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拟行路难》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3、能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理解诗中渲染愁绪的用意。4、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5、学会比较阅读。【学习重点】1、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3、能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理解诗中渲染愁绪的用意。【学习难点】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学习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知识链接】(1)作者介绍鲍照,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本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南北朝文学家,擅长写乐府诗,闻名于世,年青时就树立远大的政治抱负,自认为有非凡的才华,但由于出身寒门庶族,不被朝廷重用,只能做一些小官,一辈子愤愤不得志,最后死在战乱中。《拟行路难》18首,表现了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2)写作背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主要由数十个大家族(士族)统治当时的社会,士族制度下的门阀士族特别是高级士族凭借门第出身就可做官,世世代代控制高级官职。他们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他们即使才华横溢,也很难任高官。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3)解释题意 《行路难》:乐府旧题,主要是抒发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的感情。有些学习汉魏乐府的作品的题前多冠一“代”或“拟”字。【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全诗,要求富有感情。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大意。3、请尝试翻译本诗,要求创设意境,语言优美,表述连贯通顺。二、把握情感。1、诗歌开头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怎样的哲理?2、“安能行叹复坐愁”和“心非木石岂无感”两个反问句,在表现诗人情感变化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3、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4、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三、探究拓展。1、从思想内容和语言风格方面,说说此诗对李白的《行路难(其一)》有哪些影响?2。谈谈你对古代文人怀才不遇现象的认识。四、当堂检测。 默写《拟行路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