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一、兼爱第六单元《墨子》选读
作者简介墨子(约前468—前376),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教育家、学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名翟,相传原为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曾学习儒术,因不满其烦苛的“礼”,另立新说,聚徒讲学,成为儒家主要的反对派之一。他的“非攻”思想体现了当时人民反对掠夺、战争的意向。他的“非乐”“节用”“节葬”等主张,是对当权贵族“繁饰礼乐”和享乐奢侈生活的抗议。他提出“尚贤”“尚同”的政治主张,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反对贵族的世袭制和儒家的亲亲尊尊,试图用上说下教的方法,“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乱者得治”。探究了知识和逻辑等问题,制定了作为认识真理准则的三表,强调善与用,志与功的统一。弟
子很多,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教育目的,尤重艰苦实践,服从纪律。其学说对当时思想界影响极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其体系中的“非命”“务实”的观点为后学所发展,而其中有关宗教迷信的形式,则为他们所克服。现存《墨子》53篇,是研究墨子及其学说的基本材料。
背景扫描因连年战争,社会动荡不安,面对残酷的社会现实,经过长时间艰苦的探索与实践,墨子终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生观,即“行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兼爱中》),实现“兼相爱,交相利”、国泰民安的理想社会。
单元导读本单元内容有三节。《兼爱》宣扬“兼相爱、交相利”(不分亲疏厚薄地互相关爱、互相使对方得利)。墨子认为,自爱而不相爱是天下祸篡怨恨的根源,“兼相爱、交相利”则是消除祸篡怨恨的妙药。《非攻》认为“亏人自利”是不仁不义之举,而攻打别国是最大的不仁不义,因为它给人们造成的伤害最大。《尚贤》认为崇尚有才德的士是国家政治的根本,治理天下应该崇尚和任用有才德的人。这三篇文章的主题在墨子的思想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且富有现实意义。
预读先学多读厚积精读研析内容索引
预读先学
释文题知文明理“兼爱”是墨子的基本思想,所谓“兼爱”就是跳脱自爱的狭小圈子,一律平等、不分亲疏厚薄地互相关爱。墨子寻求世乱的根源,将它归结为一种自私的爱,即自爱而不相爱。因而墨子对症下药,指出消除这些混乱的灵丹妙药就是“兼相爱、交相利”,即“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如果这样,就能出现墨子所向往的“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的太平世界。
《兼爱》应该是墨子讲学的记录。就严密的逻辑和清晰的层次而言,它不愧是当时的杰作。墨子务求把意思说得清楚明白,因此,一方面努力追求语言的浅显、逻辑的严谨和结构的层次感,一方面又不避絮叨。这种絮叨有时候令人生厌,可是在先秦诸子中倒也自成一格,给读者一种别开生面的阅读体味。周作人曾引用钱振锽(huánɡ)《名山小言》中的一段话,说:“文章有为我、兼爱之不同。为我者只取我自家明白,虽无第二人解,亦何伤哉,老子古简,庄生诡诞,皆是也。兼爱者必使我一人之心共喻于天下,语不尽不止,孟子详明,墨子重复,是也。”
明主旨本课所选几段文字层次井然地阐述了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主张。墨子从探究世乱的根源入手,从反面证明了“兼相爱、交相利”的必要性,然后对症下药,指出治乱的灵丹妙药是“兼相爱、交相利”,并具体阐述了什么是“兼相爱、交相利”和实施“兼相爱、交相利”的社会效果,从正面证明了“兼相爱、交相利”的重要性,最后又紧扣社会现实,言明了统治阶级对“兼相爱、交相利”的态度,并具体分析了产生这种态度的原因,从而告诉人们只要统治者喜欢“兼相爱、交相利”并把它作为处理政事、指导行动的准则,就一定能真正做到“兼相爱、交相利”。
语言积累1.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贵必敖贱通“_____”,_____②既以非之通“____”,______③天下之难物于故也通“___”,______④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通“_____”,____________⑤苟君说之通“___”,______⑥教驯其臣通“__”,_____⑦破碎乱行通“_____”,______傲轻视已已经迂迂远辨分别、辨别悦高兴训训练萃聚集
(2)一词多义恶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___________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_______________动词,憎恶形容词,不好的
(3)古今异义①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a.连词,表示因果关系。b.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②是以不惮举其身以贼人之身古义:________今义:偷东西的人;做大坏事的人(多指危害国家和人民的人);邪的,不正派的;狡猾;副词,很,非常。用来……的,拿来……的。残害。
③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古义:___________今义: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跟它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成立。④特上弗以为政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认为。虽是这样。以,按照;为,处理。
