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优选《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论语》十二章【课内文本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12-/12
优选A.居无求安安:安逸B.君子喻于义喻:知晓,明白C.质胜文则野野:粗野,鄙俗D.克己复礼为仁克:攻克【解析】 克:克制。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君子,在孔子看来,“君子”是理想化的人格,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B.仁,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C.士,中国古代社会中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特定社会阶层,后演变为对知识分子的泛称。D.《诗》,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自西周中叶至春秋末年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解析】 应为“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孔子认为,君子要善于抵制物欲,就要完全把精力用于追求理想的真理上。B.孔子认为要严格要求自己,见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缺点。C.要在生活中行“仁”,按孔子的说法,就要克己复礼,加强自我约束。D.君子应有仁德之心,表现在待人接物上,最重要的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解析】 “就要完全”表述绝对,应为“要尽可能地”。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译文:_就好比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堆成山了,这时停下来,我所有的努力都废弃了,就好比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要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__(2)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译文:_近可以用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知道一些鸟兽草木的名字。__-12-/12
优选5.在《颜渊》篇中,孔子是怎样分析仁和礼的关系的?答:_示例:“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在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这里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二是复礼。“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__【文言基础知识】语言建构与运用6.下列各项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B )A.君子食无求安B.知者不惑C.士不可以不弘毅D.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解析】 “知”同“智”。7.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文胜质则史史:虚饰,浮夸B.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敏捷C.死而后已已:停止D.可以群群:指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解析】 敏:勤勉。8.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D )A.小人喻于利B.文质彬彬,然后君子C.小子何莫学夫《诗》D.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解析】 A项,小人:古义,平民;今义,品德不好的人。B项,文质彬彬:古义,文采与朴实两者兼备;今义,形容气质温文尔雅,行为举止端正。C项,小子:古义,老师对学生的称呼;今义,年幼的人。-12-/12
优选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C )例句:见不贤而内自省也A.请事斯语矣B.见贤思齐焉C.朝闻道,夕死可矣D.就有道而正焉【解析】 C项和例句均为名词作状语。内:在内心。朝:在早上。A项,事:名词作动词,从事、实践。B项,形容词作名词,贤能的人。D项,正:形容词作动词,匡正。10.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而”,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例句:敏于事而慎于言A.任重而道远B.人而不仁C.而由人乎哉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解析】 A项和例句均表并列。B项,表假设,如果。C项,表反问,难道。D项,表递进,并且,而且。11.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 )A.仁以为己任 B.止,吾止也C.可谓好学也已D.克己复礼为仁【解析】 A项为省略句,其他三项为判断句。12.下列有关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孔子是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B.《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及弟子记录编纂而成。C.颜渊,即颜回,颜子,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孔门十哲之一。-12-/12
