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案教学目标: 一、理清故事线索,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二、加深理解赋、比、兴和浪漫主义手法在抒情上的艺术效果。 三、落实实词,侧重于一词多义、偏义复词、古今异义。教学重点: 学会通过赏析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去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导语一: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先秦的《诗经》起源,就拉开了中华诗歌的悠久历史和传统;中国是一个浪漫的民族,她有很多流传久远、深入人心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而且大多以爱情为主题,表现的是“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种最朴素的愿望,如果生不能结为夫妇,死后也要同坟台。这样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如“白蛇传”、“梁祝化蝶”、“牛郎与织女”、“董永与七仙女”、“田螺姑娘”等。 投影:陆游《钗头凤》,师生齐读,教师简介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悲剧。 “一个叫沈园的地方,一个叫陆游的诗人,娶了一个叫唐婉的女子,伉俪相得,琴瑟相和,好一对神仙眷属。然而,这一切,并不随陆母之意,逼迫夫妻离异。几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满怀郁闷踽踽独游,邂遇唐婉,唐遣人送酒致意,陆游满怀伤感,词成《钗头凤》一首,唐婉和之。不久,唐婉抑郁而亡。”(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有着不同的不幸,我们的文章演绎的是怎样的一段爱情呢?让我们随着录音走进课文——(悲剧的魅力,在于它毁灭的美。)二、释题 1.最早的长篇叙事诗,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2.汉乐府 原指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乐府”,就是掌管音乐的官府。它的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和训练乐工。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就成了一种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了,其中属于汉代的叫“汉乐府”。 汉乐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极高,与《诗经》、《楚辞》可鼎足而三。另一方面,在中国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继承、发展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传统、精神,哺育了后代诗坛。 A.汉代乐府与南北朝乐府 B.“乐府双璧”: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木兰辞》
C.《玉台新咏》由南朝陈朝徐陵编选,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 D.《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玉台新咏》。 3.诗歌发展脉络 《诗经》→楚辞→乐府民歌三、自读全诗,感知把握 要求: 1.落实字音、词义,特别是一词多义(“相”、“谢”、“适”)及古今异义、偏义复词、通假字。 2.理清情节线索,根据故事发展阶段,拟定四字小标题。 3.鉴赏人物语言,体会人物性格特征。四、学习、探究 (一)字、词落实 ②通假字(幻灯显示) 终老不复取 通“娶”。 槌床便大怒 通“捶”,敲打。 箱帘六七十 “帘”通“奁”,盛物之器。 蒲苇纫如丝 通“韧”,柔软而结。 府吏见丁宁 也写做“叮咛”,嘱咐。 虽与府吏要 通“邀”。 摧藏马悲哀 同“脏”,脏腑。五、归纳“相”、“自”、偏义复词的用法 (一)“相”的用法: 1.相,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之词,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可称代“你”“我”“他”“之”等等。如: ①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代“你”) ②及时相遣归(代“我”) ③还必相迎取(代“你”) ④好自相扶将(代“她”) ⑤嬉戏莫相忘(代“我”) ⑥誓天不相负(代“你”) ⑦不得便相许(代“你”) ⑧登即相许和(代“它”) ⑨蹑履相逢迎(代“他”) ⑩怅然遥相望(代“他”) ⑾誓不相隔卿(代“你”,与“卿”复指) 2.副词,表示互相,彼此。如: ①相见常日稀 ②久久莫相忘 ③六合正相应 ④叶叶相交通
