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燕歌行(2)一、边塞诗派的产生及其特点1.唐代国力强盛,疆域广阔,内地与边疆各民族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交往密切。边事增加,战争频繁。盛唐文人们多热衷于功名,渴望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从军边塞为国立功成为文人求取功名的一种新的出路,而且他们也向往新奇的边疆生活、边塞风光。前代战争行役、征夫思妇题材的诗歌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边塞诗的创作,都为唐代边塞诗的兴起提供了创作上的借鉴。2.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是高适、岑参,还有王昌龄、李颀、王之涣、崔颢、王翰等众多作家。边塞诗的内容主要是:反映边塞战争生活的艰苦和军旅生活的种种体验,以及征人、思妇的离愁别绪;抒发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和不满现实的情绪;描写边塞风光、异域风情。3.边塞诗的艺术特点:诗歌的格调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境界阔大、雄奇壮美。边塞诗的佳作以乐府歌行和五、七言绝句居多。边塞诗在题材的开拓和意境的创造上二、作者介绍1.高适的诗歌以边塞诗成的创作成就最高。其诗主要抒写对边塞军旅生活的体验思考,以及对立功边塞理想的追求。其代表作《燕歌行》.2.高适长于七言歌行和五言古诗,风格雄浑悲壮、古朴苍劲。三、朗读诗歌,体会情感。四、鉴赏诗歌1.第一层“汉家烟尘在东北……单于猎火照狼山。”(1)“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敌军入侵,汉唐将士离家参战。)(2)“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将领在战场纵横驰骋,受到天子非常恩遇。)两层含义:(1)对将领破敌卫国,建立功勋,寄予希望。(2)为他们骄恣蛮干,邀功求赏,深抱隐忧。(主要感情:赞颂)
(3)“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战士直赴前线榆关,行进在碣石山的情形。)(4)“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军用紧急文书到处飞传,外敌进犯。局势紧急,战火蔓延。)(夸张)(5)第一层8句主要写什么?(将领闻警受命率兵出征。)2.第二层“山川萧条极边土…力尽关山未解围”(1)“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边地自然环境艰苦。敌军进攻猛烈。这两句写出官兵处境的险恶。)(2)“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分别写哪种人?什么手法?表达什么情感?对比:战士在前沿流血牺牲,将帅却安居军帐,流连声色。——从内部瓦解了战斗力。 苦乐不均,死生迥异。(愤慨)(3)“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什么景?景的特点?有何作用?边塞秋末自然景色(衰败)——官军兵力(枯竭)。(衬托)(4)“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分别写哪种人?什么手法?什么感情?对比:将领受朝廷厚遇,肆无忌惮,轻举妄动,进功求赏。——战争连连失利,士卒力已耗尽,未能解围。(愤慨)(5)第二层8句主要写什么?战场交战和将领与士卒遭遇的不同。这是全诗的中心,也是前后转折的关键。上一层写将领,下一层转入写士卒。3.第三层“铁衣远戍辛勤久……至今犹忆李将军。”(1)“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从士卒和思妇的角度写出“久”“怨”。“久”:士卒愈遭冷遇,愈感寒心,思乡之情愈切。
“怨”:不在出征,而在边将无能、决策失当造成久戍不归。(2)“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表现出什么?边城遥远,难可度越。偏远边陲,苍茫广漠,一无所有。——征战生活的艰苦。(空间上写出飘零孤独之苦)(3)“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表现出什么?战争气氛的紧张。(时间上写出征战生活的日夜不宁)(4)“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争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写什么?士卒的心愿。(5)最后四句表达士卒怎样的心愿?勇敢杀敌不惜牺牲完全为了保家为国,哪里念及个人功勋?沙场征战艰苦难熬,盼望李广一样体恤士兵、有勇有谋的好将领带领大家取得胜利。五、思考:为什么这首诗歌能在众多边塞诗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赢得大家的喜爱。诗中充分展示了复杂的心理状态,既表达立功边塞的豪情壮志,又对边塞局势与用兵情状提出见解,因此,一方面对战士忠勇报国精神热情颂扬,另一方面又对将领奢靡生活强烈不满,并由此发出对蒙受战争痛苦的家庭的深切同情,乃至于对边将用非其人的讥讽嘲弄。全诗内容丰富,包含着对边塞情势较长时期的见闻感受,具有相当的思想深度与概括力度。此诗不仅是高适的名篇,而且堪称边塞诗之杰作。六、补充盛唐的秋天,叶落萧萧 勇士的名字在大风中飘零猎火狼烟,猎火狼烟 男儿征战在边关玉簪闪烁晶莹的泪光 故园美丽的佳人在四季轮回中守望 夏日流火,秋日收获相思在挣扎中痛苦 滚滚烟尘,铁衣叮当作响马蹄踏碎飘摇的边关 城头的残鼓声
辗过征人的白骨和游魂 在一首唐诗里苍白的落日在孤城上空摇晃 诗人高举火把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