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夜书所见叶绍翁精品教案及教学设计 导语:“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书”是“书写”的意思,“夜书所见”是指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以下是品才网小编整理的夜书所见叶绍翁精品教案及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夜书所见叶绍翁精品教案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生字“促、深”。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古诗。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教学方法: 以读激趣,以读代讲。 教学学法: 自读自悟,自主领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聊一聊,激诗趣。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唐诗宋词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两大瑰宝。之前,我们也已经学习积累了不少唐诗宋词,今天就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吧。 学生展示《卜算子·咏梅》、《中秋月》、《月下独酌》、《渔歌子》等诗词。 二、猜一猜,解释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再来学习一首古诗——叶绍翁的《夜书所见》。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跟老师一起写诗的题目。 1、板书诗题——夜书所见。 一首诗的题目就是这首诗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我们能看到诗的灵魂,请同学们自读课题,想一想你能从诗的题目中知道些什么? 2、组织学生交流。 时间:夜晚。 书:写。 所见:所看到的。 重点强调:诗中的“书”,在这里当动词“写”来讲。 适时介绍作者叶绍翁。
叶绍翁:南宋诗人,最有名的诗是《游园不值》,流传千古的名句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课件出示古诗,学生自读。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检查朗读情况,适时正音。 读给同桌听一听,看看有没有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三、品一品,知诗味。 1、同学们读了古诗,谁能说一说诗中写的故事发生在哪个季节?(深秋) 2、你是从哪些词中看出来的? 再读古诗,把这些、词语用自己喜欢的符合标注出来。 小组间交流。 集体交流。 (梧叶、寒声、秋风、促织) 学生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古诗的注释,来帮助我们理解诗意。并适时引导学生谈对这些词语的认识。 3、教师引导:是的,诗人叶绍翁就是抓住了秋天的梧叶、寒声、秋风来写秋天的,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那个阴冷,萧瑟的深秋时节。 (板书:景——冷)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并出示前两句:“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学生补充填空。
一阵阵()吹动(),发出()的声音,让人感到()。 4、此情此景,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怎样的作者的形象? (孤苦、忧愁……他最想念的就是家) 教师点出,这就叫——思乡之情。 (板书:思念家乡) 于是,此情此景,独自一人在外的作者发出了由衷的感慨,写出了这样的诗句。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学生读,读出此时作者的悲秋、思乡之情。 这就叫——我手写我心,我心抒我情。 5、可是,叶绍翁的伟大之处,并不在于他能把秋愁写得淋漓尽致,更在于,他能让自己从秋愁中跳出来,发现生活中别样的美。 你们瞧,作者走出了屋子,放眼望去,他看到了什么? ——“一灯明” 这是什么呀?(这是小孩在打着灯笼捉蛐蛐呢!) 于是,作者笔锋一转,写到:“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学生读,体会此时作者的惊喜。 6、作者为什么如此肯定,这“一灯明”就是儿童在挑促织呢?
