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高中语文 / 教学同步 / 统编版(2019) / 选择性必修下册 / 第三单元 / 9 陈情表/李密 / 高中语文第7课《陈情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5

还剩 5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导入新课中华民族有很多传统的美德,譬如勤劳、善良等,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便是“孝”字。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下面我们就来看以孝而著称的《陈情表》。 陈情表晋李密陈述、禀报隐情、苦衷奏章禀告自己苦衷的奏章 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熟读课文,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2.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积累成语。3.品味作者在叙述中蕴含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义。4.学习本文结构思路的缜密、严谨及语言表达的准确和生动形象。(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在叙述中蕴含的真挚感情。2.通过讨论、探究、教师点拨等方法,讨论文中的关键内容及李密散文的艺术特色,理解作者陈情的思路及妙处,点拨关键的字、词、句,使学生在深层意义上领会出于情字,归于理字;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朴素细腻、曲折委婉的要义,进而达到鉴赏的目的。(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使学生理解“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鉴赏本文,体会李密的言外之意,即对封建统治者的反抗精神。 重难点1、在吟诵中解读作者的“情”字,体会本文悲恻动人的原因。2、把握本文陈述的层次及语言特色,体会情之深,理之透。3、在较短时间内把握文意且背诵全文;对“忠”“孝”的理解。 1“表”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己见的一种奏章。2是谁陈情?向谁陈情?陈什么情?李密(224-287),西晋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其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解题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苏轼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后人 乳姑不怠唐朝唐夫人唐。崔南山曾祖母长孙夫人。年高无齿。祖母唐夫人。每日栉洗升堂。乳其姑。奶不粒食。数年而康。一日玻长幼咸集。乃宣言曰。无以报新妇恩。愿子孙妇。如妇之孝敬足矣。有诗为颂。诗曰:孝敬崔家妇。乳姑晨盥梳。此恩无以报。愿得子孙如。 尝粪忧心南齐庚黔娄南齐。庚黔娄为孱陵令。到县未旬日。忽心惊流汗。及弃官归。时父疾始二日。医曰。欲知愈剧。但尝粪。苦则佳。黔娄尝之。甜。心甚忧之。至夕。稽颡北辰。求以身代父死。有诗为颂。诗曰:到县未旬日。桩庭遘疾深。愿将身代死。北望起忧心。 作者简介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晋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东)人。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为人正直,颇有才干。曾仕蜀汉为郎,蜀亡以后,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巩固新政权,笼络蜀汉旧臣人心,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他上表陈情,以祖母年老无人供养,辞不从命。祖母死后,出任太子洗马。后被谗免官,死于家中。 背景简介李密,幼年丧父,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长大后博学善辩。公元263年,司马昭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 以文学见称,曾多次出使东吴,历职郎署的李密当然被列为笼络的对象。然而,李密对蜀汉则是念念于怀,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的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无怪乎晋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终于准如所请。 