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高二课内复习(十一)《石钟山记》《劝学》一、文学常识1、《石钟山记》以为线索,通过质疑、释疑得出事理。本文最主要的写作手法是,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熔于一炉,与王安石的名篇(篇名)的写作手法相似。2、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名,是先秦(学派)的最后代表人物。二、字词解释(一)重点词语解释1、扣而聆之2、桴止响腾3、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4、硿硿焉5、殆与余同6、故莫能知7、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8、如乐作焉9、君子曰:学不可以已。10、木直中绳11、虽有槁暴12、金就砺则利13、声非加疾也14、而闻者彰15、而绝江河。1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7、风雨兴焉18、圣心备焉19、用心一也(二)词类活用 1、微风鼓浪2、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3、事不目见耳闻4、其曲中规5、輮以为轮6、非能水也(三)通假字1、南声函胡2、至莫夜月明3、汝识之乎?4、虽有槁暴5、君子生非异也(四)古今异义1、自以为得其实2、余方心动欲还三、特殊句式1、石之铿然有声者2、蚓无爪牙之利3、此世所以不传也4、余是以记之5、而大声发于水上四、默写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假舟楫者,非能水也,。3、,善假于物也。4、故不积跬步,;不积小流,。5、锲而舍之,;,金石可镂。 答案一、文学常识1、《石钟山记》以石钟山得名原因为线索,通过质疑、释疑得出事理。本文最主要的写作手法是借事喻理,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熔于一炉,与王安石的名篇《游褒禅山记》(篇名)的写作手法相似。2、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名况,是先秦儒家(学派)的最后代表人物。二、字词解释(一)重点词语解释1、扣而聆之敲2、桴止响腾鼓槌3、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到4、硿硿焉相当于“然”,形容词词尾5、殆与余同大概6、故莫能知没有人7、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竟然8、如乐作焉兼词,于之,在这里9、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停止10、木直中绳合乎11、虽有槁暴枯12、金就砺则利接近,靠近磨刀石13、声非加疾也强,此指声音宏大14、而闻者彰明显,显著15、而绝江河。横渡(渡,越过)1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表递进17、风雨兴焉兼词,于之(于此)18、圣心备焉句末语气助词19、用心一也以,因为(二)词类活用1、微风鼓浪振动2、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乘着舟(名作状)3、事不目见耳闻亲眼4、其曲中规曲度5、輮以为轮通“煣”,使……弯曲6、非能水也游泳(三)通假字1、南声函胡通“含糊”2、至莫夜月明通“暮”,夜晚3、汝识之乎?通“志”,记得4、虽有槁暴通“又”通“曝”,晒5、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四)古今异义1、自以为得其实那/它的实际情况2、余方心动欲还心惊三、特殊句式1、石之铿然有声者定语后置2、蚓无爪牙之利定语后置3、此世所以不传也判断句4、余是以记之宾语前置5、而大声发于水上介词结构后置四、默写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4、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