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孔雀东南飞(并序)(高二上导学).孔雀东南飞(并序)(高二上导学)孔雀东南飞(并序)晨读课堂【字词拓展】(一)通假字终老不复取:“取”通“娶”,娶妻。虽与府吏要:“要”通“邀”,约定。(二)古今异义可怜体无比:可怜,古义可爱,今义为值得怜悯。槌床便大怒:床,古代是一种坐具,今指供人睡觉用的家具。便言多令才:令,古义美好,今义命令或使。否泰如天地:否,古义坏运气,今义用来表示否定。泰,古义好运气,今义指平安,安定。千万不复全:千万,古义是无论如何,今义是再三叮嘱。叶叶相交通:交通,古义连接,今义为各种运输往来、邮递通信工作。多谢后世人:谢,古义劝告,今义表示感激。(三)一词多义举:举言谓新妇/举言谓阿妹/举身赴清池(拿,动词)举动自专由(行动,动词)莫令事不举(办成功,动词)
举手长劳劳(抬起,动词)适:始适还家门(出嫁,动词)处分适兄意(依照,动词)适得府君书(刚才,副词)相:相见常日稀/六合正相应/黄泉下相见/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互相,副词)儿已薄禄相(相貌,名词)相登即相许和(代媒人,她)会不相从许(代仲卿,你)嬉戏莫相忘(代兰芝,我)誓天不相负(代兰芝,你)何:何意致不厚/何敢助妇语/何言复来还(怎么,疑问代词)何隐隐何甸甸(音节助词,无实义)作计何不量(为什么,副词,表疑问)应:汝可去应之(答应,动词)六合正相应(合适,动词)零落应声落(随着,动词)以我应他人(许配,动词)为:十七为君妇/君既为府吏/君家妇难为/黄泉共为友(做,作为,成为,动词,读wéi)
为仲卿母所遣(为……所,表被动,读wèi)为诗云尔(作,写,动词,读wéi)非为织作迟(是,动词,读wéi)阿母为汝求(替,给,介词,读wèi)始尔未为久(算,算作,动词,读wéi)慎勿为妇死(为了,连词,读wèi)(四)词类活用孔雀东南飞:东南,向东南,方位名词作状语。卿当日胜贵:日,一天天地,名词作状语。交广市鲑珍:市。买、购进,名词作动词。足以荣汝身:荣,使……荣耀,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便利此月内:利,以……为最吉利,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作文万花筒1.“孔雀东南飞”的悲剧出现几百年后,一个叫梁山伯的寒士,一个叫祝英台的士家女子,两情相悦却有缘无份,演绎了一出无奈的“化蝶”——彩虹万里百花开,蝴蝶双双对对来,天荒地老心不变,梁山伯与祝英台。(《梁山伯与祝英台》)2.在一个叫沈园的地方,一个叫陆游的诗人,娶了一个叫唐婉的女子,伉俪相得,琴瑟相和.好一对神仙眷属。然而,
这并不遂陆母之意,逼迫夫妻离异。后陆游随母意而另娶,唐婉也易嫁赵士诚。几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满怀郁闷踽踽独游,邂逅唐婉,唐遣人送酒致意,陆游满怀伤感,写成《钗头凤》词一首,唐婉和之。不久,唐婉抑郁而亡。附:《钗头凤》陆游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氵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3.“两家求合葬……夜夜达五更”,在刘、焦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叶叶覆盖相交,鸳鸯在其中双双日夕和鸣,通宵达旦。这既象征了刘、焦夫妇爱情的不朽,又象征了他们永恒的悲愤与控告。由现实的双双合葬的形象,到象征永恒的爱情与幸福的松柏、鸳鸯的形象,让人联想到“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自居易《长恨歌》)4.《孔雀东南飞》歌词一首演唱屠洪刚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千般怜爱万种柔情相
