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蜀道难背景资源一、作者介绍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他就诞生在中亚的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五岁时随父亲迁居绵州的彰明县(今四川江油)清廉乡。从李白自叙青年时代的阔绰生活看来,他的家庭可能原是一个富商。幼年时,他的父亲对他进行过传统的文化教育,在青年时曾接近过戴天山的道士和纵横家赵蕤,也受过儒家的影响,思想比较复杂。但总的说来,受纵横家及道家的思想影响较深。这些思想支配着他的生活,使他沿着一条传奇式的生活道路,度过了自己光彩而又坎坷的一生。二十五岁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上安州裴长史书》)。后来寓居安陆。以后的十年间,又北上太原,西人长安,东至鲁郡,结识了不少名人,写了不少诗文。据传他初到长安时,贺知章一见,惊叹为“谪仙人”,称其诗可“泣鬼神”,因而誉满京师。天宝元年(七四二),因玉真公主等的荐举,被召人京,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礼遇。不过翰林毕竟是个号称“清秘”而不预实权的职位。时值玄宗后期,老迈而昏聩的玄宗,不过利用李白的敏捷诗才,为他写点行乐词章,并不加以重用。在李白看来,这仍是和“倡优同畜”,他一向所抱“辅弼天下”的愿望,当然无法实现。他既不安于充当侍臣,又受到同僚中人的谗毁,仅在宫廷里待了不到两年,便被“赐金放还”。在这一时期里,由于接近了帝王权贵,观察到宫廷生活的内幕及上层统治集团的荒淫腐朽,使李白对现实有了清醒的认识。他的一些抨击现实的诗篇,大都产生于这个时期。离长安以后,李白便长期过着漂泊流浪的生活,足迹遍及梁宋、齐鲁、幽冀,并多次往返于东越、金陵、宣城。安史乱后,他本想隐居庐山,却被永王磷邀请参加了幕府。至德二年(757),永王违背肃宗的命令东巡,被肃宗击败。李白受牵连坐罪,长流夜郎,行至巫山遇赦得还。61岁时,李光弼东镇临淮,李白闻讯前往请缨杀敌,希望在垂暮之年,为挽救国家危亡尽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于当涂县令、唐代最有名的篆书家李阳冰处。唐代开国后的100多年,由于统一安定,人民得以休养生息,生产力大有发展。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加强统治,也大力选拔人才,进入官僚机构。因而一般士大夫有进身的途径,这使他们对自己对社会都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和李白年辈相近的诗人如岑参、高适、杜甫、李颀等都在作品中表现了不同程度的蓬勃向上的精神。而在李白诗里,这种精神表露得更为昂扬、充沛。他一生到处奔走,希望“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一再表示“何时腾风云,搏击申所能”!并断然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这种积极、奋发的精神,,起着激励人们向上的作用。虽然自隋以来所实行的科举制度,为下层士大夫开放了仕进之路,但是李白所走的却是另外一种道路。他既羡慕张良的从赤松子游又为帝王师,也赞叹鲁仲连的谈笑却秦军,欣赏郦食其的片言下齐城。李白曾因道教关系得人翰林,可惜没有任何机会,使他能在政治上有所建树。直到在永王幕下时,还抱着“为君谈笑静胡沙”的幻想,希望在政治上创造奇迹。然而,李白究竟是一个伟大的诗人,而不是一位政治家,他的理想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李白不仅始终如一地对政治关心,对当时的政局也很敏感。他对开元、天宝年间掩盖在繁荣外衣下的政治危机是有认识的,并曾对玄宗的荒唐思想和乖谬措施,予以无情的批判。如《古风》(“秦王扫六合”)是讽刺玄宗信神求仙,《远别离》是警告玄宗,奸臣擅权将为祸乱之阶,《古风》(“胡关饶风沙”和“代马不思越”),则是对玄宗的轻启边衅、虐害武臣的愤惋。至于外戚、宦官、佞幸之臣的骄横暴乱,李白更是十分痛恨。如《古风》(“大车扬风尘”)等诗,直斥“中贵”和“斗鸡者”,给他们以严厉的批判和揭露。特别在天宝后期,当朝野惊传安禄山的叛乱阴谋时,李白曾“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深入幽燕,一窥虚实。然而,“欲献济时策,此心谁见明”!他在北上及回程的诗中,都曾沉痛地诉说自己的忧愤之情。安史乱后,他更是关怀国事,如说:“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誓欲斩鲸鲵,澄清洛阳水。”(《赠张相镐》其二)又说:“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对国家的危亡,人民的灾难,表示了深切的忧虑。 李白对泥古而不通今、虚伪而迂腐的儒者是十分厌恶的,曾写诗嘲笑他们,讽刺他们,并明白表示,自己和这些儒生绝非同道;对汉以来奉以为正宗的儒家的礼教,极为轻蔑、鄙视;对孔孟思想带给人们的精神束缚,给予有力的反击。