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谏太宗十思疏》导学案成武一中高一语文组樊爱美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作者的观点及理想的政治境界。2、掌握文言实词“安、信、求、治”和文言虚词“以、哉、所”的意义和用法。3、注意古今词语“元首、得志、知足、何必、根本、虚心、骨肉”等词的用法。4、学习古人“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纳下”的治国思想及为人之道。能力目标:1、培养对文言文的感悟、诵读和背诵能力。2、学习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培养说理能力。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十思”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教学重点:1、诵读、领悟并背诵全文,并翻译难懂语句。2、学习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培养说理能力。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的观点及理想的政治境界。2、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重点介绍唐太宗和魏征“明君诤臣”的关系。
二:解题1.作者简介魏征:字玄成。唐朝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太宗时任谏议大夫、检校侍中。领导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书成,升任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魏征敢于犯颜直谏,所言多被太宗采纳。有诗文流传于世。2.写作背景本文是魏征于贞观十一年时写给唐太宗的奏章。太宗登基之初,励精图治,政策比较正确,国内出现了百姓富足、社会安定、国力渐强的“贞观之治”(历史上还有“成康之治”、“文景之治”、“康乾盛世”)。后来,太宗开始追求珍宝异物,兴建宫殿园囿,魏征便不断用前代兴亡的历史教训提醒他。这一年就连上四次奏章。本文为其中一篇。3.文体知识疏(shù):奏议的一种,封建时代臣子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奏议,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包括奏、议、疏、表、对策。三:检查预习: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求木之长浚源塞源载舟鸣琴垂拱壅蔽谬赏黜恶明哲戒奢以俭
四:查阅讨论,归纳重难点。(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2,必浚其泉源3,德不厚而思国之治4,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5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6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7,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8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9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10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11、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12、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13、信者效其忠(二)找出通假字并解释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2,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三)古今异义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2、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3、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4、则思三驱以为度 5、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6、凡百元首 7、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8、承天景命
(四)解释下列一词多义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盖:①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②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虽:①臣虽下愚,知其不可:②虽董之以严刑: 下:①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②臣虽下愚,知其不可:③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当:①盛夏之时,当风而立:②人君当神器之重: ③安步当dàng车:安: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 ②燕雀安知鸿之志哉: ③项王曰:“沛公安在?”: 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⑤不念居安思危:⑥则思知止以安人: (五)指出句中的词类活用并解释词语1、必固其根本2、德不厚而思国之治3、何必劳神苦思 4.鸣琴垂拱 5.君人者6、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7,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8、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9、亏无为之大道哉,10、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11、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12、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13、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14、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15、诚能见可欲 16、宏兹九德 17、居安思危 18、择善而从之
19、简能而任之 20、貌恭而不心服21、能克终者盖寡(六)虚词1、其(1)必固其根本(2)必疏浚其泉源(3)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4)则智者尽其谋(5)其为惑也终不解矣(6)其皆出于此乎(7)其可怪也欤2、之:①臣闻求木之长者②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③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3、 以:①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②虽董之以严刑。 ③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④则思无以怒而滥刑。4、而: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②则思谦冲而自牧: ③垂拱而治: ④子产而死,谁气嗣之:(七)课文中的成语居安思危:择善而从:垂拱而治:
正本清源:善始善终:心服口服。慎终如始: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人尽其才:劳身焦思:(八)、文言句式1。倒装句(1)宾语前置①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②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2)介词结构后置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2.省略句(下列各句中的括号表示省略了的成分)3.①()诚能见可欲②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③而况于()明哲乎④()载舟()覆舟,()所宜深慎⑤()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四:问题探究:1.第一段本段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2.第二段①在作者看来,国君要想“国之安”为什么要“积其德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②作者这里又是从哪里入手进行分析的?③这一段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3.第三段①这段主要写“十思”,要解决的问题是应该怎样去“积其德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那么作者这里提出了哪些告诫和要求?②这一段中与论点“国之安”相呼应的是哪一词语?做到“垂拱而治”要具备那些条件?君王按“十思”去做会有怎样的结果?