思成灰/心碎的时候秋声格外让人悲/天若不尽人意我愿生死相随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千般怜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情深的时候哪种离别不伤悲/这次痴心赴水何时何地相会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红尘外柔情内有没有断肠的泪/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我但求真心以对今生何惧何悔精彩回放【1234567下一页[这篇文章来自..,]课文译文】汉朝末年建安年间,庐江府小吏焦仲卿的妻子刘氏,被仲卿的母亲休弃。本人立誓不嫁,她家里逼她,便投水而死。仲卿听到这个消息,自己也吊死在庭院的树上。当时人怜惜他们,做了这样一首诗:孔雀翩翩东南飞,长空回翔意低迷。“年方十三能织绢,十四裁剪学缝衣。十五岁能弹奏箜篌,十六岁知书又识礼。十七岁时嫁给了你,内心郁郁多孤凄。你是府吏勤职守,奉公常不回家里。鸡鸣我便上织机,夜夜辛苦不休息。三天织成/五匹_布,婆婆还嫌不麻利。不是织得不麻利,你家做人太受气。我既不能尽妇责,徒然留我啥意义。马上禀告婆婆
去,及早便把我休弃。”仲卿听了妻子诉,上堂便去禀母亲:“孩儿命薄难富贵,幸好娶得好女人。青年结发为夫妻,但愿至死不相离。结合才得两三年,美满姻缘刚开始。媳妇做人没差错,何故成娘眼中刺?”母亲发怒骂儿子:“我儿未免太窝囊!你妻全不懂规矩,凡事自行作主张。我早憋了肚子气,这事哪能由得你!东家有位贤德女,自名唤作秦罗敷,容貌可爱世无比,为娘设法为你娶!快将贱货她休掉,千万赶出莫留住。”儿子恭身忙哀告:“孩儿衷心禀老母,你若休弃这媳妇,从今到死不再娶!”母亲听罢儿子话,拍床顿足发了怒:“小子居然无畏惧,竟敢对娘护老婆!我对她已死了心,决不容许再留住!”儿子低头不吭声,礼罢起身走回房。妻子面前诉衷肠,哽咽气阻语不畅:“我本无心要赶你,母亲威迫无法想。你且暂避回娘家,我也动身回庐江。不久我将回家来,重新接你决不忘。为此你须暂忍耐,我言务须记心上。”媳妇伤心告丈夫:“你也不必再折腾!记得那年冬至边,辞亲嫁到你家门。做事全听婆婆命,行动何尝敢越分?日日夜夜勤劳作,孤苦伶仃受苦辛。自忖总算无过失,服侍婆婆
报大恩;如今还是遭休弃,何必还讲再相迎!我有齐腰绣花袄,花团锦簇闪光芒;一顶红罗四方帐,四角相称吊香囊;房里箱笼六七十,红绿丝绦缠停当,各种用品样样有,件件放在箱中央。可叹人贱物亦贱,不配留赠新妻房。留下供你赏婢仆,从此相会已无方。留下微物陪随你,聊表我心永不忘。”要时鸡鸣天亮了,兰芝起身理梳妆,打点穿条绣夹裙,换上换下四五趟。双脚穿上丝织鞋,头上晶莹玳瑁光。腰间丝带波光荡,珍珠耳坠亮晃晃。十指尖尖如葱根,朱唇一点口含芳。袅娜细步动人怜,姿容绰约世无双。上堂恭身别婆婆,只见婆婆气不消。“媳妇当年作女时,家在乡野门庭小;自幼不曾受教训,难配您家门庭高。耗费你家厚礼聘,惭愧未能尽妇道。今日拜别回家去,难忘婆婆独操劳。”回买又与姑娘别,眼泪如珠滚滚流。“当初奔东姑娘小,摇摇摆摆扶床走;今日被休离你家,你已和我一般高。望你细心持家务,照顾婆婆休辞劳。逢时逢节游戏时,莫把嫂嫂全忘掉。”出门乘车离家去,悲伤难禁泪千行。丈夫跨马走在前,妻子乘车在后头。车声马声沉甸甸,两人相会大道口。仲卿下马入车中,夫妻低头共耳语,夫说“立誓不离你,你且暂时回家去;我今暂赴庐江府,不久便当
仍归来,对天发誓不相负。”妻子含情回丈夫:“谢你一片好诚心!你若存心不弃我,望你不久便来迎。你是山间一磐石,我当依石作蒲苇,石边蒲苇韧如丝,你似磐石心不移。担心我有亲兄长,脾气火暴不讲理。怕他不由我做主,细想前途心犹疑。”举手告别心忧伤,两心难舍又难离。兰芝羞怯回娘家,手脚无措没脸皮。母亲惊疑连击手:“不料你今独自回!十三教你学织布,十四教你学裁衣;十五便能弹箜篌,十六知书识礼仪;十七嫁你出门去,只道和顺守家规。你今何事出差错,未去接你自归来?”兰芝含羞禀老母:“孩儿实在无过错。”娘抚亲女心伤悲。回家不过十多日,县丞奉命作媒来,说“有县令三公子,人才出众世无对。如今年方十八九,能言善辩又多才。”母亲回头告女儿:“这门亲事你可依。”女儿未答先含泪:“孩儿别夫回家时,郎君嘱咐有言词,双双立誓不分离。孩儿今日若背情,只恐此事不相宜。只可谢绝媒人意,且将亲事慢慢提。”母亲转身告媒人:“贫家女儿少教训,被人休弃刚回程,许配府吏还不行,哪能高攀步一郎君?但愿别处再打听,我家不愿许婚姻。”媒人刚去来多日,太守又派县丞来,说道“你家兰姑娘,