(因为他小时候也在夜晚打着灯笼抓蛐蛐。他此时一定想到了自己的童年,想到了自己的朋友,想到了自己的家。) 童趣萦绕心头,让作者感觉如此温暖、如此亲切。这是一种暖暖的思乡之情。 板书:事——暖 四、品一品,悟诗韵。 无论是深秋景色带给作者的冷,还是童年童趣带给作者的暖,都寄托的是作者对家乡浓浓的思念之情。 1、小组合作读古诗,读出诗的韵律美。 2、你可以和着熟悉的调子,唱一唱这首古诗,感受诗的意境美。 3、你可以在诵读的基础上背诵这首古诗,把它也纳入你的积累库。 板书设计: 景——冷 夜书所见思念家乡 事——暖夜书所见叶绍翁精品教案及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学习古诗《夜书所见》。 教学目的: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目标3 教学难点:目标2 课时安排:1 教学准备:1、PPT课件(生字卡片、古诗挂图)。 2、学生课前查阅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与生对话,导入古诗 1、与学生对话,体会如果自己在外孤单心情。 2、板书课文题目,理解课文题目中的“书”是什么意思? 3、理解整个诗名是什么意思.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 借助拼音、字典等读准字音,把这首诗正确、流利的读出来。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 4、在读准字音的情况下,注意读准节奏。
5、教师范读,指导停顿。 节奏应该是二二三拍。 6、学生熟读。 三、初读古诗,感知大意 1、给古诗加注释,这是我们第一次见到,注释是为了帮助我们理解那些非常难的词语,但是不要生硬的往里面套,只要明白诗人所写内容和所要表达的感情即可。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借助字典和注释,理解词语的意思。 2、不理解的地方,交流讨论,尝试解决。(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四、品读古诗,感悟诗意 1、学生再读古诗,并且仔细看图,思考:诗人在这个夜里到底写了他见到的一些什么?图画中的景象体现了那几句诗的意思? 初步感知古诗,大致了解古诗意思 2、(1)思考:在这样的夜晚,诗人一个人在外地作客会很自然地感到什么? 人都是有感情的,出门在外就很容易想家、想亲人。也就是第二句“动客情”。 (2)思考:动客情,动的是什么情?往后读。
(3)这个时候诗人看着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到孩子们正在捉蟋蟀,肯定非常开心,诗人也替他们开心,可是,诗人这时不是在自己的家乡呀,这个时候就越会想到什么? 诗人会想起他的家乡和他的童年。 得出结论:那么,“客情”第一个是:诗人的思乡之情,第二个是:思念自己的家乡和童年。 (4)理解再读,品味赏析 这首诗要把诗人“想家”的感情读出来,声调要缓慢些。。最后两句“捉蟋蟀”场景确实令人高兴,但同时又牵动了诗人“动客情”思念家乡呀!所以后两句语气可明快些,但不可过快。(学生先读,老师指导,老师再范读,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 五、趣味活动,强化记忆 (1)把《夜书所见》这首诗的诗句变成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2)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3)老师读诗的前面,学生接后面,直到学生基本会背为止。 (4)小组比赛。 六、拓展阅读,增加兴趣 1、你们还读过哪些诗人所写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呢?谁来背一首试试! 2、老师这里也有一首古诗,请你们认真听一听,跟着一起体会诗歌的感。
《泊船瓜州》(宋.王安石) 3、背一背。 七、作业。 结束语:今天学习的这首诗,饱含思乡之情,秋天到了,出门在外,哪怕只是一砖一瓦都使人多么容易思念亲人呀!! 八、板书: 夜书所见 叶绍翁 梧叶 秋风 挑促织 动客情夜书所见叶绍翁精品教案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促、深”两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1.会写本课的两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悟出诗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提问: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一首杜牧的关于秋天的诗,同学们还记不记得?全班背诵杜牧的《山行》(注意“行”的读音)2.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也是一首与秋天有关的诗,请同学们打开书。 板书课题:夜书所见二、整体感知,入境(一)了解作者及诗题1.这首诗的作者是?(叶绍翁)2.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查查有关叶绍翁的资料,谁能把你查到的资料跟大叫说一下?3.解诗题提问: “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书”是“书写”的意思,“夜书所见”是指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二)初读古诗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古诗,正音。 (教师相机教授多音字“挑”)。 3.全班齐读。(三)再读古诗1.请同学们快速的读古诗,用笔把诗中描写的景物、事物及人物勾画下来。 2.指名回答,板书。 梧叶江秋风儿童促织篱落灯3.理解“注释”a.同学们仔细看古诗,除了文字,你还看到什么?诗中的①②③④与下面注释中的①②③④是相对应的,注释是帮助我们读懂诗句用的。 b.学生利用注释解释诗中词语。
