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高中语文 / 教学同步 / 统编版(2019) / 必修下册 / 第八单元 / *六国论 /苏洵 /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16.六国论 (2) 课件

还剩 5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六国论 导入苏洵,号老泉。《三字经》有言:“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说的就是苏洵在二十七岁时才刻苦攻读,博览全书,潜心专研。由于他下笔顷刻数千言,语言晓畅,雄辩有力,深得欧阳修的赏识。嘉祐年间,欧阳修把他写的22篇文章推荐给朝廷,一时名动京城,文人竞相模仿。因此苏洵把自己的文集命名为《嘉祐集》,课文《六国论》就选自《嘉祐集·权书》。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六国论》,看看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是如何评论六国灭亡的。 文学常识1.文体:论,是古代散文的一种文体,以论证为主,要求善于析理。分为两种:(1)政论:主要用于发表作者对于时政的见解和主张。(2)史论:通过评论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为当时统治者提供治国借鉴。2.《六国论》属于政论还是史论?史论。 检查预习读准字音读清断句 赂lù秦六国互丧sànɡ率shuài赂秦耶yé小则获邑yì思厥jué先祖父暴pù霜露无厌yàn草芥jiè下咽yàn与yǔ嬴而不助五国洎jì牧以谗诛革灭殆dài尽当tǎnɡ与秦相较或未易量liánɡ悲夫fú为wéi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xuē月割苟ɡǒu以天下之大 注意断句“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用“非”否定后两种情况)“较/(比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这)/实(实际上)百倍”“思/厥(其)先祖(祖辈)/父(父辈)”“而犹有可/以(能够凭借)不赂而胜之之势” 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秦赵魏韩楚燕齐 整体感知,理清文路二读,理清文路第一部分:(1)提出论点;第二部分:(2、3)以历史史实论证论点;第三部分:(4、5)总结历史教训,点明写作目的。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兵器原因都介词,因为保全,形作动疏通第1节 六国破灭弊在赂秦(1)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2)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总分理清结构——第1节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凭着,用小(大)的方面,形作名得到的土地。它的实际数目,那实际上最大的欲望。固:本来其祖辈和父辈暴通“曝”,冒着以有:才有以:相当于“而”视:看待,对待举:拿以:来予:给然后:这样以后疏通第2节那么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既然这样,那么通“餍”,满足弥:更加颠覆:国家灭亡。固:本来。决定愈:更加侍奉得:得当,适宜,对之:代词 对比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秦:攻取所得――受赂所得诸侯:赂秦所亡――战败而亡态度:得之难――割之易处境:一夕安寝――秦兵又至矛盾:地有限――欲无餍结果: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薪不尽——火不灭引证固不在战不战强弱胜负已判至于颠覆,理固宜然。理清结构——第2节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疏通第3节最终灭亡结交,亲附已经起初名作动坚持道义虽:虽然功效才速:招致战于秦:与秦作战两次使……退却。因为终:坚持到最后。形作动殆:几乎际:时候智力:智谋和力量的确,确实洎:等到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锋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不行:不去向:以前;使:假如数、理:命运当:通“倘”,倘若,如果;较:较量,抗衡。或:或许;易:轻易;量:确定,估量。疏通第3节 不赂者以赂者丧齐与嬴而不助五国燕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牧以谗诛用武不终盖失强援不能独完终断灭亡在所难免智力孤危战败而亡理清结构——第3节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以:用封:分封事:侍奉以礼相待,名作动劫:胁迫,挟持为……所:被动日月:天天、月月,名作状为:治理。积威:积久而成的威势。以:以致于:比。犹:仍,还之:代秦国。之:的。苟:如果自取下策。故事:旧事,成例。是:这。下:下面。从:蹈,跟随。疏通第4、5节 研习第4、5节第四节末句“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即不要赂秦)概括了六国破灭的历史教训,从这篇文章的题目和内容来看,本文可以结束了,然而作者又写了第6节,是否多余?如何理解?“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这句话一语双关,似乎是在批评六国的“为国者”,其实是在告诫北宋“为国者”,这就把对历史的评论自然地转到现实上来。 北宋建国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和五代军人乱政,实行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将军权完全收归中央,造成了军事上的衰势。北宋建国后一百年间,与契丹、西夏作战60余次,败多胜少,到苏洵所处的时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20万两,绢30万匹;向西夏纳银10万两,绢10万匹,茶3万斤。这样“陪邻”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苏洵正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撰写《六国论》的。时代背景 弊在赂秦赂秦力亏不赂者以赂者丧数量上程度上道理上齐亡之事实燕亡之教训赵亡之悲剧(总分)(第一段)(总分)(第二段)(总分)(第三段)(过渡)(分总)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第四段)(引古)(递进)毋从六国破亡之故事(第五段)(讽今)(并列)总结:论证结构 论证方法“古人云:……”引证法加强论证说服力六国灭亡史实例证法证明观点正确性秦与六国、六国之间的对比对比法证明破灭必然性因果论证(第一段)比喻论证(第二段)假设论证(第三段) 字词回顾 古今异义其实百倍那实际情况实际上思厥先祖父祖辈父辈指父亲的父亲后秦击赵者再两次表示又一次始速祸焉招致指速度快可谓智力孤危智谋和力量为一个词,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六国破灭之故事前例、旧事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古今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到了……的地步(程度)\表另提一事灭亡\翻倒;用阴谋从内部推翻合法的政府六国破灭灭亡\幻想或希望落空然后得一夕安寝这样之后\连词刺客不行不去(刺秦王)\不可以,不被允许今古古今异义 暴霜露“暴”同“曝”,冒着暴秦之欲无厌“厌”同“餍”,满足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当”通“倘”,如果通假字 日割月削名~状,一天天的、一月月的。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形~名,小(大)的方面义不赂秦名~动,坚持道义。不能独完形~动,完整地存在,保全李牧连却之动使动用法,使……退却;击退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形~动,坚持到最后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名~动,礼遇,礼待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名~动,自取下策词类活用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所亡者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丧失,丢失,动词。灭亡,动词。一词多义以荆卿为计邯郸为郡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为国者无使为作为,动词成为,动词被,介词治理,动词 一词多义六国破灭薪不尽,火不灭灭亡,动词熄灭,动词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并力西向以前、向前,副词朝着,动词非兵不利而秦兵又至矣斯用兵之效也名词,军队名词,军事、战争名,武器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始速祸焉才,副词起初,副词终继五国迁灭惜其用武而不终也终于,副词坚持到底,动词较秦之所得此言得之诚不得已得到,获得,动词适宜,得当,形容词能,能够,动词 不赂者以赂者丧秦以攻取之外以地事秦洎牧以谗诛至丹以荆卿为计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天下之大,以有尺寸之地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由于、因为,介词凭借,介词把,介词因为,连词用,介用,介凭借,介而,连而,连来,连 1.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2.洎牧以谗诛3.举(之)以予人4.至丹以荆卿(刺秦)为计5.赵尝五战于秦被动句被动句省略句,省略宾语省略句,省动宾短语介宾短语后置特殊句式 谢谢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