宦家之女身华贵。”又说“知府五公子,人才俊雅未成亲。派我县丞来做媒,府中主簿来传信。便说知府大人家,有此公子来成婚,愿与兰姑结夫妇,故派媒人求上门。”老母谦词告媒人:“小女与人先有约,为娘不便把婚许。”兄长听娘拒了亲,闷闷不乐心中烦,开口便把阿妹训:“处事头脑太不清!开头只嫁小府吏,如今能嫁好郎君。命运优劣天地,荣华富贵享不尽。如此佳婿你不嫁,此后还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这篇文章来自..,]想嫁何人?”兰芝沉吟抬头答;“兄长之言理实明。当年离家嫁了人,哪知半途回家门。自当信从兄长意,不得去留凭私心!虽与前夫有誓约,看来相会无缘分。立刻答应这亲事,便可从速结婚姻。”媒人起身离座位,连连称好依尊命。回府禀告知府爷:“下官奉令作媒人,此行总算有缘分。”知府听了媒人话,满面春风喜在心。翻开历书选吉日,本月之内好结婚,年庚甲子都相应。婚期定在三十日,今日廿七已迫切,你去通知女家人。府中商量快准备,人员奔忙走不停。装点青雀白鹄船.龙旗四面绕船身,迎风飘扬柔且轻。迎亲金车玉作轮,青骢宝马缓缓行,流苏马鞍镂黄金。随带聘礼三百万,青丝穿钱亮铮铮。各色绸缎三百匹,南国购来山海珍。迎亲随从四五百,浩浩荡荡出郡城。
母亲得讯告兰芝:“刚才收到府君书,明日接你去成亲。何不赶快备嫁衣,莫使临时没头绪!”兰芝闻言不吭气,手持巾掩口蹄,泪落如雨心凄凄。无奈搬动琉璃榻,移到窗前做嫁衣。右手拿了刀和尺,左手绫罗将身比。早上缝好绣夹裙,下午罗多缝整齐。天光昏暗日将暮,悲悲切切出门啼。仲卿在府惊闻变,请假直奔外家来。未到门庭二三里,人也伤悲马也哀。兰芝听到马声响,急忙着鞋来相会。满怀惆怅遥相望,早知定是情人来。走近伸手拍马鞍,悲叹使人心倍伤:“自从郎君别我后,世事突变难料想。哪知事不从人愿,你也不能知其详。我有母亲从旁劝,兄长逼迫更难挡。将我许配给别人,郎君还有啥希望!”仲卿伤心责妻子:“祝你结上好姻缘!我是磐石方又厚,如你所说永不变;你这蒲苇韧多久,说变就变转眼间。愿你富贵交好运,我将独自赴黄泉。”兰芝凄切告仲卿:“不料你会将我怪!你我同样被逼迫,你是苦命我不甜。拼着做鬼来相见。立下誓言永不悔!”握手依依分道去,各自凄凄把家回。可怜活人竞死别,此恨绵绵那可言?心心只想离人世,不愿苟活受熬煎!仲卿别妇回家门,进屋上堂拜母亲:“今日大风寒凛冽,寒风拔树催枯叶,庭前兰草严霜结。儿今昏昏命不长,撇下娘亲守孤孑。无路可
走出下策,怨天尤人又何必!但愿娘寿比南山,无灾无病永安逸。”母亲闻言吃一惊,发言不禁泪淋淋:“你是大家名门子,又是衙门做官人,万勿为她寻短见,休弃贱妇非薄情!东家有位贤淑女,城乡到处羡美名,为娘即刻为你求。包你不久可成亲。”仲卿恭身别母亲,空房独自发叹声,殉情主意已拿定。人去房空四下顾,愁云惨雾四壁生。吉日天寒鸟长嘶,新娘被送入青庐。挨过暮色苍茫后,又到悄悄人静时。“今日是我命终日,魂去尸留莫迟迟!”撩起罗裙脱丝履,耸身一跳入清池。仲卿听得兰芝嫁,料知死别非生离。庭前绕树几徘徊,吊上树枝命归西。男家女家求合葬,双双葬在华山旁。墓东苍松墓西柏,左右两面种梧桐。松柏枝枝互覆盖,梧桐叶叶两心通。林问常见双飞鸟,比翼自呼为鸳鸯,两鸟昂头相对啼,彻夜哀鸣到五更。行人止步不忍听,寡妇牵愁起彷徨。敬告世上后来人,吸取教训切莫忘。【相关链接】(一)时代风云录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它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乐府诗集》题为《焦仲卿妻》。《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这首长诗生动地描绘了兰芝和仲卿的婚姻悲剧,以血的事实揭露控诉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吃人的本质,寄托了青年男女对不渝的爱情、对幸福婚姻的热烈向往。