的草地,不该有孩子们的嬉笑。布热金卡应当是个永久没有阳光、百花永久凋谢的地方,由于这里曾经是人间地狱。每天都有人从世界各地来到布热金卡这里或许是世间最可怕的旅游中心。来人的目的各不相同有人为了亲眼看看事情是不是像说的那样可怕,有人为了不使自己遗忘过去,也有人想通过访问死难者受熬煎的场所,来向他们致敬。 布热金卡在波兰南方城市奥斯维辛城外几英里的地方世人对奥斯维辛这个地名更熟识。奥斯维辛大约有12021名居民,距华沙120英里,地处被称为摩拉维安门的山口的东头,四周是一片沼泽地。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一道组成了被纳粹称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杀人工厂的一部分。十四年前,最终一批囚徒被剥光衣服,在军犬和武装土兵的押送下走进毒气室。从那时起,奥斯维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了许多次。一些残存物撰写的回忆录中谈到的状况,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像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司令官罗道夫弗兰斯费尔南德霍斯在被处决前也写了回忆录,具体介绍了这里进行的集体屠杀和用人体作的各种试验。波兰人说,共有400万人死在那里。今日,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行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担心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假如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现在,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都是很宁静的地方,人们再也听不到受难者的喊叫了。参观者悄悄地迈着步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接着,当他们在想像中把人同牢房、毒气室、地下室和鞭刑柱联系起来的时候,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导游也无须多说,他们只稍用手指一指就够了。每一个参观者都感到有一个地方对他说来格外恐怖,使他终生难忘。对有的人来说,这个地方是经过复原的奥斯维辛毒气室。人们对他们说,这是"小的',还有一个更大的。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 放。还有一些参观者凝视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茫然,由于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然而,一看到玻璃窗内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一看到用以关押被判处绞刑的死囚的牢房时,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颤抖。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原来,在女牢房,他看到了一些盒子。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6英尺宽,3英尺高,在这样大一块地方,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解说员快步从这里走开,由于这里没有什么值得看的。参观者来到一座灰砖建筑的建筑物前,这是在妇女身上搞不育试验的地方。解说员试着推了一下门门是锁着的。参观者庆幸他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他会羞红了脸的。现在参观者来到一条长廊里。从长廊两边的墙上,成排的人在凝视着参观者。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着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他们表情木然。但是,在一排照片的中间,有一张格外引人注目,发人深思。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柔地微笑着,好像是为着一个美妙而又隐秘的幻想而微笑。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 呢?参观者被带到执行绞刑的地下室去看一眼,这时,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参观者们用请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在奥斯维辛,没有新东西可供报道。这里天气晴朗,树木青青,门前还有儿童在打闹、玩耍。4.一面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一面又以此为题写了这则报道,为什么?(4分)5.最终一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5分)6.《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着力表现记者的主观印象。有人说,这种写法不符合新闻报道"客观公正'的要求。你怎么看?(6分)参考答案: 86.(4分)①"没有什么新闻'是说,这里臭名昭著的纳粹行径早已世人皆知,没什么好说的;(2分)②虽然这里"没有什么新闻',但出于一种来源于担心的心情的非写不行的使命感,还是要对纳粹的历史罪行再次予以揭露,让世人永志___。(2分)(其次点挺直引用原文"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行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担心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假如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的,可得1分)87.(5分)"在奥斯维辛,没有新奇东西可供报道'一句再次点题,呼应第6自然段首句(1分),这不仅使全文结构收尾圆合,而且激发读者旧事重拾的爱好(1分)。"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赶嬉戏'呼应首段(1分),反复呈现今日布热金卡的静谧、秀丽的风景,这是用乐景寄予对遇难者的哀悼(1分),同时提示人们"前事___,后世之师',要百倍珍惜今日的自由与美好(1分)。(1点1分)88.(6分)符合。(1分)本文是在反映客观事实的基础上,着力表现作为一名有使命感的记者的在场的主观印象(2分)。这篇新闻的写作目的并不是向读者介绍某事某物,而是通过___洋溢地抒发对法西斯暴行的深恶痛疾来引起读者共鸣,激起读者对来之不易的自由、解放、新生的无比珍惜之情。(3分)不符合。(1分)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需符合客观实际,记者的看法也需要不偏不倚公正无私。(2分)作为一名合格的记者,要着力于写出或作出不带个人感情并将事实和观点分开的新闻或报道,让读者挺直把握原汁原味的材料进而得出结论,而不是用记者自己的主观印象去影响读者。(3分)(本题言之成理即可)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