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下午好!我是今天的说课人,李树梅。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下面是我说课的具体内容。我的说课一共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一,教材分析;二,教学方法;三,学法指导;四,教学课程;五,作业布置;六,板书设计。下面,我将会逐一分析讲说。第一:教材分析,包括教学目标,课文特点及其地位,和教学重点和难点。针对教学目标,我将会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三方面讲解,有力准确的目标,就有了行动的方向,有力动力,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此作品;对于课文特点及其地位,我会让学生了解《江城子》对于苏轼的重要性,体现了豪放的苏轼也有痴情的一面,写下了千古传诵的此作。《江城子》是高中语文人教普通版第三册第二单元选修的一首值得我们用心学的词。其中所表达的真挚深沉的思妻之情,值得我们用情去体味
。而学生学习此词的重点是体悟词的意境和情感,领会词人创作意境,抒发感情的独特风格,尤其词人对亡妻的深切思念之情。难点在于培养学生对词的鉴赏能力和对作者苏轼的复杂思想感情的深刻了解,便于以后对苏轼作品的合理合情的理解赏析.第二,教学方法,包括教授方法和教学手段.对于教授方法,我会用激发兴趣法比如:播放音频和诵读,还有问题引导法如:学生对苏轼有什么了解,对本词中的"十年/茫茫"有何自己的看法.教学手段,那当然选择一些可以生动形象的宜于学生接受理解此词的手段,像可以用幻灯片授课,以便节约时间,讲解更多的知识,也很清晰明了;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音频或有关作者/词的视频,以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设身处地的与作者直接对话,扩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果.第三,学法指导.重视师生的互动,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指导;主要方法:主体思维法、小组自由讨论法、主题表演法;第四,教学过程,包括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练习,小结及拓展.(一)导入新课,首先抽查学生前一课的背诵,然后以简短的导语带出本课,比如
著名作家方方写过一篇文章《喜欢苏东坡》,弄得丈夫有些吃醋,酸溜溜地问:如果你同苏东坡活在同一时代,你是不是会嫁给他?方方回答:当然,只要苏东坡肯娶我。可见苏轼在女孩子心目中还是很有市场的。他的魅力何在呢?在你心目中苏轼是一个什么形象?结合学过的诗句回答。然后请同学诵读,之后播放音频以及展示作品课件,纠正学生的误读错音,初步体味词人的思想感情,活跃课堂氛围,增加学习趣味性.(二)讲授新课,介绍作者及作品,作品的写作背景,以一个故事引出,公元1055年,一对新人结婚了。新郎是19岁的四川才子苏东坡,新娘是16岁的王弗。新郎羽扇纶巾,雄姿英发,新娘也是年轻美貌,天资聪颖,一对新人可谓才子佳人,琴瑟和谐。据记载,在一个正月夜里,王弗见庭前梅花盛开,月色清朗,对苏轼说:“春月胜与秋月。秋色让人惨凄,春月令人和悦。可召清高之人饮此花下。”东坡听了高兴地说:“此乃诗家语也。”王弗贤淑端庄,曾对苏轼的事业、为人处事进行过多次有识见的告诫、嘱咐。可见王弗生前,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可惜天妒良缘,红颜薄命,王弗二十六岁时就谢世了。这对诗人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公元1075年,东坡来到密州(今山东诸城县),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此时诗人四十岁,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题目上“乙卯”,指的就是这一年。
介绍作者,苏轼(1037~1101)著名文学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故又名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公元1057年(宋仁宗嘉祐二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公元1079年(神宗元丰二年)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次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公元1086年(哲宗元祐元年)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公元1094年(绍圣元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公元1100年(元符三年),始被召北归,次年卒于常州。苏轼诗、词、文、书、画皆工,是继欧阳修之后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词存三百四十多首,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作品今存《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词有《东坡乐府》等。分析作品,教师范读,主要集中在词的体裁,语言,感情特色,具体字词(孤坟、无处、凄凉、尘满面、泪千行、肠断处等)句(纵使相逢应不识)的赏析,运用。作品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中国古代诗歌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虚”和“实”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之一。“实”指客观地反映绘画对象,“虚”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虚”和“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运用比较多。【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虚”
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世界和梦境等。一般情况下,“虚”包括三种类型:1.虚幻世界和梦境。例如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梦中胜利的虚幻之景与醒来时的白发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让读者体味出诗人空有大志,报国无门的悲哀。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也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虚幻之景。2.想象和回忆。《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又如陆龟蒙的《吴宫怀古》“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吴王事事堪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吴国的馆娃宫和长洲苑,如今都是荆棘丛生;吴王宫中当日穷奢极欲、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现在只留下一股悲风在吹拂。王夫差亡国是因为他做的每件事都埋下了亡国的祸根。是他无道,并非因为西施生得格外美丽,比六宫后妃更能蛊惑夫差而导致亡国。亡国的罪魁祸首是帝王,后妃仅推波助澜而已)诗人将昔日吴王荒淫腐朽的事实和眼前吴宫的残破凄惨景象浓缩在一句诗里,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批判的态度。3.设想之境。例如柳永的《雨霖玲》一词,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
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此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实象、事实、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阕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阕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有时能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例如谢枋得的《庆全庵桃花》一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全诗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将隐居山间的眼前现实和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巧妙地结合起来,表达了作者僻进山中的孤寂之情。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有时能形成渲染烘托的作用,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例如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写一年的清明节,诗人去都城郊外南庄踏青,因为口渴,就向一位农家姑娘讨水喝,姑娘给了他一杯水,并倚在桃树旁凝视着他,这情景难以忘怀,第二年,他又来到这里,虽然景物依旧,但姑娘却不知哪里去了,于是在紧闭的门上写了这首诗,表达了对并不在眼前的姑娘的思念之情。】作品对比,与陆游,唐婉夫妇的词作比较,加深对苏词的意蕴体味,扩大学生的学习视野。组织小组讨论,对三首词发表独到的看法。(三)课堂练习,问一些问题,以便发散学生的思维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发挥。比如:问:写“梦”;上阕是写梦吗?是否可以删除?在预习的基础上回答。问: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也只有在现实生活中苦苦寻觅而不得的情况下才会张开了“梦”的翅膀寻觅理想的天堂。有哪些梦?表现了什么?(四)小结及拓展,对学生的看法进行评价,小结;了解苏轼的其他作品,与此作进行对比总结;重播音频,伴随音频进一步体会这首词的意境,美感。根据自己的理解,背诵此作。第五,作业布置,请同学根据自己的学习理解,写一篇思乡思亲或思物的词,诗。加深对此词的印象;收集一些有关“思”的诗句,背诵并学会运用。
第六,板书设计。清冷的明月,短短的山冈,幽幽的松林,想象着那里就是妻子思念自己而痛断柔肠的地方。作者巧妙地推己及人,以想象妻子在那凄清冷落的地方想念自己,衬托出自己对亡妻永不能忘的深挚感情。这首词将梦境与现实交融而为一体,浓郁的情思与率直的笔法相互映衬,既是悼亡,也是伤时,把哀思与自叹融和,情真意切,哀惋欲绝,读之催人泪下。结语:方方在《喜欢苏东坡》说:“假如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拔起,我相信,整部中国文化史将因之而失重。”苏轼是最浪漫的诗人,最豪放也是最婉约的词家,最超脱的文人,最潇洒的过客,最具人格魅力的大师.我的说课结束,谢谢大家,请多多指正。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