(二)语海拾贝五言诗:中国古代诗歌体裁。全篇以五字句构成,最早产生于汉代民谣和乐府民歌。到了东汉时期的乐府民歌,其五言形式已臻于成熟,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文人五言诗是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出现的。东汉末年无名氏的《占诗十九首》标志着文人五言诗达到最高成就。建安以后,五言诗创作日趋繁盛。唐代以后,五言诗更为发展,出现了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由于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内容,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因此,它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唐以前的五言诗遂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乞巧:七月七日乞巧习俗是伴随着有关牛郎织女的美丽
传说而形成的。传说织女的手艺极巧,能织出云彩一般美丽的天衣。为了使自己也能拥有织女一般的巧手,在少女之间发展出了“乞巧”的习俗。乞巧用的针分双眼、五孔、七孔、九孔之多。七夕晚上,手拿丝线,对着月光穿针,看谁先穿过就是“得巧”。互文:也称互文见义,是指在意思相对或相关的文句里,前后两句词语互相呼应,互相交错,意义上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使文句更加整齐和谐、更加精炼的一种修辞手法。互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下文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这篇文章来自..,]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如“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时汉时的明月和关”。互文大多由两个分句组成,也有由一个句子或几个分句组成的。这首诗中的“_卜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都是互文手法。复词偏义: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当作一个单词使用,实际上只取其中一个词的意义,另一个词只作陪衬。如“危机存亡”中“存亡”偏向于“亡”。这种用法一直沿用到今天。例如口语中:“有个好歹”(偏在“歹”),“吉凶未卜”(偏在“凶”)等。《孔》诗中出现很多,应结合上下文进行判断。如:“昼夜勤作息”(偏在“作”),“勤心养公姥”(偏在“姥”
),我有亲父兄(偏在“兄”)“我有亲父母”(偏在“母”),“逼迫有弟兄”(偏在“兄”),“其日牛马嘶”(偏在“马”)。联绵词:联绵词是单纯词的一种,要看成一个整体来理解。联绵词的两字之间一般有语音上的联系,或双声(前后两个字声母相同),如踌躇;或叠韵(两个字的韵部相同),如彷徨。这首诗联绵词较多,如“伶俜”、“窈窕”、“徘徊”、“踯躅”等。【重点剖析】(一)双线并行,交递推进。一条线索是:以封建家长压迫与青年男女的反抗为主要矛盾,展示双方的斗争,这是主线。在这条线索中,矛盾的两方面屡次交锋,斗争的波澜跌宕起伏,逐层推进,直至焦刘以死抗争,进入悲剧冲突的高潮,从而突出了中心思想的一个方面:揭露了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吃人的罪恶。一条线索是刘兰芝、焦仲卿生死不渝的爱情。刘、焦在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淫威下,双双“殉情”,深刻地表达了中心思想的另一面:反映我国古代人民争取婚姻自主的强烈愿望和反抗精神。《孔雀东南飞》这首诗情节曲折,波澜起伏而又非常紧
