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四课《锦瑟》练习 一、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辽宁卷.蝶恋花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1、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二、名句填空。1、夕阳无限好,。2、身无彩凤双飞翼,。 3、何当共剪西窗烛,。 4、春蚕到死丝方尽,。 三、对下列重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锦瑟无端五十弦 无端:不知原因,没有来由。 B.望帝春心托杜鹃 春心:指对青春、爱情、或理想的向往与追求。 C.庄生晓梦迷蝴蝶 晓梦:早晨将醒来前做的梦。
D.此情可待成追忆 可待:岂带待,反问之词。 四、下面是对《锦瑟》首句“锦瑟无端五十弦”的理解,有误的是( ) A.运用了比兴手法,由锦瑟生发了对自己人生的回忆。 B.“五十弦”喻往事繁多,其中也隐含已逝的年华很多。 C.由于诗人慨叹自己已年逾半百,才会有下文的忆旧的心理。 D.无端的锦瑟弦更长,音更优美绵长,有绕梁三日之神妙。 五、下面是对诗中运用的典故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庄周晓梦迷蝴蝶”,庄周梦蝶,醒来以后,自己依然是自己,可蝴蝶却不知何往。“迷”是痴迷的意思。这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境界的痴迷。B.“望帝春心托杜鹃”,古代杜宇,国亡身死,魂化杜鹃,啼声凄婉。此典故表达了诗人如杜鹃送春归般的哀怨之情。 C.“沧海月明珠有泪”,明月之夜,沧海之间,鲛人泣泪,颗颗成珠。珠似水中月,月本天上明珠。此典故表达了诗人凄寒孤寂而又十分感伤的情怀。 D.“蓝田日暖玉生烟”,蓝田,产玉之山。在阳光的照耀下,蕴藏于其中的玉气冉冉上升,远察如在,近观却无。此典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渺茫难即的惋惜之情。 六、拓展延伸。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答案:一、 ①同意。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 ②不同意。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了悲凉的阴影;二、三句写燕子翻飞、绿水绕人家,虽富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情,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二、略三、B四、C五、A六、
(1) 答: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或:借景抒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2) 答: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