4.对全文结构和内容作简要小结5.请你谈谈,魏征说的“十思”在今天对我们有何借鉴意义?(二)写作特点分析1:本文主要运用了那些论证方法? 2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3:请说说这篇文章对你写作上的启示。(三)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分析了文章的思路,掌握了周到严密而又精辟的说理论证。但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此,更要懂得一些道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代名君唐太宗尚有不足之处,更何况我们普通人呢?唐太宗虚心接受了魏征的劝谏,创造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如果大家也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定会树立起光辉俊洁的人格。(四)、布置作业1.积累成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善始善终、垂拱而治、载舟覆舟、长治久安等,并从中任选三个写成一段话,不少于30个字。2.熟练背诵全文。(五)当堂检测(一)1.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木之长(cháng)者浚(qùn)其泉源B.虑雍(yōng)蔽正身黜(chù)恶C.克终者盖(gài)寡董(dǒng)之以严刑D.垂拱(gǒng)而治仁者播(bō)其惠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枚:加强自身修养B.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狩猎时网开一面以示有度C.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选拔有才能的人D.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老百姓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无以怒而滥刑B.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C.恩所加,则思无因以谬赏D.将有作,则思知止有安人
山峦为晴雪所洗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4.下列四组句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项王曰:“沛公安在?”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B.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D.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不求闻达于诸侯今治水军八十万众(二)阅读课文,完成5-9题(25分)5.下列加点的实词含义全不相同的一组是()A.臣闻求木之长者B.善始者实繁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春华秋实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叶徒相似,其实不同C.振之以威怒D.塞源而欲流长也振长策而御宇内流水不腐振臂一呼,应者云集源不深而望流之远6.下列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克终者盖寡B.根不固而求木之长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而况于明哲乎C.岂取之易守之难乎D.而况于明哲乎臣闻求木之长者青取之于蓝
7.下列加子翻译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国君掌握帝王的重权,处在天地间重大的地位。B.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历代帝王,接受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刚开始做得好确实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C.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竭尽诚心,就能联合敌对的势力;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生人。D.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虽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激,表面上恭顺但内心并不服气。8.下面对这两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提出了全文要阐明的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主旨。B.第一段用了两个比喻,先从正面喻证治国必积德,再从反面说明德不厚国不可长治久安。C.第二段以历代帝王为例说明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的道理。D.第二段指出了历代帝王不能善始善终的根本原因是忽视了人民的力量。9.翻译下面的句子(1)
、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2、)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3)、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心不服。(4)、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5)、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三)名句默写(1)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 。 (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3)诚能见可欲,-------------;将有作,—————;念高危, --------------;惧满溢,————————;乐盘游---------------------;忧懈怠------------ ;虑壅蔽,---------------;想馋邪,----------------;恩所加,-----------------;罚所及,---------------。。(六)拓展延伸:课本素材运用1:
魏征,字玄成。唐朝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太宗时任谏议大夫、检校侍中。魏征敢于犯颜直谏,魏征一生上疏言事二百多次,所言多被太宗采纳。据史载:贞观十七年,魏征病卒。太宗自制碑文,并为书石。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从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一代忠臣魏征,为使唐王朝长治久安而敢于直谏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敢于直谏,是一种执着,一种操守,居其位,必谋其政,孔子说得好:“陈力就列,不能者止。”魏征,代表着一种精神,成为了一个象征。2:魏征“十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十思”的核心内容是居安思危、正己安人,以达到“治平天下”的目的,但具体又有所侧重。它大体上是每两句成对,两句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密切,因而可归纳为五个方面:一是“知足”“知止”(克制物质欲望),不奢纵扰民;二是“谦冲自牧”,不骄傲自满;三是“慎始敬终”,不好逸无度;四是“正身黜恶”,不受蒙蔽利用;五是赏罚公正,不凭个人喜怒。徐此之外,又有“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两条,也应包括在“治平天下”的条件之内,因为选能择善权在人君。但这两条与“十思”性质不同,做到“十思”,才能选能择善。果能做到“十思”,“宏兹九德”,选能择善,那么,政治前景一片光明:(从秉性气质、品格能力区分)智、勇、仁、信四种人各尽其长,(从职役划分)文、武两类人各尽其用。人君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3: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即使君子,也难免有过,不同的是“过也,人皆见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而已。古代帝王置谏官,自己有了错误,臣下可以进谏。帝王,自以为是“天之子”,富有四海,臣服万民,行为万世师,言作万世法,坐在高高的宝座上,俯视—切,能倾听逆耳之言,采纳美芹之献的,历史上并不多见。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也有少数聪明一点的,为了坐稳江山,笼络人心,也能从谏如流。有圣君,有贤臣,使政治稳定,国泰民安,历史上称为太平盛世。像唐太宗与魏征,就是一例。而最突出最典型的,要数邹忌与齐威王了。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多少忠臣义士,赤心耿耿,尽忠进谏,结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悲惨的故事,千古流传。:4:和平时代,我们往往麻痹大意;一帆风顺时,我们很少想到困难之处。人生道路,又怎么会平坦笔直?魏征就告诫过唐大宗,“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可用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等话题)5: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在贞观初年,他鉴于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在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多次上疏进谏,使太宗猛醒,文章力劝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太宗看后感到很惭愧,表示要从谏改过。本文《谏太宗十思疏》,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并创造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处事公平平似水,为官廉洁洁如冰。人心如秤称量谁轻谁重,民意似镜照出孰贪孰。三退赏赐,这是晏婴的廉洁;“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拒受黄金,这是杨震的廉洁;秉公执法,铁面无私,这是包拯的廉洁。他们用自己的一生,精彩的诠释了廉洁的内涵。由此可见,廉洁对于个人,就是人格的支撑点,人性的闪光处。6:、从善如流,勇于纳谏,是人们对统治者、领导者的期待。然而,“忠言逆耳”“善言不美”,真正能听得进善言的人,必然是有极高修养的人、胸襟开阔的人、真正为民谋福利的人。因此,考察一个人是否敬业为民,关键要看他是否能听得进批评的“善言”,反对的“信语”。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