凑,节奏有张有弛。两条线索虽是并行,又交替推进:焦、刘爱情愈是真挚、深厚,也就愈暴露了封建家长制的专横、无理;反之,封建家长愈是横蛮无理,也就愈显示出他们爱情的深挚珍贵。把有价值的东西彻底毁灭给人看,悲剧气氛更浓。(二)人物形象及其意义作品以细腻笔触成功地塑造了刘兰芝的形象,她聪明美丽、知书识礼、勤劳善良而又忠于爱情,决不屈服于恶势力。“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从十三到十六岁,用了几个数字构成了语言的层递之美,像阶梯一样一级一级地上去,这四年中兰芝学了织布、裁衣、弹箜篌,也学了读经书和礼仪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技巧。这是属于纵向的铺陈,强调兰芝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照理说这个媳妇本无可指责,只是婆婆实在太挑剔。兰芝的一番倾诉,出语直率,一下子将矛盾冲突和盘托出,兰芝外柔内刚的性格凸现出来。“鸡鸣外欲曙”一节补足了对女主人公美丽外貌的描写。用了大量华丽的词藻来描写兰芝的装束,不仅是为了表现她容貌的楚楚动人,而且也是借上路前的严妆来掩饰她内心空虚和慌乱,表现她秉性的要强。“事事四五通”这一异乎
寻常的动作更是精当地刻画了她欲去而又不忍遽去的复杂心理。在封建社会,女人被遣回家,原是极伤心和极不光彩的事,刘兰芝没有呼天抢地,倒是像人逢喜事一样刻意打扮一番,要像当年迎亲进入焦家一样盛装,足见其坚毅刚强,冷静镇定。兰芝对焦母和小姑的告别话语情味完全不同。对焦母讲话,表面自责,其实是反唇相讥。语气软中带硬,态度不卑不亢,内心满怀凄苦,但决不落下一滴泪水。对小姑的一番话,语气亲切,泪落涟涟,流露至情,显示了性格中善良重情的一面。“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郁郁登郡门”是对太守家迎亲气派的夸张。热闹非凡喜庆的场面,反衬了兰芝内心的凄苦,同时与兰芝仲卿诀别时的清冷凄凉相对照,突出了兰芝不慕权势,忠于爱情的品格。“‘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流’!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兰芝经历了生离死别的悲痛,死得从容而坚决。焦仲卿虽较为软弱,在母亲的淫威下无力救助被休弃的兰芝,但他同样忠于爱情,在斗争中逐渐坚强起来,终于殉情而死,用生命保证了对爱情的忠贞,向封建势力进行了强烈
抗议。向焦母求情时,仲卿言词恳切,希望以夫妻俩的情笃意切来说服母亲。温顺中带有倔强,表示与兰芝永不分离的决心:“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在焦母的淫威下,仲卿表示了他坚定的信念:“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仍未改变初衷,对幸福生活还存一线希望:“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调停不成,只得走上一条万般无奈而又委曲求全的路,抱着幻想,请兰芝回家暂时缓和一下,再慢慢找机会迎归。这种想法,的确也符合他忠厚的性格。在送别兰芝的途中,仲卿还是信誓旦旦:“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在得知兰芝改嫁的消息后,一线希望已绝,他毅然表示:“吾独向黄泉!”兰芝的死讯传来,活着又有什么意义?他终于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这篇文章来自..,]战胜礼教的束缚和性格的懦弱,以死抗争,“自挂东南枝”,实现了人格的升华。可见,焦仲卿一直追求着幸福的爱情生活。焦母对儿子软硬兼施。当仲卿提出异议时,她便槌床大怒,以家长的专制作了独裁:“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焦母暴戾、专横的嘴脸在简短的言语中便得到充分表现。兰芝的阿兄惟恐高攀不上权贵,既是威逼,又是利诱。
