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石钟山记》教学策略教学目标1.了解苏轼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代表作。掌握“鼓、殆、何、莫、发、临、鸣、扣、适、向、识、考”等词,总结词的活用知识。2.学习借记游以阐述自己的见解,把议论、记叙、描写和抒情有机结合的写作方法。3.学习古人反对主观臆断,有疑必察的求实态度。聚焦重点1.了解课文大意,掌握文言实词,辨析词类活用现象及一些特殊句式。2.学习古人反对主观臆断、存疑必察的求实精神。教学建议1.首先布置预习或课堂引领学生扫除文字障碍。2.本文虚词用得较少,建议教学中重视实词教学,把实词活用作为一个专题,讲全面。3.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结合的表达方式,可在简要的提示下,让学生自己分析掌握。自主梳理1.通假字至莫夜月明(通)汝识之乎(通)轻轻告诉你:“莫”通“暮”,“识”通“志”2.一词多义焉①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③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④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①噌吰如钟鼓绝()鼓②一鼓作气()用心爱心专心
③令赵王鼓瑟()④微风鼓浪()得①得双石潭上()②因得观所谓石钟者()③此余之所得也()轻轻告诉你:“焉”:①语助词。②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③代词,相当于“之”,这,指代“穴罅”。④语气词,表陈述语气,不用翻译。“鼓”:①乐器。②击鼓。③弹奏。④鼓动、掀动。“得”:①得到、找得。②能够。③收获。3.词类活用①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②事不目见耳闻()③微风鼓浪()④而此独以钟名()⑤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轻轻告诉你:①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坐船。②名词作状语,用眼睛,用耳朵;亲眼,亲耳。③名词作动词,鼓动。④名词用作动词,命名。⑤使动用法,使……鸣。4.古今异义①自以为得其实(古义:;今义:)②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古义:;今义:)③空中而多窍(古义:;今义:)轻轻告诉你:①古义:其,那,指示代词;实,事情真相,名词。今义:实际上,副词。②(古义:到……去。今义:适合,舒服。③古义:中间是空的。今义:天空中。用心爱心专心
5.文言句式①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②此世所以不传也()③得双石于潭上()④而大声发于水上()⑤古之人不余欺也()⑥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⑦余是以记之()⑧空中而多窍()⑨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轻轻告诉你:①判断句,……者,……也,表判断。②判断句。……也,表判断。译为:这是世上不流传的原因。③倒装句,状语后置,应理解为:于潭上得双石。④倒装句,状语后置,应理解为:于水上发大声。⑤倒装句,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句。⑥倒装句,定语后置,“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⑦倒装句,应理解为:余以是记之。。⑧省略句,应理解为:空中而多窍。⑨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应理解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6.文学常识(1)苏轼,字 ,号 ,宋代著名文学家。其散文与并称“欧苏”,其诗与并称“苏黄”,其词与并称“苏辛”,是词派的创始人。(2)《水经注》:我国古代的地理学专著,共40卷。作者。(2)书法“宋四家”:指我国宋代的四位著名书法家:、、和。轻轻告诉你:(1)子瞻/东坡居士/欧阳修/黄庭坚/辛弃疾/豪放。(2)郦道元。(3)苏轼、蔡襄、黄庭坚/米芾。7.认识作者用心爱心专心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谥文忠。苏轼才华横溢,成就斐然,是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但仕途坎坷,一生遭受政治磨难。常一贬再贬,因“乌台诗案”几乎丢掉性命。苏轼常年贬官在外,任地方官期间,同情人民,注意兴修水利、防灾、赈灾工作,为老百姓所敬仰。苏轼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就。诗作清新豪健,格调流畅,想像丰富,独具风格;散文明快犀利,汪洋恣肆,明白畅达,文理自然;其词突破前人局限,豪迈不羁,气势雄浑,想像丰富,才情奔放,开豪放一代词风。其散文《留侯论》《石钟山记》《喜雨亭记》《前赤壁赋》《后赤壁赋》都是千古流传的名篇。8.熟悉背景石钟山位于鄱阳湖入长江之口处,属江西省湖口县。由中石炭系的石灰岩构成。有上下两座山:南边一座濒临鄱阳湖的叫上钟山,面积约0.34平方千米;北边一座濒临长江的叫下钟山,面积约0.2平方千米。两山海拔都只有70米上下,相对高度约50~55米。两山相距不到1000米。石钟山虽然并不高大,但因位于鄱阳湖入长江处,交通方便,而且波光山色,风景优美,所以历来成为旅游胜地。此文作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6月),是苏轼由黄州贬所调往汝州途经江西时所作。用心爱心专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