我们今天读这篇文章,就应从感情和政治两个方面来考虑它的内容和表现技巧,而不能仅仅看作是一篇“以孝感人”的“至文”了。忠孝两全是《陈情表》的中心,这种封建意识本不足取,但由于这篇文章语言恳切,文笔委婉,记叙详尽,说理周密,表达感情淋漓尽致,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由课文标题展开思考:为什么要“陈”?“陈”什么?如何“陈”?? 研读赏析研习第1段研习第2段研习第4段研习第3段讨论 翻译课文:第一段原文: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译文:臣子李密陈言:臣子因为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年纪到了四岁,舅舅又逼迫母亲改了嫁。原文: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译文:我的奶奶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又多病消瘦,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我小的时候经常有病,九岁时还不会走路。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古今异义词:不行至于成立)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译文: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有了儿子。原文: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译文: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管门户的五尺高的小孩。孤单无依靠地独自生活,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外:在外,名词作状语内:在内,名词作状语)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译文:而刘氏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她。(而刘夙婴疾病:特殊句式——被动句)(蓐:同“褥”,草垫子,草席) 自由诵读第1段A.哪句话是作者陈述的总提?下面哪些内容都属于“闵凶”?夙遭闵凶父丧母嫁多病零丁门衰祚薄夙婴疾病故不能“废远”(为下文伏笔) B、围绕“闵凶”,作者的叙述角度、层次是怎样的?语言特点及作用是什么?纵的方面:(生孩六月——至于成立)六月:慈父见背四岁:舅夺母志少:多疾病九岁:不行品析:父死母嫁,写“躬亲抚养”的原因;多病不行,写“躬亲抚养”的不易。表现了“躬亲抚养”的艰难、辛酸与劳苦,为下文“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张本。 横的方面:(外、内)既无——伯叔终鲜——兄弟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品析:强调“无(鲜)”字,“儿息”虽有却“晚”,可见“门衰祚薄”,祖孙相依为命。“无”“鲜”等写出了人丁不旺、两代孤传的特殊关系。以白描手法见情感的朴素、真挚。 C、哪些语句可见祖孙的相依为命?哪些词语直接写其凄苦?零丁孤苦——靠祖母之悯惜、抚养(照应“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夙婴疾病——靠孙子侍汤药(照应“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零丁孤苦、茕茕孓立、形影相吊等词语生动地表现其孤苦之情状,令人读而生悲。相依为命:凄苦: 翻译课文:第二段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到了晋朝建立,我受到晋朝清明的教化。从前太守逵,考察和推举臣下为孝廉,后来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优秀人才。(古今异义词: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我因为供养祖母之事没人来做,辞谢未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做太子洗马。(古今异义词:无主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省略句。应为“寻臣蒙国恩,陛下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担任侍奉太子的职务,这不是我杀身所能报答的。我将把自己的苦衷在奏表中一一呈报,加以推辞不去就职。(古今异义词:上报)(臣具以表闻:介词结构后置,正常语序“以表具闻”)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逃避命令,有意怠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比流星的坠落还要急。