⑤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古义:_________今义:a.很坏的行为;犯罪的事情(跟“善”相对)。b.凶恶;凶狠;凶猛。c.恶劣。⑥士闻鼓音,破碎乱行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破成碎块;使破成碎块。不好的。破,人群分散,行列混乱;碎,通“萃”,聚集。
⑦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古义:__________今义:a.方位词,左和右两方面。b.动词,支配、操纵。c.方位词,用在数量词后面,表示概数。d.副词,反正。⑧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侍卫人员。从,跟随;而,而且。
(4)虚词归纳①然然,乃若兼则善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___________②其视人之国若视其国:____________是其故何也:_________________③以以此为事者也:_________以不相爱生邪:___________动词,表应答,相当于“是的”代词,这样代词,自己的语气助词,表反问介词,把介词,因为
④所以仁人之所以为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之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___________是以仁者非之:__________此何难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独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__________今诸侯独知爱其国:_______________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____________固定格式,表示“用来……的”“拿来……的”固定格式,表示“……的原因”助词,的代词,它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副词,独自副词,唯独,只副词,难道
2.词类活用(1)必兴天下之利:____________________(2)是以不惮举其身以贼人之身:__________________(3)强必执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富必侮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贵必敖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动用法,使……兴名词作动词,残害强:形容词作名词,强大的人。弱:形容词作名词,弱小的人富:形容词作名词,富足的人。贫:形容词作名词,贫困的人贵:形容词作名词,社会地位高的人。贱:形容词作名词,社会地位低的人
(6)诈必欺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今若夫攻城野战:_____________________(8)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韦以带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诈:形容词作名词,不诚实的人。愚:形容词作名词,敦厚的人名词作状语,在郊野牂羊之裘:名词作动词,穿母羊皮的袄。韦:名词作动词,用皮带子来系名词作动词,吃一顿饭鼓: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前进
3.特殊句式(1)然则察此害亦何用生哉?_____________(2)是以不惮举其国以攻人之国。_____________(3)何以易之?_____________(4)韦以带剑。_____________(5)入以见于君。______________(6)出以践于朝。______________(7)是其故何也?_____________(8)此何难之有焉?_____________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
4.语句翻译(1)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人拿来作为自己的事业的,一定是为天下人兴办有利的方面,为天下人除去有害的方面,仁人就是拿这作为自己的事业的。天下所有的祸害、篡夺、仇怨、憎恨,它们所以产生,都是因为人跟人不相爱,因此有仁德的人反对它。
(3)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为之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了一年,满朝臣子,又黑又瘦。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国君喜欢这样,臣下就能够做到。给人利益的人,人也跟着给他利益;憎恨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憎恨他。兼相爱、交相利做起来有什么困难呢?只不过是国君不按照这一准则来处理政事而士不实行这一准则的缘故啊。
名言警句文本名句1.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2.兼相爱、交相利。3.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4.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
