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石钟山记》说课稿安岳中学蒋真理一、说教材1、该文所处地位和作用《石钟山记》是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外自读课文,作为课外自读课,本文在承担巩固单元鉴赏宁代散文这一任务的同时,还应承担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辨析名词活用现象,同时,根据本文写作特点,学习古人反对主观臆断,有疑必察的求实精神,领悟文中阐明的人生哲理。2、教材简析《石钟山记》是一篇考察性的游记,写于宋神宗元丰七年夏季,苏轼由黄州赴任汝州的旅途中。文章通过记叙作者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探究,说明要认识事物的真相必须“目见耳闻”,切忌主观臆断的道理。3、教学设想新课程标准明确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新课标的这些理念,应贯穿在每一堂语文课中,鉴于上述我对教材的认识,特制定以下学习目标。①知识目标:掌握重要文言字词及文言现象②能力目标:继续培养初步鉴赏散文的能力③情感目标:学习作者反对臆断,亲自考察的精神,明白认识事物的真相必须“目见耳闻”,切忌主观臆断,亲自考察的精神,明白认识事物的真想必须“目见耳闻”,切忌主观臆断的道理。二、说教法 1、朗读法: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特别是古诗文文章的节奏、主旨、所蕴含的感情内涵都要靠读来感受体会,因此,朗读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2、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法:新课标规定,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来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决不可包办代替,而要让学生作为阅读主体,自主合作,积极地、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相互讨论,主动质疑,以学定教。教自读课,教师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是关键,教师既不能“主”而不“导”,又不能“导”而不“主”,要恰当设计教学方法,灵活地指导,引导学生去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教学双边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三、说学法我国老教育家叶圣陶提出“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叶圣陶的话强调了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给学生“授之于鱼”,更要“授之于渔”。这就是适当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本课主要采用:1、倒析法(从末段入手)2、比较阅读法四、说教学程序1、新课导入导入的设计在于激趣,争取学生参与,我的导入是引用当代作家方方评论苏东坡的一句话:“假如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拔起,我想信,整部中国文化史将因之而失重。”然后让学生讲苏轼诗词方面的成就,引出苏轼的散文,前人对这篇散文的评论“坡公第一首记文”,“子瞻诸记中特出者”。2、品读全文,疏通文意 ①范读,尽量感染学生②散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③默读,结合注解整体感知课文基本内容;归纳文言现象(重要实词、同类活用、特殊句式),完成练习三3、研读全文,理结构,探主旨本文说的是石钟山命名的由来,文中的叙事因此而发,言论也因此而发,用的是卒章显志的写法,全文的结构都是为“显志”服务的,作者的“志”即文章的主旨在最后一段说得十分明白,首先抓住作者的“志”,全文结构就可以一目了然,据此,可采用“倒析法”,也就是从最后一段着手分析,先探究文章主旨,这种分析是纲要式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一个统率全文的初步概念,然后在诵读过程中逐步加深体会。完成练习一4、比读两文,辨析特点比较阅读《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让学生说出异同。体会、辨析文体特点,最好给学生提供一表格,降低难度。课文项目《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内容结构写法老师将本文改成一篇说明文,学生听后再比较,进一步认识本文特点。5、议读,谈看法,悟哲理练习三讲到:作者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探究,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后人认为,作者的结论也是片面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学生相互讨论,各抒己见。教师归纳总结。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