李白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曾以豪迈的情怀,奔放的诗句,赞颂我国的壮丽河山。奔腾咆哮的黄河,崎岖险阻的蜀道,落自九天的瀑布,无不给以汪洋恣肆的描绘,再现大自然的雄伟的形象。他曾凭借想像,描写幻梦中的天姥山,展现了雄奇瑰丽的神仙世界,表现了他对自由、光明的渴望与追求。有时写月,写山,又极为幽静安谧,表现了一种恬静而富哲理的情思。这些诗为人们所传诵所珍爱,不仅使山河生色,也使人们的精神得到了感染与熏陶。李白一生浪迹于封建统治阶级的上层人物中间,跟劳动人民比较隔膜。但当他偶然接触到劳动人民时,对劳动人民的高尚的淳朴的品德,表示了自己由衷的敬爱和赞叹。这从本书所选的《宿五松山荀媪家》等诗可以看出。他还以不同的笔调,塑造了各种类型的妇女形象,倾诉了她们的愿望和梦想,咏叹了她们美好、纯洁的情感。对那些在封建社会受压抑被损害的商人妇、征人妇等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天才横溢的李白在创作上却是一个十分刻苦向前人学习的诗人。他的文集中至今还保留着模仿前人的诗、赋。他推崇《风》、《雅》,赞美建安,在他的诗歌里可以找到类似各代诗风的作品,特别是对乐府民歌的学习,最为明显。正是由于他继承了我国古代诗歌自《诗经》、《楚辞》以至六朝诗歌的优秀传统,产生了他自己的“想落天外”、“横被六合”的诗歌。在他的诗集中,乐府诗约占四分之一,汲取了古乐府的健爽、真挚、明朗的特色,又能融合他自己豪迈不羁的性格,从而形成了李白歌行所特有的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艺术风格。如《蜀道难》、《梁甫吟》等,都写得感情奔放,变化莫测,已完全摆脱古乐府的羁绊,可以看出李白推陈出新的创造力。李白也是五七言绝句的圣手。五绝含蓄、深远,只有王维可以相比;七绝则韵味醇美,音节和谐流畅,感情真率,语言生动,真正做到了他自己所标举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标准,和王昌龄的七绝,被评为有唐三百年的典范。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是李白作品的艺术特点,他是继屈原而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驰骋想像,运用神话的离奇境界,把自己热烈的情感注入到所描写的对象之中,以惊俗骇世的笔墨,恣意挥洒,描写了壮丽奇谲的世界,借以抒发个人怀抱的抑郁与不平。他鞭挞封建社会的魑魅丑怪,淋漓尽致,真所谓“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的诗歌中的强烈的爱憎之情和艺术魅力,千百年来鼓舞着人们,激发着人们,是我国人民精神财富中最可珍贵的瑰宝。前人编注的李白诗文集中,以清王琦所注《李太白诗集注》较为详备。(选自《唐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二、有关评述1.李太白始自西蜀至京,名未甚振,因以所业贽谒贺知章,知章览《蜀道难》一篇,扬眉谓之曰: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七)2.《蜀道难》自是古曲,梁、陈作者,止言其险,而不及其他。白则兼采张载《剑阁铭》“一人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匪亲弗居”等语用之,为恃险割据与羁留佐逆者著戒。惟其海说事理,故苞括大,而有合乐府讽世立教本旨,若第取一时一人事实之,反失之细而不足味矣。(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二十一)3.李白《蜀道难》之作,当在开元、天宝间。时人共言锦城之乐,而不知畏涂之险、异地之虞。即事成篇,别无寓意。(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六)4.(太白)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任华、卢仝辈仿之,适得其怪耳,太白所以为仙才也。(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评语)5.五言选体及七言歌行太白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以俊逸高畅为贵。……其歌行之妙,咏之使人飘扬欲仙。……太白笔力变化,极于歌行。(明·王世贞《艺苑卮言》)三、李白《送友人入蜀》诗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四、李白《剑阁赋》咸阳之南直望五千里,见云峰之崔嵬。前有剑阁横断,倚青天而中开。上则松风萧飒瑟朋,有巴猿兮相哀。旁则飞湍走壑,洒石喷阁,汹涌而惊雷。送佳人兮此去,复何时兮归来?望夫君兮安极,我沉吟兮叹息。视沧波之东注,悲白日之西匿。鸿别燕兮秋声,云愁秦而暝色。若明月出于剑阁兮,与君两乡对酒而相忆。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