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小学语文 / 教学同步 / 部编版 / 二年级下册 / 课文(二) / 5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设计

还剩 5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设计《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设计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  本课是一首歌颂雷锋事迹,弘扬雷锋精神的诗歌。全诗共五小节,以问答的形式回忆雷锋做好事及孩子们学习雷锋的表现。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对课文的理解和朗读领悟。  采用导、扶、放的教学方法,借助于小组合作学习。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大家喜欢听歌曲吗?(放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  学生说说为什么把雷锋当成学习的榜样?  2、雷锋叔叔已经牺牲了,可他永远和我们在一起,你能找到他吗?(出示课题)  3、认识生字:“雷”“锋”。  二、自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  1、课件出示教学要求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能准确认读  (2)、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字词后向组员汇报,交流学习情 况。  (3)、能顺利的朗读课文。  2、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学习效果,评选出本节课的“小博士”  (1)、闯关大比拼:课件逐个出示要掌握的字或词,让学生认读。  (2)、找朋友,  针对“我会写”中的字,让学生说说怎样记住他们,并分别组词,替他们找朋友。优胜者被评为“识字小博士”。  (3)、有难大家帮  学生质疑,大家共同讨论、交流、解疑。  4、生字已掌握了,下面我们来听听大家课文读地怎样。自己再认真读读。  (1)、提出要求  声音宏亮  认字准确,能读准带生字的句子。  (2)、指名读  (3)、老师也来读读,大家帮老师提意见。  (4)、组内练习,试读课文。  (5)、以组评比,选出“朗读小博士”。  5、我们再来学写几个字  多媒体出示:冒、迹、滴、锋、泥泞   (1)、自愿当小老师  选小老师教大家写字。愿意选哪个字就教哪个字。  (2)、巩固练习:教师指导,选出“写字小博士”  三、鼓励  给评为“识字、朗读、写字”博士的小朋友戴上“博士帽”。  四、延伸  收集雷锋的故事和资料。  一、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二、摆出难题  读完课文,有个小朋友问:“老师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能帮他解答吗?  学生答。  三、细读课文,大胆解答。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说说在哪里找到雷锋叔叔。  小溪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照课文检查  2、详读课文1、2小节  (1)、课件出示1、2节课文,男女对读并填空。  哪里需要帮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雷锋叔叔怎么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为什么这样做?  (3)、那我们就好好读读(自由读、对读、指名读)  3、小组内自学课文3、4小节  4、出示第5小节,说说怎样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四、总结课文,得出结论。  五、朗读背诵  六、小记者行动  1、我们也去找一找我们身边的活雷锋。  2、小记者报道活雷锋的事迹。  今天是学习雷锋活动日,因此今天我们二年语文教师都讲第6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今天我第二节是语文,第一节下课我走进班级,班级干部就告诉我学生在数学课上玩,用数学小棒射他人,我一听课上这么乱,就对那几个学生进行教育。很快铃声响了,学生陆续走进教室,我正手拿小棒对全班学生进行教育时,来校长带着上边领导走进我的课堂,搞得我手忙脚乱,因此本节课也没有讲好。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一首儿童诗歌。作者以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音韵,沿着“长长的小溪”和“弯弯的小路”娓娓地向我们述说着,轻轻地拨动着我们的心弦。这首诗让我们明白,作者寻找雷锋、呼唤雷锋,其实就是在寻找雷锋精神,呼唤我们都要向雷锋的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学习。   二年级的学生还小,雷锋离他们太遥远了,他们几乎不知道雷锋是谁。如果没有这样真实的例子在他们的身边发生,很难想象雷锋精神可以在他们身上继续发扬。基于以上考虑,我在教学这一课前的主要想法就是:首先通过课件观看雷锋的画像认识雷锋;在通过读课后我知道的内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雷锋。最后以国家领导人题词导入今天的课文。应该说开头导入自然,学生也都进入情境中。接下来开始走进课文,学生开始读课文,认读生字。前20分学生表现还好,后半节课很多学生不听课,干什么的都有,我一边讲课,一边组织课堂纪律,因此课堂上我的语言就比较生硬,学生也不能投入学习,效果不好。  