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相濡以沫,正是因为这些我的内心实在是不忍离开祖母而远行。1、本段结尾落在辞官养亲上(“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展开的?提示:三层,分别以“伏惟”“且”“但”来转换文意。A、抓住晋“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解释自己应得到同情。B、自陈宦历,称颂君恩,表明辞职与“名节”无关,以求皇帝谅解。C、正面陈述刘之现状,是“不能废远”的惟一原因。思考讨论:2、品味第一层,作者为什么扯起“孝”这面大旗?“凡”句有何含义?B、“凡”是指一般,“况”是指特殊。孝既已及于一般,对特殊就更应如此了。理由充足且冠冕堂皇。“孤苦”一词承首段,又为下文“臣之辛苦”张本。A、借孝来掩饰自己的观望之意,从而解除晋武帝的疑忌之心。3、品味2、3层,看本段的语言特点A、“至微至陋”“岂敢”等词委婉动人,至为恳切。B、“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更相为命,……”,一组四字句,皆出于至孝之心,感人至深。特点:委婉、流畅。此段中反复表明心迹,叙说衷曲,解释不能“废远”的原因,情辞恳切。4、归纳该文段写作思路不仕的理由圣朝以孝治天下祖孙更相为命区区不能废远克尽孝道(合情合理)5、归纳该文段的段意。提出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纲领,陈述自己不仕的理由。四、具体分析课文第四文段。1、集体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文段。2、掌握如下重点词解。(1)臣密今年四十有四()(2)臣之辛苦()有---又:再古:辛酸、悲苦;今:身心劳苦3、借助课后解析,尝试翻译该文段。臣下我今年四十四岁了,祖母今年九十六岁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日子已经不多了。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企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内心明白,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至诚的心,满足臣下我一点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活着当以牺牲生命,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怀着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以求闻达。??*李密文学常识整体阅读研读赏析课堂小结学习目标导入新课文言知识
中华民族有很多传统的美德,譬如勤劳、善良等,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便是“孝”了。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下面我们就来看以孝而著称的《陈情表》。表:(奏议)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己见的一种奏章。1、学习本文结构思路的缜密、严谨和语言表达的委婉、畅达。2、体会文章深挚朴实的感情色彩,理解“忠”“孝”的含义。3、背诵全文。1、在吟诵中解读作者的“情”字,体会本文悲恻动人的原因。2、把握本文陈述的层次及语言上的特色,体会情之深,理之透。3、在较短时间内把握文意且背诵全文;对“忠”“孝”的理解。第一课时1、复习什么是表?2、掌握作者简介及本文的写作背景。3、重点分析第一、二文段。李密,幼年丧父,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长大后博学善辩。公元263年,司马昭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以文学见称,曾多次出使东吴,历职郎署的李密当然被列为笼络的对象。然而,李密对蜀汉则是念念于怀,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的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诏书切峻,责臣逋慢”。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无怪乎晋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终于准如所请。我们今天读这篇文章,就应从感情和政治两个方面来考虑它的内容和表现技巧,而不能仅仅看作是一篇“以孝感人”的“至文”了。忠孝两全是《陈情表》的中心,这种封建意识本不足取,但由于这篇文章语文恳切,文笔委婉,记叙详尽,说理周密,表达感情淋漓尽致,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作者简介李密:(224-287)字令伯,有名虔,晋初文学家。以当时著名学者谯周为师,博览五经尤长于《春秋左氏传》。他曾在蜀汉担任尚书郎等职,以文学才辩和重孝而见称于世。蜀汉亡后,晋武帝召李密为太子洗马,而李密以奉养祖母为理由,辞不就职。后祖母去世,他才出来做官,历任尚书郎、汉中太守。后因赋诗得罪了晋武帝被免官,卒于家中。(注意:不要与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密混淆。)一、听录音范读全文,试给生字词注上拼音。(1)险衅(
)(2)夙遭闵凶()(3)终鲜兄弟()(4)门衰祚薄()(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6)除臣洗马()(7)过蒙拔擢()(8)非臣陨首()(9)则刘病日笃()Xìnsùxi?nzuòjīq?angX?anzhuóy?nd?一、具体分析第一文段。1、集体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文段。2、掌握如下重点词解。(1)夙遭闵凶()(2)九岁不行()(3)零丁孤苦()(4)至于成立()闵----悯:忧伤古:不能走路;今:不可以(不能)零丁―伶仃:孤独的样子古:直到;今:(连)表另提一事;古:成人自立;今:筹备成功(6)刘夙婴疾病()(7)常在床蓐()(5)外无悸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外:名―状:在门外;内:名―状:在家里古:缠绕;今:不满一周岁的小孩蓐----褥:草垫子3、借助课后解析试翻译该文段。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而刘夙婴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臣李密言:臣子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经过了四年,舅舅又逼迫母亲改了嫁。我的奶奶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又多病消瘦,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臣子小的时候经常有病,九岁时还不会走路。孤独无靠,一直到成家立业。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福气少,直到很晚才有了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孤孤单单地自己生活,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而刘氏很早就疾病缠身,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她。3、思考、讨论;