文外名句1.官无常责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2.无言而不信,不德而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3.天欲义而恶不义。
精读研析
要点突破1.文章在逻辑推理、论证过程中有什么特点?答案答案文章首先摆事实,列举存在的种种祸害,然后指出产生这些祸害的原因是“以不相爱生”。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一现状呢?随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兼相爱、交相利。”最后,对统治者所说的“兼相爱”是迂远难做的事,引用历史事实,进一步指出,只是“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文章逻辑推理严密,结构极富层次感。
答案要理解“兼爱”的思想内涵,首先可以从字面入手。墨子并不像其他学派那样单纯谈爱,或是像儒家谈仁爱,而是在前面加了一个“兼”字。“兼”字除了有“加倍”“广”和“全”的意思,还有“一方对另一方兼而有之”的意思。然后,从内容上理解。墨子将《兼爱》中提到的“兼相爱”与“交相利”联系起来。在墨子看来,“兼爱”是指一方对另一方的付出,所以,所谓“兼爱”,就是包含平等、博爱与相互友爱的意思。墨子认为,要让不平等双方彼此产生爱,必定是高贵的、强盛的一方将理解、宽容以及援助更多地给予卑贱的、弱小的一方,让卑贱的弱小的一方的生活处境得到改善。因此,“兼爱”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努力做到出身高贵的爱护出身低贱的,强大的爱护弱小的。“兼爱”实质上反映的是贫弱者的心声,带有鲜明的平民色彩。2.如何理解墨子“兼爱”的思想内涵?答案
3.文章引用晋文公、楚灵王、越王的事例有什么作用?答案答案文章在后半部分引用这些事例是为了更好地论证君王不相爱是因为“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的现实,是文章讲道理之后通过事例的进一步论证,是为了把观点论述得更清楚、更明了。同时也体现了逻辑的严谨性,引用这三个事例也充实了文章的内容,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
4.如何评价文章在论述过程中的“繁笔”?答案答案墨子为了把道理讲得透彻明白,在论述过程中不厌其烦地使用“繁笔”,文章看似啰嗦,其实这是墨子文笔的特点。“文章有为我、兼爱之不同。为我者只取我自家明白,虽无第二人解,亦何伤哉,老子古简,庄生诡诞,皆是也。兼爱者必使我一人之心共喻于天下,语不尽不止,孟子详明,墨子重复,是也。”清光绪年间的钱振锽《名山小言》中的评价应该是相当精准的。
延伸探究你对“兼相爱、交相利”有何看法?谈谈它给你的启迪。答案
答案有的人在别人休息时或安静学习时大声谈论,有的人为了求快,打饭或看病时喜欢插队。这些人就属于那种自爱而不知道相爱的人。人应该从只知道自爱而不知道相爱、只知道自利而不知道利人的褊狭中超脱出来,由此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
多读厚积
提示作者立足于原材料,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自己的疑问,确立了文章论述的方向。[思悟亮点](1)作者开篇为何要提出自己的疑问?提示兼 爱①我有个疑问:油漆工为什么要费时费力去修补船上的洞?(1)
②船主没有要求,他和船主之间的协议不过是漆船而已,船主也只支付了漆船的报酬。③因为油漆工选择生活在一个关爱别人如同爱自己一般的社会里。油漆工正在成为如甘地所述的“成为你希望看到的变化”的社会的一员。
提示墨子“兼爱”的灵魂就是为人类谋福祉,不分彼此、亲疏。[思悟亮点]④回望墨子的教义,我们会发现,墨子“兼爱”的灵魂就是为人类谋福祉,不分彼此、亲疏。(2)(2)第③④段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提示
⑤墨子认为,“兼爱”是治愈社会疾病的良药。个体必须不分彼此地关心他人的利益,无论他们是否相识(血缘关系,工作关系……)。只有这样,确知别人也会担心自己,社会其他成员都是安全的,一个人才能在社会里轻松地获取安全感。⑥尽管孔子和墨子的观点常有分歧,甚至有激烈的辩论,但他们都赞同道德的天堂和对待生活的务实态度。孔子有一条出名的法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弟子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提示社会各成员之间应该互相团结,诚实相待,不应因为亲疏关系不同就有所不同。与下文“帮助别人也就是间接帮助你的家人和朋友”照应。[思悟亮点]⑦孔子和墨子的一个显著不同在于,孔子相信对家人和朋友的义务先于对社会的,墨子却未曾对社会成员加以区分。在这一点上,我认同墨子。因为,稳固的社会以成员间的团结为基础,个体不应该在帮助家人、自己和其他人之间存在区别。(3)假如你对家人、朋友诚实却欺骗了陌生人,那么就算不被你欺骗,你的家人和朋友也会被行为如你的别人所欺。(3)画线句子的含意是什么?这和下文哪句话相照应?提示
⑧这么做所带来的回报不一定总能直接体现。从哲学的角度,帮助别人也就是间接帮助你的家人和朋友。⑨作为个体,我们总是关心自己和所爱的人多些,但我们的生存条件不允许我们时时刻刻保护在他们的身边。唯一的出路是,生活在以“兼爱”为准则的社会里。只有这样,个体在关爱他人时,才能确保自己和自己关爱的人也能得到很好的照顾。⑩故事里的油漆工,注意到了船上的洞,他面临着这样的选择:只做该做的油漆活儿,或者采取措施帮助船主这个社会成员而不要求额外的回报。因为这样不偏不倚的行动,他救了船主的孩子,也得到了报酬。
⑪假设一个人走在街上,注意到了一个可能会造成事故甚至伤亡的障碍物,接下来就要面临一个选择。如果选择生活在以“兼爱”为准则的社会,那么花上几秒移开障碍物;如果觉得这不关我的事,这不是我的职责范围,我做了也没好处,那么就可能有人受伤。而有一天,你自己也会因同样的事受伤。提示语言平实通俗,逻辑性强。(4)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提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