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种树郭橐驼传》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柳宗元相关情况。2、掌握“类、固、致、易”等实词的多义性和“且、而”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学习本文设事明理的写法,体会寓言体传记的特点。 4、本文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社会现象而作,启发上层统治者清肃吏治,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使它们修养生息,以维持社会秩序。教学重点难点:(同上)教学课时:两课时一、教学步骤与过程1、导入:由中国古代文人的爱好导入。晋朝陶渊明爱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唐朝大诗人李白爱酒,杜甫有诗云“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宋代大文豪苏轼爱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唐朝的柳宗元爱树,他不仅爱种树,更能从种树中得到做人的道理,做官的道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这篇《种树郭橐驼传》。2、作者及相关背景介绍(学生自读课文注释①,了解作者生平及文章的主旨。)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人(今山东运城县解州镇),世称柳河东。他出身于官吏家庭,21岁时中进士,官监察御史里行。与刘禹锡参加了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后被贬为邵州刺史,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司马。同时被贬的还有七人,史称“八司马事件”。在长期的谪贬生活中,柳宗元接近了人民,他的思想有了很大变化。后任柳州刺史,故后人也称之为柳柳州。文学上与韩愈一起提倡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并称“韩柳”。他的文学主张是“文道并重”,强调创作态度必须严肃认真。他的创作可分为传记、论文、山水游记、寓言等四种,以山水游记和寓言的文学成就最高。他的游记代表作《永州八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他的寓言短小精悍,含义深远。《三戒》是很有影响的代表作。柳宗元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也主要体现在山水诗的创作上。他的诗不同于其他人的山水田园诗,而是借诗表现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自身不幸的感叹。他在哲学上,提出天地、元气、阴阳不能“赏功而罚祸”,打击了当时流行的因果报应思想,但对佛教妥协,有儒、释、道三教调和的主张,著有《河东先生集》。3、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思路。(1)学生朗读课文,讨论文章的层次及概括层意。 ①找出文章中点明题旨的一句话。 ②简要概括全文每节的主要内容。明确:①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②第一段介绍郭橐驼命名由来及籍里。第二段介绍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第三段由郭橐驼自述种树之法。第四段从郭橐驼之口发出治国安民的议论。第五段点明写作目的。(2)给下列字注音。病偻(lǚ) 郭橐(tuó)驼 孳(zī) 勖(xù) 缫(sāo)丝飧(sūn)饔(yōng)学生自读课文,归纳文中的文言知识:(3)指出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并释义。①甚善,名我固当 ②驼业种树 ③且硕茂,早实以蕃 ④其筑欲密 ⑤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明确】①名,起名,作动词。②业,以……为业,意动用法。 ③实,结果实,作动词。④筑,捣土用的杵,文中用作动词,捣土。 ⑤爪,用指甲划破,作动词。(4)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①植木之性 ②根拳而土易③见长人者好烦其令 ④字而幼孩⑤故病且怠【明确】①性:性质、方法 ②易:更换 ③长:做官的④字:养育 ⑤病:穷困(5)辨析下列实词的词义和虚词的用法。1.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2.独夫之心,日益骄固。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3.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3.三岁贯女,莫我肯顾。4.甚善。名我固当。4.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1.既克,公问其故。1.且壮士不死则已。2.桓侯故使人问之。2.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3.君安与项伯有故。3.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4.其土欲故。4.存者且偷生。 5.故病且怠。