⑤枝枝相覆盖 ⑥仰头相向鸣 ⑦黄泉下相见 3.名词,命相,相貌。如: 儿已婚薄禄相 (二)偏义复指 ①昼夜勤作息 ②勤心养公姥 ③我有亲父兄 ④逼迫有弟兄 ⑤其日牛马嘶 (三)“自”的用法 “自”作“”自己解释外,还可作副词、介词、连词、助词等。诗中的“自”字解释如下: ①我自不驱卿(本) ②本自无教训(本是) ③自可断来信(即) ④葳 自生光(且,还是) ⑤自名秦罗敷(其) ⑥自名为鸳鸯(其) ⑦好自相扶将(亲自) ⑧物物各自异(助词,无义)(四)归纳部分古今异义词的用法 1.古今异义(幻灯显示) 便可白公姥 告诉;常指一种颜色 共事二三年 一起生活;一起工作 可怜体无比 可爱;值得怜悯 汝岂得自由 自作主张;不受拘束 槌床便大怒 坐具;睡觉的地方 再拜还入户 第二次;下一次 以此下心意 耐心受委屈;下定主意 供养卒大恩 侍奉公婆;伺奉长辈 本自无教训 教养;训斥或从错误得到认识 却与小姑别 退出来;副词,表转折 自可断来信 使者,指媒人;书信 处分适兄意 处理、处置;对有错之人作出处罚决定 渠会永无缘 他;常指人工开凿的河道 便可作婚姻 结为亲家;结为夫妻 卿可去成婚 订好婚约;结婚 郁郁登郡门 繁盛的样子:不高兴 蹑履相逢迎 迎接;常指奉承、拍马 汝是大家子 大户人家;我们 奄奄黄昏后 暗沉沉的;形容气息微弱 叶叶相交通 交错相通;为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例: 古义 今义 汝岂得自由 虽与府吏要 可怜体无比 适得府君书 却与小姑别 千万不复全 好自相扶将 何意出此言 举手长劳劳 奄奄黄昏后2.一词多义 谢家来贵门:辞别始适还家门:出嫁 谢阿母谢媒人:谢绝适处分适兄意:依照 多谢后世人:告诉适得府君书:刚才 相见常日稀:互相何乃太区区:愚拙 及时相遣归:我区区 儿已薄禄相:命相、相貌感君区区怀:真情挚意 相会不相从许:你君既若见录:我 好自相扶将:她见(例:见笑、见谅) 登即相许和:他渐见愁煎迫:被3.古今异义 汝岂得自由:自作主张可怜体无比:可爱不久当归还:回来 本自无教训:教养主薄通语言:话语处分适兄意:处理 郁郁登郡门:繁盛的样子叶叶相交通:交叠相通4.偏义复词 公姥、作息、父兄、牛马、弟兄、父母5.通假字 取:娶;帘:奁;纫:韧;丁宁:叮咛;藏:脏5.词语难点 无所施:用 启阿母:禀告 致不厚:招致 萦苦辛:缠绕 卒大恩:尽、终 若见录:记 逆以煎我怀:逆想,想到将来 赍钱:赠送 否泰:坏运气;好运气 奄奄黄昏后:晚上7点到9点 寂寂人定初:夜里9点到11点6.指出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相见常日稀 互相 儿已薄禄相 命相
六合正相应 互相 黄泉下相见 互相 叶叶相交通 互相 仰头相向鸣 互相 君既若见录 我,指刘兰芝 府吏见丁宁 我,指刘兰芝 第二课时一、把握情节 1.听名家范读,进入氛围 2.由学生复述故事梗概(时间、人物、事件、结局) 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对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谴丞为媒。兰芝因与仲卿有约,断然拒绝。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仲卿闻变赶来,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兰芝出嫁的喜庆之日,刘焦二人双双命赴黄泉,成千古绝唱。 3.结合课后练习一理清故事结构 开头两句:托物起兴,引出故事。 第一部分:兰芝被遣(2~5自然段)——故事的开端 第二部分:夫妻誓别(6~12自然段)——故事的发展 第三部分:兰芝抗婚(13~21自然段)——故事的发展 第四部分:双双殉情(22~31自然段)——故事的高潮 第五部分:告诫后人(32自然段)——故事的尾声 ——发展线索:全诗是按仲卿、兰芝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的。 4.