A:(1)、文章第一句在全文中将起到怎样的作用?(2)、行文承接第一句分别从几方面陈述“我”不仕的事实根据?(学生自由讨论后发言)明确)(1)、文首第一句在文中将起到“总领、概括”全文的作用。(2)、行文承接第一句分别从?(1)幼年丧父失母、孤苦多病;(2)人丁不旺、祖母疾病缠身等两方面来陈述“我”不仕的事实根据。B、哪句话是作者陈述的总提?下面哪些内容都属于“闵凶”?夙遭闵凶父丧母嫁多病零丁门衰祚薄夙婴疾病故不能“废远”(为下文伏笔)C、围绕“闵凶”,作者的叙述角度、层次是怎样的?语言特点及作用是什么?纵的方面:(生孩六月――至于成立)六月:慈父见背四岁:舅夺母志少:多疾病九岁:不行品析:父死母嫁,写“躬亲抚养”的原因;多病不行,写“躬亲抚养”的不易。表现了“躬亲抚养”的艰难、辛酸与劳苦,为下文“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张本。D、横的方面:(外、内)既无――伯叔终鲜――兄弟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品析:强调“无(鲜)”字,“儿息”虽有却“晚”,可见“门衰祚薄”,祖孙相依为命。“无”“鲜”等写出了人丁不旺、两代孤传的特殊关系。以白描手法见情感的朴素、真挚。E、哪些语句可见祖孙的相依为命?哪些词语直接写其凄苦?零丁孤苦――靠祖母之悯惜、抚养夙婴疾病――靠孙子侍汤药零丁孤苦、茕茕孓立、形影相吊等词语生动地表现其孤苦之情状,令人读而生悲。相依为命:凄苦:(照应“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照应“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4、师生共同归纳该文段的写作思路。丧父失母孤苦多病人丁不旺疾病缠身(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照应)不幸的家境5、归纳概括该段的段意。@该段主要陈述家庭的不幸和祖孙相依为命的情形。二、具体分析课文第二文段。1、集体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文段。2、掌握如下重点词解。(1)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2)除臣洗马()(3)非臣陨首所能上报()(4)臣具以表闻()古:古时地方举荐的人才;今:泛指读书人。古:授予官职;今:除去古:对上报答恩泽;今:向上级报告状语后置句:以表具闻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些时候太守逵,推举臣下为孝廉,后来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秀才。臣下因为没有人照顾我祖母,就都推辞掉了,没有遵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洗马。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能够去服待太子,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逃避命令,有意怠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十万火急,刻不容缓。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立刻为国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又不见准许。我是进退维谷,处境十分尴尬。3、思考、讨论;A、本段分几个层次?各自的重点是什么?(明确):二层。第一层:重点叙朝廷征召之殷;第二层:重点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B、前一层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和时间词相对应的表征召的词有哪些?由这些词可见什么?为何官职递增却“辞不就职(赴命)”?表时间:逮、前、后、寻(解释“逮”和“寻”,积累相关词语)表征召:察、举、拜、除、当;孝廉、秀才、郎中、洗马(解释、积累有关文化常识。“孝廉”“秀才”是荐举人才的科目,所以用“辞不赴命”;“郎中”“洗马”是官职,所以用“辞不就职”)(按时间顺序)作用:先郡,次州,后朝廷,可见征召级别越来越高,表达作者的感恩戴德之情。推辞理由:供养无主,刘病日笃(承上文“夙婴疾病”,张下文“日薄西山”)C、第二层如何见事态的严重、紧迫和作者处境的狼狈?目的何在?“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事态严重:诏、责、逼、催等,含蓄地表明了强己所难之窘迫。品析:诉说自己辞不就职的矛盾心理(狼狈处境),“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情辞悲切,动人心肺。“奉”“沐浴”,称颂朝廷,并表感恩之情,可见语言的得体和机智。处境狼狈:“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可是“供养无主”“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4、师生共同归纳该文段的写作思路。两难的处境诏书切峻,责臣逋慢刘病日笃进退狼狈忠孝两难全5、归纳该文段的段意。陈述自己忠孝两难的处境。三、具体分析课文第三文段。1、集体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文段。2、掌握如下重点词解。(1)历职郎署()(2)有所希冀()(3)但以刘日薄西山()(4)不能废远()名―动:做官古:非分的愿望;今:希望名―状:一天天地形―动:远离
我想圣朝是以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故旧老人,尚且还受到怜惜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而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历任郎中和尚书郎,本来图的就是仕途通达,无意以名誉节操来炫耀。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实在卑微到不值一提,承蒙得到提拔,而且恩命十分优厚,怎敢犹豫不决另有所图呢?但是只因为祖母刘氏已是西山落日的样子,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朝不保夕。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是活不到今天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