回到办公室我反思自己整个过程,因为我开始上课就说与本节课学习内容无关的事,导致学生和老师心情都不好,所以以后我一定注意上课及时进入讲课状态,关于纪律利用课下再说。只有这样才能与孩子一起快乐学习。  下节课我调整心态,与学生学习非常愉快课文的后面内容。本节课我重点进行了说和写的训练,结合课文内容,给学生创设情境,小组合作自己编诗歌,仿照课文的诗歌,也为寻找雷锋编一首诗,也是一问一答。课件出示雷锋做的事迹,也运用课文中的小溪和小路进行回答,学生积极性可高呢!收到的效果好。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设计  一、启发谈话  1.课件出示雷锋画像。同学们你认识他是谁吗?他已经离开我们很多年了,我们还能找到他吗?板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指导齐读。  2.你了解雷锋叔叔哪些事迹?教师简介雷锋事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采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标出诗节,画出生字新词,问一问、记一记。  2.小组长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巡视。  3.检查自学情况  (1)投影出示文中生字(带拼音)谁能当小老师领读?  (2)小组开火车读。  (3)去掉拼音,开火车领读。  (4)游戏“采花”。课件出示12朵小花,每朵小花上一个生字,如果能读准生字并正确组词,小花自动离开,被采下。教师随机奖励给学生一朵小花。  (5)投影出示词语:  雷锋、叔叔、曾经、泥泞、脚窝、年迈、荆棘、花瓣、晶莹、寻觅、需要(学生练读,全认对的可以站读,每小组选派一人试读。如全读对,给小组打100分)  (6)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在书上画出这些词语。  (7)全班交流,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把生字记住的。(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正确分析字形)  (8)同桌互相检查。(用字卡互问,读字组词。全读对的给他的书上画一个五角星)  (9)这些字同学们认的这么好,那么谁想来读读这首诗吗?(小组练读,指名试读,互相评议、正音)  三、指导写字  1.观察我会写的字,说发现。  2.教师范写“冒、迹、滴”。“冒”字上部分要扁,下面是“目”要细长。“迹”要注意“亦”不要写成两竖。“滴”右边不要写成“商”。  3.学生练写。(同时播放轻音乐)  四、读诗、巩固识字  五、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  六、实践活动:收集有关雷锋叔叔的资料,积累名句  (太平区新海小学郭野屏)  一、复习巩固  1.读字,喜欢哪个字,就给它扩词。  2.读词,可以用你喜欢的词说一句话。  二、朗读感悟  1.课件出示小溪、小路,同时播放课文录音,引导学生思考沿着“长长的小溪、弯弯的小路”,我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学习一、二节诗歌  (1)指名配乐读,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感受,如果知道这个故事,可以在小组内讲一讲。指导学生谈感受时,重点说说你觉得雷锋叔叔是怎样一个人,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  (2)小组内练读,说说怎样读才能把感情表达出来。(教学这一环节时,要充分信任学生,用他们自己的读法表达感情,并指导互相评议,取长补短。)  (3)这两节诗你是怎样学的?(指导学生小结学法),你们能用这种方法三、四节诗吗?  3.小组合作学习学习三、四节诗,并汇报展示,重点指导学生说雷锋叔叔的精神体现在哪里,并指导朗读。说说怎样读最能表达感情。  4.学习第5节诗歌。自读第5节诗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哪些地方不懂?小组讨论“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你能理解吗?(这一环节,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雷锋精神,使学生明白我们需要人间处处有雷锋)。结合身边的人和事,说说你身边的小雷锋好吗?(学生讲身边的雷锋故事)  5.感情朗读(小组比赛,汇报朗读,重点突出读读记记中列出的词语),读出韵味,读出呼唤的语气和回忆雷锋事迹时的深情,从而领悟对雷锋精神的赞美之情。   三、扩展积累  1.指导说出自己收集到的名句。  2.投影出示  ①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②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作好事,不做坏事。  3.拓展填空:  弯弯的()长长的()晶莹的()蒙蒙的()温暖的()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几个字,“迷、锋、泥”,指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在四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范写。  3.学生仿写。(播放音乐)  五、练习背诵  1.喜欢哪小节就练读,全班接读。  2.试着背一下你喜欢的那小节。  3.试背全文。  六、总结全文,谈体会  七、实践活动:举行“雷锋叔叔知多少”的故事会  板书设计  6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背大娘小溪   雷锋  抱小孩小路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