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伶官传序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人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苍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
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一、文化常识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作品:《新唐书》、《新五代史》、《醉翁亭记》、《秋声赋》、《六一诗话》(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话)。伶,乐工,艺人。伶官,乐官。“序”分书序、赠序两种,本文属书序。《伶官传》记叙了五代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乱政误国的史实。庄宗喜好音乐戏曲,宠爱伶人,封许多伶人做了官,这些伶官出入朝廷,作威作福,使朝政日坏,后发生暴乱,伶官郭从谦带人围困庄宗并将他乱箭射死。本文就是基于这样的史实而写的序,也是一篇史论佳作。借古讽今,告诫北宋统治阶级要以史为鉴,居安思危,力戒骄奢,
防微杜渐,励精图治。二、背诵名句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三、写作特点1、论点明确,谋篇布局极有章法。2、对比鲜明,笔法经济。3、采用多种句式使文章抑扬顿挫,意蕴深厚。(具体赏析其语言特点:)①文章多用感叹句、反问句,如“岂非人事哉!”(带有感叹语气的反问句来表判断,强调“盛衰之理”与“人事”关系的密切。)“可谓壮哉!”“何其衰也!”(感情强烈,对比鲜明。)“岂独伶人也哉!”(既发人深省,又显示语意恳切。)②多用对比句、对偶句,如“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国;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结构匀称,警策动人。③短句与长句交错,整句与散句交错,如第2段全用散句,文势较缓,第3段,用大致对仗的四字句或六字句连贯而下,一气呵成,气势逼人。四、对《伶官传序》中“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我们今天应该如何评价?分析:作者的观点是有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的。首先,作者把一个王朝的盛衰兴亡归之于某个国君,这是一种唯心史观。如果根据作者的观点加以推论,似乎统治阶级只要能“谦”而不“满”、“忧劳”而不“逸豫”,封建王朝就会长治久安。实际情况当然不是如此。其次,作者对当时统治阶级加以劝戒,其目的无非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
但是作者的观点也有其历史进步性的一面。虽然一个王朝的盛衰安危不能完全归结于统治者个人的忧劳还是逸豫,但统治者是骄奢淫逸还是励精图治,这对当时社会是有重大影响的。北宋王朝之亡于女真族,南宋王朝之灭于蒙古族,其原因之一都在于两宋统治集团只求苟安享乐,毫无进取之心。欧阳修早在北宋前期就把这一点作为严重问题提出,这说明他有一定的政治眼光。另外,“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历史教训,在今天我们建设现代化的进程中,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古人说得好,“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记,我们要谨记“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再重复古人的悲剧!五、翻译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推究庄宗取得天下的原因,与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这个道理了。
2.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交给你三枝箭,你千万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啊。3.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因此,当他兴盛时,全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和他相争;到他衰败时,数十个乐官就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4、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5、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有智慧、有勇力的人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