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鲁教版必修三《陈情表》说课稿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陈情表》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它与贾平凹先生的《我不是一个好儿子》组成了“至爱亲情”这一模块。晋代文学家李密的这篇作品,陈情恳切,言辞婉转,情理兼备,感人至深,一篇传诵千古的绝妙好文。学生通过学习本文,不仅可以培养“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而且可以领悟作品的语言美、情感美,更重要的是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认识。同时,对学习下一篇课文奠定基础。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二.说教学目标知识:熟读全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以及特殊句式。能力:学习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形象精粹的语言。情感:理解作者进退两难的情感,加深对“孝”的认识。三.说重点、难点课标指出:阅读优秀作品,品读语言,感受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本文是篇古代散文,落实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仍是教学的重点。因为本文融情于事,婉转凄切,所以体味情感是难点。四.说教法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本文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传世名作,宜采取多种方法反复诵读,引导学生疏通文意;难点问题采取点拨法,点出要害,排除疑难;讨论法,探究作者思想情感。五.说学法我设计了朗读法、归纳法,探究法等学习方法。朗读法,让学生在反复的吟诵
中,深刻的了解文章的内涵;归纳法,归纳文中的特殊文言现象;探究法,锻炼思辨能力,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依据是新课标在必修课“阅读与鉴赏”方面,建议“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阅读”。六.说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3分钟)导入预设为:苏轼曾经说过:读《出师表》不哭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其人必不孝,读《祭一二十二郎文》不哭者,其人必不友。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流传千古的至孝美文。设计此环节的目的:好的导入,能营造良好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浓厚的兴趣,吸引学生的审美注意,使之不由自主地进入课文情境。(二)简介作者及“表”文体特征。(2分钟)主要介绍不仕的政治原因,做到知人论世。学生学过《出师表》,文体可点到为止。学生发言,检查预习。(三)朗读训练,知识梳理。(约10分钟)1.朗读正音朗读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朗读有利于记忆,朗读有利于理解,朗读有利于体会文章感情。因此不光要老师范读,学生也要读出文章的情感。2.梳理知识由于课前有充分的预习,教师以检查的方式引导学生梳理文言知识点。实词如“见吊待拜”虚词:重点“以”多种用法(四)整体感知,探究赏析。(20分钟)1.标题为“陈情表”,“情”几层涵义。引导学生结合原文回答。(1)孝情(2)忠情(3)苦情2.李密面临了忠孝难两全的矛盾,他是如何化被动为主动的?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导学生逐段研读。第一段,讲述自己的“四种不幸”。第二段,朝廷的紧逼,“三次拒绝”。
第三段,忠孝两难,“两种情感”。第四段,愿乞终养,“一个请求”。总结:全文构思缜密,脉络清楚,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先尽孝,再尽忠,亦合情合理。晋武帝阅表后,竟赞扬李密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不但停诏,而且给予优厚待遇。从这惊人的效果,足见这篇文章写得多么成功。(五)鉴赏语言(10分钟)朗读课文,画出来自认为好的语句,结合文意,分析这些语句有什么特点,好在哪?(提示:句式,用词,修辞手法,表情达意的效果)教师总结: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作业:背诵全文七.总结板书设计:陈情表四种不幸孝情三次拒绝忠情两种情感苦情一个请求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