明确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婚姻悲剧故事的叙述,揭露了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兰芝仲卿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对压迫者的反抗精神,反映了人民群众对被迫害者的无限同情和追求婚姻自由、珍惜爱情生活的强烈愿望。二、分析人物形象 1.分析依据:人物语言——个性化语言 2.两类人:受迫害者;迫害者—— 刘兰芝:富有教养、聪慧美丽、勤劳善良、柔顺刚强、从容持重; 焦仲卿:守礼尽孝;幻想→绝望,软弱→坚强 ——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对封建家长制、封建礼教充满抗争精神。 焦母:专横无理; 刘兄:见利忘义、趋炎附势 ——封建家长制的代表,封建礼教的化身。
3.刘、焦两人的性格差异 ①对未来的预想 刘:对命运、前途有清醒认识,有准确的预见力。 焦:等待、幻想。 ②别后重逢时 焦:讥讽、责难,且无所作为 刘:通情达理 ③殉情场面 刘:义无反顾、干净果决 焦:迟疑徘徊、拖泥带水 ——刘:始终清醒、坚强;焦:期待、幻想且没做一件事。 4.刘兰芝为什么不容于焦母?焦母心目中的媳妇是何种形象? 人格尊严维护权威三、艺术特点 1.人物语言个性化 同中有异:刘与焦;焦母与刘兄 2.富有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 ①序曲的象征性 依恋情调和凄楚气氛,与刘焦生离死别的神质想吻合,具有提摄全篇的作用。 ②尾声的理想化色彩 加强震撼力量,表达劳动人民美好愿望。 ③铺陈的酣畅淋漓 A.两次罗列刘兰芝的成长过程 a.纵向铺陈,能让人感受到兰芝自幼受到良好的教养,才艺、品德随年岁而逐增。 b.印证“自诉”的真实性,强化其良好修养;对焦母的蛮横无理给予批判。 B.遣归前的精心打扮 横向铺陈,突出其外表的美丽,表现她虽受屈辱、遭遇不幸却镇定自若、不甘示弱的倔强性格;同时,也是对扼杀“精妙世无双”这一美好形象的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有力谴责。 C.太守府的迎娶场面 既显示了兰芝高贵身价,又表现了兰芝不慕富贵,忠于爱情的高贵品质;同时,又与“生人作死别”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加浓了故事的悲剧气氛。四、总结全文五、课后背诵六、思考题(可以要求学生讨论,不求固定明确的答案)
《静女》和《氓》均是以爱情为题材的,但反映的是两类“士”的形象,对此,你有什么思考?怎样认识这一现象?《氓》中的女主人公为什么被遗弃呢? 参考:“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静女》和《氓》中分别叙述了两类爱情情节和人物形象,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无论是《静女》中的“俟我於城隅”“爱而不见”,还是《氓》中的“乘彼垝垣,以望复关”,看样子都是“自由恋爱”了。《诗经》的时代,男女的恋爱比后来的封建社会要来的相对自由,但毕竟和我们今天的“自由恋爱”在理念上有不同。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阶层又不同的恋爱观。 《氓》中的女主人公为什么被遗弃呢?关系到对《氓》中那个男子(士)的形象的理解: ⑴“士”之变心说。“不见复关”,“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由此可见一斑。 ⑵社会道德说。“兄弟不知,咥其笑矣”,这是当时的社会风俗、人们的爱情观所造成的。 ⑶社会制度说。“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到“言既遂矣,至于暴矣”,由贫富的变化引发婚姻危机,可以看出婚姻制度建筑在经济之上。 ⑷年老色衰说。“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年老色衰,引起“士”的变心。 答案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其中第⑴⑵中较为准确深刻。《静女》中的“士”可推测为田者,《氓》中的“士”可推测为商人,这就为思维提供了根据。 板书 个性化语言 刘兰芝:“请归”:不甘受虐,洞察世情,柔顺刚强 焦仲卿:“求情”:爱情坚贞,心存幻想,委曲求全 “别母”:伤心绝望,痛切哀怨,以死抗争 焦 母:“逼遣”:恶语训斥,专断蛮横,霸气十足 “阻死”:软语诱哄,声泪俱下,苦苦哀求 刘 兄:“逼嫁”:贪财慕势,自私冷酷,市侩嘴脸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