(古今异义词:逼迫)(急于星火:介词结构后置,正常语序“于星火急”)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立刻为国奔走上任,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申诉不被允许。(古今异义词:奔驰告诉)(日:一天天地名词作状语)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我是进退维谷,处境十分狼狈。 A、本段分几个层次?各自的重点是什么?二层。第一层重点叙朝廷征召之殷;第二层重点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自由诵读第2段 B、前一层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和时间词相对应的表征召的词有哪些?由这些词可见什么?为何官职递增却“辞不就职(赴命)”?表时间:逮、前、后、寻(解释“逮”和“寻”,积累相关词语)表征召:察、举、拜、除、当;孝廉、秀才、郎中、洗马(解释、积累有关文化常识。“孝廉”“秀才”是荐举人才的科目,所以用“辞不赴命”;“郎中”“洗马”是官职,所以用“辞不就职”)(按时间顺序) 作用:先郡,次州,后朝廷,可见征召级别越来越高,表达作者的感恩戴德之情。推辞理由:供养无主,刘病日笃(承上文“夙婴疾病”,张下文“日薄西山”) C、第二层如何见事态的严重、紧迫和作者处境的狼狈?目的何在?“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事态严重:诏、责、逼、催等,含蓄地表明了强己所难之窘迫。品析:诉说自己辞不就职的矛盾心理(狼狈处境),“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情辞悲切,动人心肺。“奉”“沐浴”,称颂朝廷,并表感恩之情,可见语言的得体和机智。处境狼狈:“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可是“供养无主”“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翻译课文:第三段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我想圣朝是以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惜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而且我年轻的时候做过伪朝的官,历任郎中和尚书郎,本来就希图官职显达,并不想自命清高。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实在卑微到不值一提,受到过分的提拔,恩命十分优厚,怎敢犹豫不决,有非分的愿望!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但是只因为祖母刘氏已是西山落日的样子,气息微弱,生命垂危,随时都可能死亡。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我如果没有祖母,是活不到今天的,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无以:固定格式,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我们祖孙二人,相依为命,因此我的内心实在是不忍废止奉养祖母而远离。(古今异义词:区区)(远:远离,形作动) 1、本段结尾落在辞官养亲上(“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展开的?提示:三层,分别以“伏惟”“且”“但”来转换文意。A、抓住晋“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解释自己应得到同情。B、自陈宦历,称颂君恩,表明辞职与“名节”无关,以求皇帝谅解。C、正面陈述刘之现状,是“不能废远”的惟一原因。具体研习第3段 2、品味第一层,作者为什么扯起“孝”这面大旗?“凡”句有何含义?B、“凡”是指一般,“况”是指特殊。孝既已及于一般,对特殊就更应如此了。理由充足且冠冕堂皇。“孤苦”一词承首段,又为下文“臣之辛苦”张本。A、借孝来掩饰自己的观望之意,从而解除晋武帝的疑忌之心。 3、品味2、3层,看本段的语言特点A、“至微至陋”“岂敢”等词委婉动人,至为恳切。B、“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更相为命,……”,一组四字句,皆出于至孝之心,感人至深。特点:委婉、流畅。此段中反复表明心迹,叙说衷曲,解释不能“废远”的原因,情辞恳切。 翻译课文:第四段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我今年四十四岁了,祖母今年九十六岁了,这样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希望求得奉养祖母到最后。(有:通“又”)(愿乞终养:省略句,应为“臣愿乞终养祖母”)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内心明白,连天地神明实在也都看得清清楚楚的。 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至诚的心,满足臣下我一点小小的心愿,或许能够使刘氏侥幸地寿终。