答案:固 ①坚固 ②顽固 ③确实 ④本来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顾 ①拜访,探望 ②却,反而 ③照顾 ④看 故 ①原因,缘故 ②特意 ③旧交情 ④旧,原来 且 ①况且 ②尚且 ③将近 ④暂且 ⑤并且 4、研读课文① 阅读1-2段,说说郭橐驼是怎样的一个人?他是一个平凡、朴实、而具有丰富经验的植树能手。【点拨】“甚善,名我固当”:指其病而为号,并不雅,但显得很亲切。驼竟以为起得很恰当,放弃自己原来的名字,这样自称起来。作者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豁达的性格,令人猜想在这豁达的背后,一定存在着某种自信,这也就增强了阅读的兴趣。作品通过简洁的叙述,生动的描写,使一个不同一般的“驼者”形象跃然纸上了。作者先说橐驼种树为他带来的“际遇”──“争迎取养”,再说他身手不凡。说欢迎他的人,举了两种有代表性的。谈到了两种不同的需求,写出橐驼技术全面。说他技艺高超,也点出了两个方面。一是他种的树不怕“移徙”,有“树挪活”的神奇;二是他种的树具有全优的品质,枝繁叶茂,早熟多果。最后,用“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点染一笔,更增加了玄妙气氛。道出郭橐驼是一个种树的行家。② 阅读第3段,讨论描写郭橐驼这一形象的手法。本节文字运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来写郭橐驼具有丰富的植树经验。郭橐驼的种树经验在于种树“不害其长”,不做“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的事。而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而“他植者”却与之截然相反。③第4段,将郭橐驼种树之道“移之官理”,仍借郭橐驼之口,写出做官的道理,那么如何做官呢?做官之人,要像种树那样,要顺应民众生活的要求,不要妨碍他们的生长,使他们得以“蕃生”,“安性”。5、总结扩展:文章的写作特色在于文章运用了对比与映衬的表现手法,先谈养树,后论养人,以“种树”喻“治民”,含蓄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政治观点。叙事语言简洁生动,是本文的一个突出特点。如仅用“隆然伏行”几个字,就写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仅用“甚善。名我固当”几个字,就写出了人物的个性,这种“史笔”与“文辞”的兼美,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语言表现力。这是一篇传记,也是一篇寓言式的说理文。文章通过记述郭橐驼的两段话,反映了当时官吏政乱令繁、骚扰百姓、使之不能安生的现实。并且提出了解决矛盾的方法,即像郭橐驼种树那样,不妨碍它们自然生长;统治者清肃吏治,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使他们休养生息,以维持社会秩序。本文兼有传记文和寓言的特点,将两种文体熔为一炉。就其历叙人物姓名、籍里、职业及对人物作正写反衬等笔法来看,是传记文格局;就其借种树之道以喻为官治民之道来看,则又是寓言性质。这种融合,有助于叙议契合、事理相生。请细加体会。6、课后译文:郭橐驼,不知道(他)原来(叫)什么名。患了脊背弯曲的病,(脊背)高高突起,弯着腰走路,好像骆驼一样,所以乡里的人给他起个外号叫“驼”。驼听说起外号的事,说:“很好。给我起这个名字本来就很恰当。”于是舍弃他(原来)的名,也自称起“橐驼”了。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西边。驼以种树为业,凡是长安有钱有势的人(种树)作为观赏游玩的以及卖果的,都争着迎接和雇用(橐驼)。察看驼所种的树,即或移植,没有不活的;而且硕大茂盛,结果早并且多。其他种植的人虽然暗中观察,效仿羡慕,没有能赶得上的。有(人)问他(种树的方法),回答说:“橐驼并不是能使树木长寿而且茂盛啊,(而是)能顺应树木的自然生长规律以使它的本性发展而已。大凡种树的方法,(它的)根要舒展,(它的)培土要平,(它的)土要旧的,(它的)捣土要结实。已经这样做了,不要(再)动,不要忧虑,离开后就不再去看。(那)种植(小心得)像对待孩子,(那)放在一边(不管)像抛弃掉了,那么它的天然(品质)保全而它的本性(就)不会丧失了。所以我不妨害它长而已,(并)不是有能使他硕大茂盛的(本领)啊;不抑制损耗它的果实而已,(并)不是有能使它早并且多(结果)的(本领)啊。其他种植的人则不是这样。(树的)根拳曲而土常换,他给树培土啊,如果不是过多就是不够。假使有能不这样的,则又爱它太情深,忧它太过分。早晨察看,晚上抚摸,已经离开而又回来看。严重的,用指甲划破树皮来检验它的生死,摇晃树干来看它(栽得)是疏松还是密实,而树木的本性一天比一天远去。虽说是爱它,其实是害它;虽说是忧虑它,其实是仇恨它:所以不如我啊。我又能做(别的)什么呢?”问的人说:“把你的(种树)经验,挪到当官治民上,行吗?”橐驼(回答)说:“我知道种树(的道理)而已,治理(百姓),不是我的事啊。但我居住在乡间,见做官的好多发政令,好像是很怜爱(百姓)啊,而终于(却)给他们造成灾祸。早晚官吏来而喊道:‘官府命令催促你们耕种,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获,(让)你们早早地煮蚕茧抽取蚕丝,早早地纺你们的线,养育你们的小孩,喂大你们的鸡和猪。’敲鼓而聚集他们,敲梆子而召唤他们。我们(这些)小民停止吃饭来慰劳官吏尚且不得空闲,又怎么能使我们(自身)繁衍生息,安顿我们的身家性命呢?所以穷困并且懈怠。像这样,(其中的道理)那么和我所从事的(种树行当)难道也有类似吗?”问的人说:“咦,不是很好吗!我请教养树(的方法),(却)得到了养民的法术。”传播这件事来作为官吏的戒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