“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等语,活画出了一幅势利小人的嘴脸。《孔雀东南飞》的重大思想价值在于:它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早期,就形象地用刘兰芝、焦仲卿两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热情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夫妇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三)对人物形象及主题的其他观点关于刘兰芝。如果说刘兰芝是一个反抗者的形象,那么,她反抗的是什么?有哪些具体表现?如果说是反抗封建礼教,那么,封建礼教的概念怎样界定?诗里反抗的主要是哪些方面?对妇女权益的侵害乃至精神、肉体的摧残?焦家摧残她,“心中常苦悲”,可她还要留在焦家。试问这是反抗,还是殉葬?既然是被焦家休掉了,且焦家“妇难为”,那么,“窈窕世无双”的县令五郎,与“娇逸未有婚”的郡守公子,为什么不可以考虑?为什么不有效利用自己的权力,反而自觉自愿地带上“从一而终”的枷锁,难道这就是她的反抗么?在本质上恐怕有点儿祥林嫂拒绝贺老六之嫌,实不足称道,只暴露了自身的幼稚、愚昧,没有自我。虽有种悲壮美,但在读者心里实在掀不起什么风浪,虽有人慕其名而专一拜读,至多不
过“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鲁迅《祝福》)这正是刘兰芝最可悲的一面!我们只能说兰芝的反抗是可爱的、可贵的。但不可以认为她是明智的,也不可以颂扬她那纵身一跃的伟大,更不可以盲目效仿对号入坐!(李振明语),关于焦仲卿。无论如何,焦仲卿对爱情是忠贞的,对封建伦理道德的反抗是彻底的。只是在面临爱情与孝道的冲突时,有时显得无能为力。而这也正表现了仲卿善良与无奈:一方是自己钟爱的妻子;一方是自己敬爱的母亲,这种取舍实在太难。我们无理由去挑剔他,更无理由去责怪他。有人说他反抗不彻底,这实是一种误解。多年以来,兰芝一直忍辱负重,而仲卿又何尝不是在夹缝中求生活,其中的酸苦,比起兰芝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兰芝尚有可倾诉对象,而仲卿呢?他向谁去诉苦?他向谁去叫屈?如果兰芝的遭遇是令人同情的,那么仲卿的作为则更令人叹惋不已。仲卿最终选择了殉情,他走出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伦理,自缢于庭树,兑现了自己生前誓言,这又需要何等的勇气?应该说,仲卿和兰芝一样,骨子里是充满着一种反叛精神的。(王永刚语)
关于主题思想。我们并不排除礼教、等级制是造成悲剧的原因,但它还远不是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因。焦刘悲剧的内部原因首先来自焦母。这里,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焦母分析为“封建礼教的代表人物”。据弗洛依德精神心理分析,焦母早年丈夫去世(文中未出现焦父),与独生儿相依为命,把全部的爱倾注在儿子身上,其情感十分复杂。其中有博大无私的母爱,亦有许多“恋子情节”。儿子结婚后,移爱于媳妇l焦母郁闷不平,难以排遣,于是对一个多才多义、勤劳善良、能干贤惠的媳妇百般挑剔,这种情感的错位,是悲剧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悲剧产生的最根本也是最直接的原因是来自焦刘二人本身的性格错位。焦仲卿,堂堂须眉男儿,显得极为柔弱,刘兰芝,柔弱女子,却显得刚毅果断,毅然决然。我们先撇开波澜起伏跌宕多姿的内容不谈,只看头尾数句,即可明其端倪。“孔雀东南飞”,暗示刘兰芝干脆果决的性格特征;“五里一徘徊”,暗示焦仲卿优柔寡断、犹疑懦弱的性格特征。即便是殉情而死,也表现了两人性格的不同。刘兰芝死得多么豪爽、果决,毫不拖泥带水l焦仲卿眷恋、不舍。犹豫软弱。试想,若男强女弱,母亲逼迫时,媳妇不敢正面顶撞,丈夫挺身而出,撑出一片天地,其母又奈她何?若两者皆柔弱,听从母命,各