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我活着当以牺牲生命,死了也要报答陛下的恩情。我怀着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以求闻达。(谨拜表以闻:省略句。应为“臣谨拜表以之闻”) 1、本段中哪句话是表文主旨?2、贯空全段的是哪两个词?3、用语有什么特点?(“愿乞终养”)(“尽节”“抱养”——忠孝两顺)(“愿乞”“愿矜悯”“听臣微言”——无比恳切)具体研习第4段 陈以往之情陈现今之情陈日后之情臣以险衅,夙遭闵凶愿乞终养,死当结草进退狼狈,不能废远陈情表李密简洁朴实 二、语言艺术《古文观止》评论《陈情表》的语言:“至性之言,悲恻动人。”1、四字骈句:“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闵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 2、对偶句“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内外对举,都强调一个“无”字,把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了,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前后对举,恰当地表达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宠的感激。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臣”与“祖母”对举,突出一个“无”字,强调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现实。运用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使语气显得强烈,语意简洁凝练,读来朗朗上口,使文章的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3比喻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在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情色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再加上四字骈句,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泣下。“乌鸟私情,愿乞终养。”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动人?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似犬似马,忠恳之情,怖惧之态溢于言表。州司临门,急于星火。“急于星火”用比喻形容情势紧迫,形象生动。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 1、注意以下加点字的读音和在词义: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门衰祚薄日薄西山茕茕孑立床蓐猥以贱微生当陨首责臣逋慢犹蒙矜育过蒙拨擢宠命优渥期功强近终鲜兄弟除臣洗马刘病日笃更相为命重点语言知识2、注意以下加点的实词:慈父见背二州伯牧所见明知形影相吊晚有儿息逮奉圣朝察臣孝廉举臣秀才拜臣郎中拜表以闻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犹蒙矜育不矜名节愿乞终养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不胜…之情臣之辛苦 一字多义:于:急于星火是成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以:臣以险衅、臣以供养无主、但以刘日薄西山、臣具以表闻、无以至今日谨拜表以闻猥以微贱 见慈父见背二州牧伯所见明知亲躬亲抚养外无期功强近之亲薄日薄西山门衰祚薄当死当结草当侍东宫代“我”“自己”,助词看见,动词亲自亲戚,名词迫近,动词微薄,少,形容词应当,副词任,充当,动词 行行年九岁九岁不行夙夙遭闵凶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拜拜臣郎中谨拜表以闻矜犹蒙矜育不矜名节于州司临门,急于星火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经,动词走路,动词早时,名词早晨,名词授予官职,动词奉,上,动词怜惜,动词自夸,夸耀,动词比,介词对于,介词 愿陛下矜悯愚诚未曾废离形影相吊零丁孤苦,至于成立舅夺母志而刘夙婴疾病晚有儿息逮奉圣朝寻蒙国恩除臣洗马则告诉不许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之辛苦庶刘侥幸古义今义希望乐意,愿意停止没有用的慰问悬挂成年组织等开始存在强行改变争取得到缠绕婴儿子呼吸等到捉拿不久寻找授予官职去掉申述诉说给别人知道形容自己的私情少辛酸苦楚身心劳苦大概,或许众多古今异义词 词类活用躬亲抚养刘病日笃夙遭闵凶猥以微贱愿陛下矜悯愚诚无以终余年保卒终年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躬亲:名词作状语,亲自。