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第17课 伶官传序
名句赏读(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佰》赏读:一个读书人不可以不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肩负重任,路程遥远。如果一个读书人虽然饱读诗书但却没有坚强的意志、心胸狭隘,遇到困难时就会中途退缩。做事没有自己的意见和原则,那他就是一个懦弱无刚的人。
(2)傲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曲礼上》赏读:骄傲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志向不可自满,高兴不可过火。(3)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赏读:礼所崇尚的是有施有报。只讲施而不讲报,这不合乎礼的要求;相反,只讲报而不讲施,也不合乎礼的要求。
(4)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赏读:君子安详舒泰,却不骄傲凌人;小人骄傲凌人,却不安详舒泰。不忧不惧就能做到泰然自若,心平气和。凡事保持泰然处之的心境是最重要的。
文言拾贝范式言而有信范式字巨卿,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译文】范式字巨卿,年轻时在太学求学,成为众多求学者之一,与汝南张劭是同窗好友。张劭字元伯。两人同时离开太学返乡。范式对张劭说:“两年后我将到你家拜见你的父母,看看你的孩子。”于是约好了日期。后来当约好的日期快到的时候,张劭把这件事详细告诉他母亲,请他母亲准备酒菜招待范式。母亲问:“你们分别已经两年了,相隔千里,你就那么确定他会来拜访吗?”张劭回答:“范式是一个讲信用的人,他一定不会违约的。”母亲说:“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我就为你酿酒。”到了约好的那日,范式果然来到,大家一起饮酒,尽欢而别。
【思悟】“与人之交,言而有信”,这是先辈们留下的至理名言,离开了诚信,我们就无法立足于世,就无法交到朋友。古人尚且能够如此,在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更应该以范式为榜样,言而有信,一诺千金。
词语辨析推脱·推托“推脱”是推卸、开脱的意思,其对象为与自己有关的事(多指责任、错误等);“推托”是借故拒绝或推辞,其对象为别人请求的事。例句:1.推脱罪责。2.他推托有事,不来了。
含垢忍辱·忍气吞声都有“受了气而勉强忍耐”的意思。前者重在“忍辱”,主要对受耻辱、被侮辱而言,多用于书面语,可用于人,也可用于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等;后者重在“忍气”,令人“气”的事,除了受耻辱、被侮辱外,还有受压迫、受剥削、受欺凌、蒙不白之冤等,一般用于人,书面语、口头语均可使用。例句:1.宋徽宗在位时,不可一世,而被掳后偏会含垢忍辱。2.从今后忍气吞声,再不敢号啕痛哭。
卡片摘录一、作者作品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吉水(今属江西)人,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与柳宗元、韩愈、王安石、曾巩、“三苏”(苏轼、苏洵、苏辙)合称“唐宋八大家”。四岁丧父,家境贫寒,刻苦自学,宋仁宗天圣八年进士及第。晚年历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早年热心政治改革,但晚年对王安石变法有所不满。
二、背景剖析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动荡的时期。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权弑君,战乱频繁。后唐庄宗就是被弑的一个。他称帝后,迷恋伶人,让伶人参与政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庄宗同光四年,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旋又单骑逃逸,导致军乱大败。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欧阳修著《新五代史》,就此事发出感想,借事论理,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
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
chóulínghuángxùyíjīnpáibiàn
给羊、猪各一头系,缚;组,丝带、丝绳或者微小的事
3.一词多义实词(1)盛①盛衰之理,虽曰天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请其矢,盛以锦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兴盛装旺盛强盛
(2)告①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___________________②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___________________(3)微①夫祸患常积于忽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料峭春寒吹酒醒,微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恨晨光之熹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一寸的百万分之一地位低下略微,稍微如果没有,如果不是微弱祭告禀告
虚词(4)其①尔其无忘乃父之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泣下沾襟,何其衰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其皆出于此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副词,一定语气词,表程度代词,他大概,表揣测语气
(5)以①与其所以失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而皆背晋以归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方其系燕父子以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可以知之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介词,与“所”组成“所以”,表示“……的原因”介词,把,将连词,表顺承,无实义介词,用介词,凭借
用木匣子装推究推其根本
向前向东在夜里成功的消息
兴,使……兴盛;亡,使……灭亡作乱有勇有谋的人物微小的事
相当于“以至于”,到了……的局面(境地)表示事情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指政治上的得失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古义:官名指参加某种事情