优选D.礼,孔子的“礼”,就是认为人有天赋等级,每个人都要按等级与人相处,对待别人。【解析】 “孔子及弟子”错,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语言文字运用】语言建构与运用13.《论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间的许多对话,如《先进》篇:子路问:“闻斯①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②,故退之。”【注】 ①斯:就。②兼人:勇于作为。请简要概述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并说明此则短文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答:_示例:三次回答:①孔子告诉子路不应听到某种道理就立刻去实行它,要先听听父兄的意见。②孔子告诉冉有可以听到某种道理就去实行它。③孔子认为冉有容易退缩,所以鼓励他进取;认为子路勇于作为,胆子太大,所以要他谨慎些。思想:此则短文生动地反映了孔子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教育思想。__【解析】 找出孔子回答的原话,根据题目“简要概述”的要求,在翻译原句的基础上概括。子路性格勇猛,做事有时不免轻率,所以孔子要他在听到一件该做的事时最好向父兄请教后才去做。而冉有由于个性谦和,遇事往往畏缩,因此孔子要他在听到一件该做的事后立刻去做。孔子以一退一进来教育弟子,以改正他们过与不及的毛病。孔子针对每个弟子不同的性格,给予不同的教育,体现的是因材施教的思想。1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中国的儒者将孔子看成圣人,把孟子看成亚圣。历代帝王几乎都将孔子视为无可挑剔的圣人,但对孟子,总觉得味道有点儿别致。既然如此,____①____?这也许因为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孟子的性善论,一是他的民本思想。这里说孟子主X性善论,____②____。孟子认为人性本是善的,因了后来的不良教育及社会熏染而变坏了;荀子认为人性本是恶的,但通过教育和觉悟可以走向善。____③____,其价值取向也都是让人培养和保持善和美,但切入点不同。-12-/12
优选答:_示例:①何不索性将孟子排除在圣贤之外呢(为什么还要重视他呢)②是和荀子的“人性本恶”相对而言的③两人都是从人性出发的__【解析】 第①处根据前文“既然如此”,后面应该接上该怎么做;第②处则是根据“这里说孟子主X性善论”,那接下来的论述自然是与“人性本恶”相对;第③处则是根据文末“其价值取向也都是让人培养和保持善和美,但切入点不同”,可以填写“两人都是从人性出发的”。15.下面是某中学学生会向各班级班长所发通知的正文,请阅读并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为了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同学们的国学素养,校学生会定于10月18日下午4点,在报告厅举办“走近孔子”读书交流会。届时在孔子研究领域享有极高盛誉的孙荣教授将光临指导,并向各班奉送其最新研究著作。请拨冗组织班委推荐两名发言的同学,并告知他们一定务必按时到会。(1)在不改变语意的前提下,为了表达简明,文中必须删掉两个词语,分别是___极高__和__一定(或“务必”)__。(2)文中使用不得体的两个词语,分别是__奉送__和__拨冗_。【解析】 (1)“盛誉”是指极大的声誉,极力称赞,或好的口碑的意思;“极高”与“盛”重复,去掉“极高”。“务必”指一定,必须的意思;“一定”“务必”重复,保留一个即可。(2)奉送:敬辞,相送,白送。文段中说“孙荣教授……向各班奉送其最新研究著作”,属于谦敬失当,可改为“赠送”。拨冗:具有文言色彩的客套话,(指对方)于繁忙中抽出时间。本题所给文段是学生会向各班级班长下的通知,一方面“拨冗”一词具有文言色彩,不够通俗易懂,不合语体;另一方面,用在班长身上也属于谦敬失当,可改为“抽时间”,或删掉。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内文本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2-/12
优选(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二)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先致其知致:获得B.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恻隐:哀痛,怜悯(别人的不幸)C.泉之始达达:到达D.足以保四海保:安定【解析】 达:流通。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天子,天子在古代政权里是尊称;王者父天母地,为天之子也。B.庶人,泛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即西周时期的“国人”。C.先王,①古代帝王。一般特指历史上尧舜禹汤文武几个有名的帝王。②已逝的前代君主。D.乡党,家乡,乡里。也指同乡。-12-/12
优选【解析】 “国人”周代统治族居住在国中(城内)及国郊,称为国人。国人中的上层为卿、大夫、士,下层为庶人。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大学》中的“三纲”,即形成美德并使之彰显出来,通过言传身教使人们也修成美德,使自身和社会都达到至善的境界。B.“格物致知”是知识修养,“诚意正心”是思想修养,是修身的全部内容;修身又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和基础,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修身的表现和结果。C.孟子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具体说,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出仁政的理念。D.孟子重视后天努力的作用,主X人性本善,强调天赋道德,推行仁爱政治,有着唯物主义色彩,这些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解析】 孟子的主X没有唯物主义色彩,有着主观唯心主义色彩。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译文:_天地万物皆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开始和终了。能够明白本末、终始的先后次序,就能接近大学所讲的修己治人的道理了。__(2)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译文:_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害君主的人。__5.应该如何理解孟子的“人之四心”?答:_四心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孟子认为这四心“人皆有之”,但唯有坚守原则,不违背底线才为人。既然人皆有这四心,那么可以说这些品质是与生俱来的,是人的天性,但更多的时候,这些品质是需要后天进行培养才能保持并发展的,因此,人之四心,既与生俱来,也需要扩而充之,这样才是仁、义、礼、智的体现。【文言基础知识】语言建构与运用6.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D )-12-/12