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闵凶:形容词用作名词,忧患凶丧之事微贱:形容词用作名词,微贱的身份诚:形容词作名词,诚心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结束卒: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终了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特殊句式判断句: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实为狼狈被动句:刘夙婴疾病省略句:举臣秀才拜臣郎中除臣洗马具以表闻倒装句:急于星火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孝综合全文看,作者在哪一个字上做文章? 思考研究1、讨论: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回答1: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味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 思考研究回答2: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这种想法,被晋武多少察觉到了,因此“州书切峻。责臣逋慢”。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更大的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 孝感动天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舜,是瞽瞍的儿子。从小就很孝顺父母。他父亲是个老实厚道的农夫。舜的母亲因家境贫困,常对他父亲出言不逊、横加指责。舜有个弟弟叫象,也常对父亲傲慢不恭敬。只有舜始终如一,不怨天尤人,对父母恭顺如常,对弟弟加倍关心、照顾,引导其改过自新。此超常之大孝心,感动上天。当舜在山下耕田时有神象相助;又有神鸟帮忙锄去荒草。 戏彩娱亲老莱子,春秋时楚国人。生性至孝,家境贫苦,生活艰难。为了孝敬双亲,七十岁的他,不说自己老,常穿五色彩衣,学做孩子游戏。有时担水进屋,诈跌在地,学孩子哭,千方百计逗二老心里喜欢,开怀而笑。他的孝行感动了楚王,亲往请其出山辅政,老莱子面对高官厚爵,毫不动心,婉言谢绝了楚王的聘请,陪双亲终老山野。 鹿乳奉亲郯子,春秋时郯国国君。生性至孝,父母年老都患眼疾,很想吃鹿乳。郯子听说鹿乳可以治好双亲的眼疾,便披着鹿皮,去深山混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猎人误认其为鹿,正要射他,他赶紧大叫,并将实情相告,猎人敬其孝心,以鹿乳相赠,并护送郯子出山。而国君孝顺的故事也成了千古佳话流传至今。 为亲负米仲由,字子路,春秋鲁国人,孔子弟子。生性至孝,家境贫寒,常以野菜为食。仲由为孝敬父母,常从百里之外背米回来供养父母。仲由父母去世后,他随孔子周游列国时,在楚国面对美味佳肴,回忆起昔日生活之苦,更加思念其父母。后来仲由在鲁国、卫国做官,成了千古闻名的孝子。 啮指痛心曾参,姓曾名参,字子兴,又称曾子,鲁国武城(今山东费县)人。孔子弟子。著有《大学》一书。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对母孝顺。传说,有一天,他进入深山砍柴,家中来了客人,母亲急盼儿归,便咬了咬自己的手指,此时曾参忽感心痛,知是慈母呼唤,急忙背柴回家。真是母子连心。 芦衣顺母闵损,字子骞,春秋鲁国人,孔子弟子。生性至孝,自幼丧母,后母对两个亲生儿子用棉花做衣服,对他却用芦花。一次,他为父亲驾车,体寒手抖,车险些失控,父亲怒而鞭打他,芦花飞出,才发觉后母虐待他。父亲决定休掉后母,闵损却哭泣着劝阻说:“娘在只孩儿一人受冻,娘走了三个孩子衣单。”后娘知道后深受感动,从此待他如亲生儿子一样,一家和睦。 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个儿子。生母薄太后患病三年,汉文帝处理完政务后,经常陪伴在太后的病床边,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服用的汤药,恐怕失调,非亲口尝过后再让母亲服用。仁孝之名闻于天下。 刻木事亲丁兰,东汉河(今河南武陟西南)人。幼年丧父母,未得奉养。长大后,看别人父母健在有家庭,享受着天伦之乐,内心非常痛苦,他昼思夜想,深切怀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作为一种寄托,也为了安慰自己,他用木头雕刻了二老的形象,供奉于厅堂,象侍奉活着的父母一样毕恭毕敬。凡事都和木像商量,一日三餐先敬双亲而后自食,出返必告,终年不息。其妻久而不敬,用针戏刺木像手指,木像手指出血,丁兰返家,见木像眼中垂泪,查问情由,斥责其妻,其妻惭愧之极。此事传开,足见丁兰对父母之孝顺。 蔡顺,字君仲,汉代汝南人。少年丧父,对母极孝。时遇王莽之乱,年岁饥荒,粮食缺乏。蔡顺拾桑葚充饥,并以不同的容器分装。