6.文言句式①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___________________②庄宗受而藏之于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而智勇多困于所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方其系燕父子以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夫祸患常积于忽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句状语后置句被动句状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一、中心主旨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二、重要语句1.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赏析:用“故”字承接上文,再次评论庄宗的盛衰,以“莫能与之争”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引出“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的教训,得出具有更普遍意义的结论,强调能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限于溺爱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之中,忘记忧劳兴国的至理,同样会导致身死国灭的下场。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批评朝政,讽谏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意味十分深长。这就使事理更具有现实的针对性,更具有普遍性。
2.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赏析:此处是用反问句的形式来抒发感叹。全文围绕这一句来谈,因此这句话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文章开门见山地提出这一论点,连用两个感叹句表明作者对“盛衰之理”的重视,对“岂非人事”的强调,“虽曰……岂非……”是反诘语气的转折复句,意在强调后者。作者在这里虽未完全否认天命,但强调国家(或个人)的盛衰,“人事”是决定性的因素。
三、艺术特色1.语言委婉,气势充沛。本文作为一篇总结历史教训、为在世及后世君主提供借鉴的史论,毫无生硬的说教,而是娓娓道来,婉转动人。即使是在慨叹庄宗败亡时,也只是尽惋惜之意而无责难之词,可谓意正言婉。全文从“呜呼”起笔,到“岂独伶人也哉”收尾,一叹再叹,以叹始终,于反复叹咏之中显现委婉的韵致。
在议论的文字中,多用反问句、疑问句,使说理委婉而令人深思;多用对称语句,特别是在关键的地方,采用语言凝练、对仗工整的格言式的骈句,造成鲜明的对比感和节奏感;适当运用长句,调节语势,有张有弛。疑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骈句与散句,长句与短句,错综有致,读起来抑扬顿挫,一唱三叹,感情饱满,气势充沛。
2.平易自然,简约凝练。文中没有佶屈聱牙的措辞,也不堆砌辞藻,用平实的语言生动地叙说事例,深入地说明道理,语言平易近人,自然晓畅。叙事不枝不蔓,议论简明扼要,其中一些格言式的对称语句,如“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句式整齐,言简意丰,发人深省。
课文内容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发散迁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节选自韩愈《师说》)
点拨两个感叹句,用词不同,却饱含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可谓壮哉”在赞叹中含有轻蔑,“何其衰也”在惋惜中蕴含谴责,都表达了作者对这些历史事实的鲜明的观点。一盛一衰,对比鲜明。接着又用“岂……欤”“抑……欤”反诘语气,以及选择复句强调后者,说明成败之事“皆自于人”的道理,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印证了开头的论点。
思考这段文言段落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效果?【答案】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方法,通过对比,突出了从师与不从师截然不同的结果,从而有力证明了中心论点。
【角度一】后唐李存勖二十四岁继晋王位,历经十余年鏖战,终于执杀刘仁恭父子,迫使朱梁魏州来归,于903年称帝魏州。然而,这个得来颇不容易的天下,不到四年工夫,竟又在庄宗的手里丧失。“得之难而失之易”,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慨叹并进而追根寻源了。请思考这个历史史实,写一篇议论文。
写作示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后唐庄宗李存勖继承父业,登位之初,牢记父亲的嘱托,励精图治,着手整顿纪律败坏的沙陀兵,组成精锐部队,骁勇善战,一举消灭梁国,可谓壮哉。但是成功之后,庄宗好俳优,常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得宠,为官作宦,“军机国政皆与参决”,伶人郭从谦竟当上皇帝近卫军“从马直”的指挥使。这个得来颇不容易的天下,不到四年工夫,竟又在庄宗的手里丧失,身死国灭,何其衰啊!
一盛一衰,不正体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吗?所以,对人的一生来说,逆境和忧患不一定是坏事。生命说到底是一种体验。因此,对逆境和忧患的体验倒往往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可以自豪而欣慰地说:“一切都经历过了,一切都过来了!”这样的人生,是不是比那些一帆风顺,没有经过什么磨难,没有什么特别体验的人生要丰富得多,有价值得多呢?
【角度二】“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这是欧阳修的感慨,也值得后人引以为戒。请就这句话体现的深刻哲理,写一篇议论文。
写作示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庄宗不是一朝而蹈死地的,他也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他最后死在自己宠幸的伶人手里。这个现象启示我们,打倒自己的,往往是自己身边的一些人和事,或者就是自己。这些因素由小积大,由少积多,最后来个总爆发。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刘备临终前给其子刘禅的遗诏中的话,劝勉他要进德修业,有所作为。善事虽小也一定要做,而且,要认真去做;恶事虽小,却一件也不要去做。古人说得好:“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丧身。”不可轻视小事情,不要因为善事影响小就不去做,也不要因为恶事影响小而去做。
勿以善小而不为,一个微笑便可以驱散寒意,一声问候便可以拉近距离。同样,一件好事便可以看出一个人高尚的品格,纯洁的心灵。小事为大事的基础,大事由小事而累积。轻视一滴水的存在,又怎么会有浩瀚波澜的海洋?轻视一棵树的存在,又怎么会有茂密丛生的森林?轻视一土一石的存在,又怎么会有高耸入云的山峦。一次关灯,一句善语,一次问候,一个微笑,都是对公共利益的贡献。小小的善举,举手之劳,并不需要我们付出很多,却能换来谅解、和睦、友谊,为社会做点事,为他人做点事,为自己做点事,美好的生活在大家的点点滴滴中创造,在持之以恒中延伸。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