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记念刘和珍君说课稿说教材高中必修五本书中,涉及现当代散文的一共有两个单元,必修一第三单元是写人记事的散文(《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必修二是写景状物的散文(《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本文是进入高中的第一篇写人记事散文,也是学习散文鉴赏的起始课,对后面的散文教学影响很大。本单元选取的都是回忆性、纪念性的文章,描写的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物,重点就是引导我们品人与品文,品人,就是品评人物,重点关注的是人物的性格品质,还有作者对人物的评价及其情感倾向;品文,就是赏析文章中的语言艺术、特殊技巧等。《记念刘和珍君》通过刘和珍等人的遇难过程和其与自己的交往,控诉了段祺瑞政府滥杀无辜青年的罪行,痛斥走狗文人的无耻谰言,表达自己的悲愤之情。学习本文,我们要重点树立刘和珍的事迹,理清情感脉络,品味重要语句的含义,学习记叙、议论、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学情分析:高中再次接触并不陌生的鲁迅先生,还是一篇散文,并且还要求背诵,学生估计会产生畏难、排斥等情绪。所以在如何提高学生积极性,提高参与度等方面要下一番功夫。我想就是首先要创设情境,通过对历史背景的介绍,能引导学生穿越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中,感受那种热血青年的形象。其次,就是要诵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推荐代表读等等,来体会文字所传达的鲁迅文中的激情和强烈的爱憎情绪。教学目标依据学情,根据新课标的三维目标要求,结合文本特点,制订了一下教学目标①理思路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②抓细节抓住关键词语和句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诵读、讨论,体会其中深刻含义③品亮点了解课文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方法,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④悟情味引导学生接受鲁迅先生嫉恶如仇的性格、澎湃的激情和高度的正义感,学习爱国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和勇敢精神。重难点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考虑到学生原有基础和现在的困难等,将重点设置为理清文章思路,作者情感的发展脉络;难点为重点语句的赏析学法指导教是为了不教,学法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中2合作学习,将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潜能,增加信息量,在互补中提高3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精神,增进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还可以课外拓展延伸,增强鉴赏能力教学过程两课时完成①导入:新旧衔接,趣味导语,激发学习热情 今天我们来见一位老朋友,他领着我们回过《故乡》,到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又看了《社戏》,他就是鲁迅先生,这位老朋友,你还记得多少(填空)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生地)。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展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作品集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历史小说)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集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背景介绍历史课代表诵读注释1,教师补充相关图片讲解整体把握1浏览全文,理清文章思路(连线题目)介绍写作缘由交代写作目的回忆认识过程抒写惊愕、义愤叙述遇难经过总结经验教训热情讴歌赞颂写作思路总结第一部分:写作缘由(12)——为什么写第二部分:刘和珍的事迹和遇害经历345——写什么第三部分:教训和意义67——有什么作用教师总结:全文的思路的起点是本文的写作缘由,即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然后记述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在叙述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深入,议论三一八惨案的教训和意义。三者相互交错,始终统一于记念这一中心,这就是本文的总体思路。2讨论探究问题①第一部分:作者为什么反复说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又反复说无话可说②第二部分:本文记念了刘和珍的哪些事迹?从这些事迹中分析刘和珍是怎样的青年?为什么写刘常常带着微笑,态度很和蔼?③第三部分:情愿这件事的教训是什么?意义是什么?重点突破要求背诵的第二和第四节,要背诵的,就要在理解欣赏的基础上记忆。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离三月十八日也已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一、虚词的用法作用二、惨象和流言对举,有何用意?三、衰亡民族沉默的缘由?四、最后一句是什么复句?作用?梳理总结梳理鲁迅情思脉络的曲折进程:情感的压抑,无以言表——感到自己是苟活偷生,用自己沉重的惭愧来代替对烈士的赞颂——期待忘却成为救主,提示不忘却将如何之痛苦——在肯定忘却为救主时,却为文纪念,表明想忘却又不能忘(正面进入文章主题)——不忘却就正视现实的淋漓的鲜血,这当然是哀痛的,但更是幸福的——叙事和抒情,悲歌与颂歌交织——再次转入抒情,又有反讽,把描述转换为象征——回归抒情,哲理的格言——抒情,意犹未尽教师总结:纵观全篇,作者的激愤和赞扬两股情感的烈焰无处不在迸发,无处不在燃烧,强烈的爱憎情感贯穿着全篇。许广平曾说“《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真是一字一泪,是用血泪写出了心坎里同声一哭”。作为革命家、思想家,作者始终没有停止深沉的思索,对惨案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沉痛的总结,对烈士死难意义给予了高度评价。作业:1、夯实基础字词卡片熟记听写背诵默写第二、四节2、拓展延伸本文的遣词、语气、语调是一种典型的气氛、愤怒而又无奈得归于平静的表现。你对生活中的哪些现象也有类似的看法和情感?不妨防本文某些段落的形式来抒发。友情提示:动车脱轨事件、味千拉面事件、毒奶粉事、药家鑫事件等等。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