一队赤眉军经过,问他,他说:“黑甜的给母亲,青的给自己吃。”赤眉军称赞其孝顺,赠牛脚一条,白米二斗,让他带回家供养母亲。拾葚供亲 涌泉跃鲤后汉姜诗,妻子庞氏,夫妻奉母至孝。姜母喜欢饮用沱江水,又好食鲤鱼。夫妻常烹鱼奉母。为了让母亲喝到沱江水,庞氏经常去离家六七里远的江边挑水。一日,宅旁忽然涌出泉水,其味如江水,并且每日跳出两尾鲤鱼,夫妻就常常做美味给母亲吃。这是他们感动上天的缘故。 怀桔遗亲陆绩,字公纪,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他出身官宦世家,从小深懂忠义孝悌之道。六岁时随父赴九江见袁术。袁术用红橘招待他,他随手拿了几个装在怀里。辞别弯腰作揖时,红橘从怀中滚落在地,袁术笑他:“你是我的贵客,怎么还偷柑橘呢?”陆绩答道:“我是想拿回去给母亲尝个新鲜。”袁术听后深感他将来定是不同凡响的人物。“陆绩怀橘遗亲”的事迹广为流传。 哭竹得笋孟宗又名孟仁,三国时江夏(今湖北鄂城)人。他很孝敬母亲。有一年,孟母病了,医生嘱咐用鲜竹笋做汤病体可以康复,正值寒冬,哪有竹笋呢,孟宗跑到竹林,放声大哭,泪水所洒之处,竟然破土冒出一枝竹笋来。孟宗喜出望外,挖了几枝回家给母亲做菜吃了。孟母吃后心情愉快,病也随着好了。这个故事带有神话色彩,寄托了人们对孝敬父母行为的推崇和对孝子的喜爱。 扼虎救父杨香,晋朝杨丰的女儿,十四岁那年,随父去田间收割稻子,突然一头斑斓猛虎跃出,将其父扑倒在地。杨香听到父亲的叫声,一个箭步跨上前,跃上虎背抡起拳头,对着虎头砸下去,后又将老虎的嘴按在坑里。老虎因无法呼吸,倒地而死。杨香不畏猛虎,“打虎救父”的故事成了脍炙人口的佳话。 行佣供母后汉江革,早年丧父,奉母至孝。为避战乱,背着年迈的母亲逃难。路遇强盗,欲杀江革,江革哭告,有老母无人奉养,强盗感其孝,放其生还,江革背着母亲最后在下邳定居下来。为了生活,他到一家人家当佣人,供养老母。后来他又背着母亲回到老家临淄。母亲有事外出,他必定亲自驾车缓缓前行。江革背母、行佣、拉车的孝行很快在天下流传开来。 涤亲溺器宋朝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善书法,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极其孝顺,虽然任高官,对母亲的生活仍照顾得体贴入微。黄母生病多年,庭坚日夜守护在母亲身边,喂汤喂药、端屎端尿、衣不解带。因母亲爱干净,他每夜必亲自为母亲洗涮便桶,以安母心,没有一刻放弃尽儿子的孝道。所以他的孝行被天下传诵。 弃官寻母朱寿昌,宋朝人。七岁时,生母刘氏为嫡母所妒,外出嫁人,母子不相见已五十余年。宋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为了寻母亲,他弃官前往陕西,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乡里。终于在同州(今山西大荔)找到母亲,欢聚而归。朱寿昌弃官寻母的孝行,受到王安石苏轼等人的赞美。 卧冰求鲤王祥,字休征,晋代琅砑临沂人。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对他不好,他仍很孝顺。有一年冬天,朱氏病了想吃鱼,他来到冰河上解开衣服,裸出胸膛,趴在冰上,用体温将冰融化,这时,从冰面的缺陷口处跳出两条红色的大鲤鱼,王祥将鱼带回家为继母做了可口的鱼汤。朱氏感动了,从此,一家人和睦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扇枕温衾黄香,字文强,汉代江夏人,从小对父母孝顺。九岁时,母亲去世,哀痛至极,为母守孝三年。夏季天气炎热,其父因思念其母无法入睡,他就用扇子扇凉枕席。冬季天气寒,他先用身体暖热被褥,才让父亲上床休息。“黄香扇枕温席”的故事就世代流传下来。香九龄,能温席 闻雷泣墓王裒(póu),字伟元,西晋城阳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对双亲很孝顺。母亲生前怕听雷声。每逢雷电交加的时候,他便跪到父母墓前,哭着说:“娘,儿子王裒在这里,您老人家千万别害怕。”他终生都这样做,其孝心真诚可以想见。 卖身葬父董永,东汉千乘(今山东高青东南)人。因家贫困,父死后无钱安埋,便卖身葬父。在去富翁家途中的一株老槐树下,遇一仙女主动要嫁给董永为妻,于是同至富翁家。富翁命其夫妇织绢三百匹,那女子心灵手巧,一月织成,得以提前偿债赎身。夫妻归家途中在老槐树下,其妻告诉董永:“我是天帝第七个女儿,奉命助君还债,请勿留恋。”说完告别董永而去。从此,槐荫这个地方,改名为孝感。 恣蚊饱血吴猛,晋朝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年仅8岁,因家贫穷,买不起蚊帐,夏天夜间蚊子极多,打不完,赶不走,而父亲又怕烟熏,年幼的吴猛,实在没有办法了,突然他想:如果蚊子吃饱了就不会叮咬父亲了。于是,他每晚都赤裸着上身,在父亲的旁边,任蚊子叮咬自己。吴猛的孝心感动了天下,孝名千古流传。 为母埋儿郭巨,汉朝河南林县人。非常孝顺,因家庭贫困,儿子又特别能吃,郭巨的母亲痛爱孙子,常把自己的饭给孙儿吃。看着母亲快被饿死的样子,郭巨和妻子商量后决定忍痛把儿子埋掉,节食奉母。郭巨挖坑三尺,忽见黄金百两,上写“天赐孝子郭巨,官不能夺,民不得取。”夫妻高高兴兴地返家孝母。郭巨孝母之心感动天地,然而埋儿之举不宜效法。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