(四)理解古诗诗意,体会诗人感情1.全班朗读第一、二句古诗(1)“萧萧”指风声,“梧叶”是梧桐树的树叶。萧萧的秋风把梧桐树的树叶吹落了,给人送来了一种寒冷的感觉。此时诗人只是觉得身上寒冷吗?(生:他除了身上寒冷外,肯定心也寒冷,因为他一个人独孤在外。 )(2)是啊,诗人此时孤身一人在外地,看到萧萧秋风吹落树叶,心理感动十分孤独,怎么读好呢?指名学生朗读诗句,读出凄清之感。 (3)这里的“客”指的是谁?为什么诗人要成自己是“客”?(远离他乡,孤身在外,就像在他乡作客一样)江上的秋风让叶绍翁觉得格外的寒冷,孤身在外的他不由得想起了家乡的亲人。 (4).前两句诗中诗人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学生思考,教师引导。 (思念家乡,心情愁闷孤独。 )指名学生朗读诗句,读出思乡之情。 2.全班朗读第三、四句古诗三、四句古诗应当颠倒过来看,古人有颠倒诗句的习惯。 (1)儿童在干什么?说说促织是什么?(2)是啊,作者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孩子们在捉蟋蟀。这样的情景似曾相识,令他倍感亲切。诗人看到这些情景,还会想起什
么呢?(生:他会想到自己的亲人,会想到自己的童年时的伙伴)。 (3)是啊,作者可能会想到自己童年时跟小伙伴们一起捉蟋蟀的场景,可能会想到小时候一起玩时有趣的事,可能会情不自禁地笑出来。 可是现在呢?自己一个人在外地,伙伴们可能此时正在一起欢笑,他们能想到我这个独自在异乡漂泊的人吗?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生: 甜蜜与痛苦交织的心情。 (4)试着读出这种情感。学生自由读——指名读——评议——齐读(回忆童年,心情亲切悲伤舒缓。 )三、巩固提高,美读1.根据板书重述诗意,体会诗人感情的变化。 2.练习背诵,朗读。 a.自由朗读,练习背诵。 b.全班背诵。 c.指名朗读,比赛朗读。 四、课堂小结叶绍翁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秋天的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他思念亲人,思念家乡,心情非常愁闷,虽然儿时的回忆让他感到几分亲切,但思念家乡的感情仍然浓烈,于是他便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诗,《夜书所见》。 五、拓展延伸,勤说
1、读到这里,老师想问问同学们,你们有与诗人相类似的经历吗?你有亲人朋友不在身边的经历吗?2、学生联系实际说一说。 3、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把自己对亲人的思念读进书中。 六、作业课堂作业本第九课第四小题。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挑”是()意思,“促织”是()意思,作者看到(),料想是(),由此想到自己的家乡的童年。板书夜书所见(宋)叶绍翁梧叶江秋风儿童促织篱落灯愁闷孤独(思念家乡)亲切舒缓(回忆童年)中华经典诗歌诵读活动案例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理念,以“读至善至美书,做自信自强人”的育人目标,努力引领学子快乐地“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通过让学生阅读国学经典,。 背诵优秀诗词、名篇警句,使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诵读交流中,开启智慧,增长知识,陶冶性情,提高语言能力,以构建书香班级。 二、活动主题: 书香班级智慧人生三、诵读内容唐诗三百首、《论语》、《诗经》、《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
《千字文》等优秀经国学经典。以上内容,结合实际选诵。 四、具体措施1、利用语文课时间进行一次“一战到底”的语文经典诵读主题班会活动,检验学生的古典诗词的知识储备量。评出“一战到底”经典诵读之王。并由获胜者担任经典诵读活动的领导员,带领其他学生一起徜徉古典诗词的海洋。 2、每周二早读为经典诵读时间。诵读课文内和课文外的,引领学生诵读,教给学生基本的诵读和阅读的方法,并培养班级的“诵读小老师”。3、班级开辟“每周一诗”专栏。将本周所诵读的内容板书于黑板的一角。让学生时时处处沐浴其中,得到熏陶、感染、浸润。语文老师按照统一的诵读进度和篇目,充分利用预备铃后上课铃前5分钟,开展“每日一吟”活动,从而形成诵读常规。做到学生全员参与,学校督查,不走过场,做好组织管理工作,逐步形成良好诵读习惯。 3、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在默读、轻声读、分组读、齐读,轮读,示范读、听读等多种形式中水到渠成地熟读成诵。 4、学生建立一本经典诵读集锦的小册子,抄写自己喜欢的古诗文,随时进行诵读,便于记忆。 5、发动家长在孩子完成作业后,或者临睡前进行经典诵读,鼓励父母与自己的孩子一起诵读,多读多背从而多用,不增加负担,使“国学经典”
“优秀诗文背诵”和“阅读课外书籍”活动成为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并增进亲子间的感情。 6、充实“图书角”:各班在原有的图书基础上,可对班级图书进行充实。充实的图书主要为其他经典书目、唐诗、宋词、名家名作等,给本班学生提供更多的国学经典的阅读资源。 7、每月对“经典诵读”进行评价。对相关学生在“经典诵读”方面表现好可为给予加分,未完成或完成情况不好的学生适当批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