优选A.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B.若火之始然C.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D.知止而后有定【解析】 A项,“内”同“纳”。B项,“然”同“燃”。C项,“说”同“悦”。7.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在止于至善至善:善的最高境界B.先修其身修:修养C.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壹是:一概,一律D.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誉:名誉【解析】 誉:博取声誉。8.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C )A.自天子以至于庶人B.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C.国治而后天下平D.先齐其家【解析】 A项,至于:古义,至,到;今义,连词,表示另提一件事。B项,所以:古义,表示原因,……的原因;今义,连词,表示结果。D项,家:古义,和自己有血缘的宗族;今义:家庭。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A )例句:先齐其家A.先正其心B.自贼者也C.不足以事父母D.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解析】 A项和例句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正:使……端正。齐:使……-12-/12
优选整齐有序。B项,贼:名词作动词,伤害。C项,事:名句作动词,赡养。D项,明:形容词作动词,彰明。10.下列句中加点的“其”字,与例句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C )例句:先治其国A.欲诚其意者B.非恶其声而然也C.犹其有四体也D.贼其君者也【解析】 C项,代词,他。A、B、D项和例句均为代词,他的。11.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C )A.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B.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C.治天下可运之掌上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解析】 C项为省略句,其他三项为介词结构后置句。12.下列有关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礼记》中记载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及思想学说,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行教养,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影响。B.大学:古代指研究国家和社会管理的学问,相对于小学。小学是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C.孟子,名轲,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D.四端:是儒家称应有的四种德行,即: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解析】 孟子不是政治家,是教育家。【语言文字运用】语言建构与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12-/12
优选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生“修身”,他主X并践行的做人要做君子、不做小人,成为儒家对后世的遗嘱。只要是中国人,即使不通文墨,甚至________,也乐于被人称为君子,而绝不愿意被人看作小人。由此,儒家的遗嘱,也就变成了整个中国文化的主要遗嘱。其实,孔子完整的人生规划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一辈子下来,不但治国、平天下的目标自己没有达到,而且讲给别人听也等于对牛弹琴。十余年奔走于一个个政治集团之间,并无成效。回来一看,亲人的离世使“齐家”也成了一种自嘲。最后,他唯一能抓住的,只有修身。因此,他真正实践了、可让别人信赖的结论,也只有这一条。( ),没想到,竟变成了终点。不错,做人,是永恒的起点,也是永恒的终点。因为与人人有关,所以能够代代感应,成为有效遗嘱。做君子、不做小人,这是一种永不止息的人格动员,它使多数社会成员经常发觉自己与君子的差距,然后________,产生对________的向往。人生就是一个不断“修身”、锻铸人格的过程,而“即时打造、批量生产”的“君子”,肯定________。1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D )A.目不识丁 择善而从 高山仰止 名不副实B.不学无术 择善而从 高山景行 盛名难副C.不学无术 见贤思齐 高山仰止 盛名难副D.目不识丁 见贤思齐 高山景行 名不副实【解析】 ①目不识丁:形容人不识字。不学无术:没有学问,没有能力。横线后面是“也乐于被人称为君子,而绝不愿意被人看作小人”,应选“目不识丁”。②择善而从:指采纳正确的意见或选择好的方法加以实行。见贤思齐:看到德行高、才学好的人就想向他看齐。语境中有“经常发觉自己与君子的差距”,故选“见贤思齐”。③高山仰止:比喻道德崇高,令人仰望。高山景行:指崇高的德行。此处用哪个词都可以。④名不副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不相符;有名无实。盛名难副:名望很大,而实际情况难以和名望相称。语境中有“即时打造、批量生产”,故选“名不副实”。1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C )A.治国、平天下的目标不只是自己没有做到,讲给别人听也等于对牛弹琴。-12-/12
优选B.治国、平天下的目标不但自己没有达成,别人听着也等于对牛弹琴。C.治国、平天下的目标不但自己没有达到,讲给别人听也等于对牛弹琴。D.治国、平天下的目标不只是别人听着等于对牛弹琴,自己也没有做到。【解析】 A项中,“目标”和“做到”不搭配;B项“别人听着也等于对牛弹琴”与前一分句主语不一致;D项中,递进关系错误,应该前后句子颠倒一下。原文中,“治国、平天下的目标”应该放在“不但”之前。1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A.“修身”本是他规划的起点B.他规划的起点本来是“修身”C.作为他规划的起点的“修身”D.“修身”作为他规划的起点【解析】 联系上文,本句的主语应是“修身”,排除B、C两项,联系下文,“没想到,竟”,可见意思发生了转折,C、D无转折意味,排除C、D两项。-12-/12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