安本分,受命离婚,另娶另嫁,相安无事,天下太平。若两人均刚强,母命难从,一走了之,未尝不可。事情刚好相反,性格错位,酿成悲剧。(摘自《语文教学与研究》安德义)精品赏析饮马长城窟行汉乐府民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①。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②。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③。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④。入门各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这篇文章来自..,]自媚,谁肯相为言⑤。!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⑥。呼儿烹鲤鱼⑦,中有尺素书⑧。长跪读素书。⑨,书中竞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⑩。就事情的发展来看,我认为焦仲卿本人也是这个悲剧的制造者之~。.首先,焦仲卿这个人比较呆板。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迂”。当他得知婆媳不和后,便去和母亲讲理,质问母亲“何意致不厚”,这无疑给本来已经冒火的焦母又泼上了一勺油。在他得知母亲要给他重娶新人后,他没有动脑子想一想,使用缓兵之计稳住母亲,而是间接地威胁母亲:“终老不复取。”试想一下,对于封建家长,尤其是专横的焦母来说,儿子如此对待她,真是“大不敬”。因而,焦仲卿的坚定的决心非但不能挽回母亲的心意,反面加速了事情的恶化。其次,焦仲卿是一个不能承担责任的人。在“堂上启阿母”后,他
“举言谓新妇”:“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不能够承担一点责任,不能调节母亲与妻子之间的关系,不能更多地关心家庭。这就更导致了婆媳间感情的恶化。其三,焦仲卿不能为他人着想。他生在那个年代,可也知道把妻子送回家是什么意思,更何况刘兰芝已对他说:“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他还是坚持将妻子送回了本不应该再回的家中,不管世人对其妻子有何评价,妻子名誉是否受损等等后果。其四,焦仲卿心量狭小,办事拖拉,没有大丈夫气概。在刘兰芝回家的几天后,不去接兰芝,可当他听说兰芝要嫁人后,便急匆匆地赶来了。兰芝向他讲述了事情的原委,可他非但不表示同情或关心,只是酸溜溜地说:“贺卿得高迁”、“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还发誓道:“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在自己的目的不能达到后,便用死来威胁兰芝。他这种爱是渺小的,狭隘的。他如果真的爱兰芝,就应该为兰芝着想,而不是用这种话来刺激她。曾经看到这样一句话,“爱一个人就要让他幸福”。可是,焦仲卿的这种爱具有强烈的个人占有欲,也正体现了他不会为他人着想的性格特点。因此,他的爱是狭隘的,也是他人格上的缺陷。因此,我想,这幕悲剧,有很大成分是由焦仲卿导演的。虽然他无意参与,可他的性格使他做出了一些不该做的,像催化剂那样加速事情恶化的事。若他能够“巧言令色”或具有普希金的“但愿上帝保佑你,另一个也会像我一样爱你”的博大胸襟,事情可能又是另一个结局了。上一页1234567[这篇文章来自..,]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