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一为政以德名师导航内容感知孔子的社会政治理想是建立一个人伦有序、重礼、融洽、和谐的社会,因此他要求以德治国。在孔子看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统治者只要实行德政,就能受到人民拥戴。为此,孔子反对对人民进行横征暴敛和严刑杀戮:“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孔子认为,“德”不仅可以调解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矛盾,而且可以协调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内部的关系,甚而至于可以用来处理邦国之间的关系:“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基础梳理一、重要字词1.字音字形颛臾(zhuān)社稷(jì)虎兕出于柙(sì)(xiá)龟玉毁于椟中(dú)聚敛(liǎn)偃(yǎn)2.通假字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通“拱”,环抱,环绕)道之以政(通“导”,训导)道千乘之国(通“导”,治理)无乃尔是过与(通“欤”,语气词)3.重要词语齐之以刑(整治,整顿)有耻且格(至,来。这里指内心归依心悦诚服)子适卫,冉有仆(适:往,到。仆:驾驭车马,赶车)子曰:“庶矣哉!”(众多)求!无乃尔是过与(责备)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增加)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收成)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亲近)使民敬、忠以劝(努力)举善而教不能,则劝(任用)尚德哉若人(崇尚)4.词类活用曰:“富之。”(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富裕)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充足)敬事而信(敬: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对……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信:名词活用为动词,恪守信用)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动词使动用法,使……来)既来之,则安之(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安定)5.成语积累既来之,则安之: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定下来。分崩离析: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祸起萧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鸣鼓而攻之:比喻宣布罪状,加以声讨。4用心爱心专心 二、特殊句式1.判断句非吾徒也……是社稷之臣也2.宾语前置求!无乃尔是过与何以伐为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3.介宾短语后置为政以德道之以政,齐之以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季氏将有事于颛臾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季氏富于周公季康子问政于孔子临之以庄,则敬4.省略句昔者先王以(之)为东蒙主三、文学常识《论语》记录孔子的言论大致上有四种体式:(1)用“子曰”开头直录其言论,可称格言体,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君子乎?’”(2)先指出问者和问题,再录孔子的回答,可称答问体,如“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3)跟特定的对象展开谈话,超出一问一答的模式,可称对话体,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4)就一件事比较详细地阐述自己的意见,可称议事体,如《荷■丈人》。四、《论语》名句识记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句段剖析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剖析:这句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根本原则。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2.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剖析:在此,孔子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孔子认为,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这反映了道德在治理国家时有不同于法制的特点。但我们也应看到: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重视道德是应该的,但却忽视了刑政、法制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又表现出了孔子思想的局限性。3.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剖析:孔子所言,主要是对国家的执政者而言的,是关于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他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要求统治者严肃认真地办理国家各方面事务,恪守信用;节约用度,爱护人民;役使百姓应注意不误农时。这是治国安邦的基本点。4用心爱心专心 4.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剖析:这段话集中反映出孔子的反战思想。孔子不主张通过军事手段解决国际、国内的问题,而希望采用礼、义、仁、乐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是孔子一贯的思想。此外,孔子还提出了“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朱熹对此句的解释是:“均,谓各得其分;安,谓上下相安。”这种思想对后代人的影响很大,甚至成为人们的社会心理。5.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剖析:有若的话反映了儒家学派的经济思想,其核心是“富民”。鲁国所征的田税是十分之二的税率,即使如此,国家的财政仍然是十分紧张的。这里,有若的观点是,削减田税的税率,改行“彻税”即什一税率,使百姓减轻经济负担。只要百姓富足了,国家就不可能贫穷。反之,如果对百姓征收过甚,这种行为必将造成民不聊生,国家经济衰退的后果。这种以“富民”为核心的经济思想有其值得借鉴的地方。6.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剖析:孔子主张“礼治”“德治”,这不单单是针对老百姓的,对于当政者仍是如此。当政者本人应当庄重严谨、孝顺慈祥,老百姓就会对当政的人尊敬、尽忠而又勤勉努力。结构图解季氏将伐颛臾审美鉴赏高超的论辩艺术《季氏将伐颛臾》通过记叙孔子与学生关于“季氏将伐颛臾”的谈话,表现了孔子反对武力征伐,而重视教化、以德服人的思想观点。文章篇幅不长,但却表现出了高超的论辩艺术。文章开始,当时为鲁国大夫季康子家臣的冉有、子路把“季氏将有事于颛臾”的消息报告给他们的老师孔丘,老师马上针对此事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先简单而严肃地指出学生有责任:“求!无乃尔是过与?”紧接着给他们讲清不能伐颛臾的道理:它是东蒙之主,处邦域之中,是社稷之臣。然后反问:“何以伐为?”这是对话的第一个层次。冉有见先生如此严肃地责问,赶忙申辩,说自己不欲,而主人欲之。对此,孔子先引用古人关于任职的论述,从辅助者的作用方面予以反驳,并自设比喻:“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指出他们不能阻止季氏征伐,责任不可推卸。这是对话的第二个层次。接着第三层,首先冉有干脆把为何伐颛臾的理由和盘托出:颛臾城固,且距季氏私邑费地很近,今不取,将来必成为季氏子孙之患。从这个理由看来,两个学生至少是赞成征伐的,与先前所说“不欲”矛盾,于是孔子针对这种不光明磊落的两面派态度严厉斥责:“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并明确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还将两个学生辅助季氏的相反景况与之对比,结尾一针见血地揭示出季氏攻打颛臾的根本目的在于篡夺鲁国的政权。4用心爱心专心 孔子谈话,面对的是自己的弟子,冉有、季路对先生的思想主张当然胸中有数,然而其言行却违背了先生的旨意。在先生看来,理应严肃批评,耐心教育,因而孔子采用了摆事实、引古语、作比喻、讲道理、作对比等论辩方法,并多用排比、反问句式,言谈雄辩有力。虽然所谈之事孔子先前并不知道,谈话的主动权掌握在学生手里,但是由于有“韦编三绝”的治学功夫,胸有成竹,后发却也能制人。孔子在与其弟子的论辩中表现出的论辩艺术真可谓高超不凡,至今仍值得我们研读品味。合作探究【问题】孔子,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而且影响了世界。作为一位先贤圣哲,他不仅得到了中国的纪念和尊重,而且也得到了世界的纪念和尊重。可是,对于这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你了解他的生平吗?你了解他的思想性格以及伟大的品德吗?请以“走近孔子”为话题,进行一次探究活动。导思:对于孔子,前人已经有了大量的书籍记载,为我们真实地了解孔子的生平、思想,认识其为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探究:第一步,购买或者借阅《史记》《孔子家语》,搜集有关孔子生平的研究资料。第二步,阅读《史记》中“孔子世家”部分以及《孔子家语》,同学之间互相合作,扫清词句障碍,疏通文意。第三步,进一步研读《孔子世家》《孔子家语》以及有关孔子生平的研究材料,摘录孔子生平大事,了解孔子的远大理想、政治主张,概括孔子的思想性格,做成卡片。第四步,利用卡片,画出孔子生平大事年表。第五步,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了解孔子生活的时代特征,初步感知孔子思想产生的必然性、进步意义及其局限性。第六步,写一篇不少于1500字的有关孔子的小传,总结自己对孔子的认识。4用心爱心专心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