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高中语文 / 教学同步 / 统编版(2019) / 必修下册 / 第六单元 / *变形记(节选) /卡夫卡 / 变形记_教案1

变形记_教案1

  • 2022-02-23
  • 5页
  • 40 KB
还剩 1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变形记教案1教学目的:1.认识小说所揭示的西方现代社会“现代人的困惑”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人的生存问题。2.了解并领会小说寓真实于荒诞的隐喻表现手法。教学设想:1.认识小说所揭示的西方现代社会“现代人的困惑”问题,是重点和难点。2.要领会寓真实于荒诞的隐喻表现手法,学习细节描写的真实细致。3.内容理解加讨论问题方式,为较合适的教学方法。第一课时一、导入1.曹雪芹在自题《红楼梦》的绝句中写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2.卓别林《摩登时代》中所演的在机器大生产中加式流水线上,变异为机器的工人形象。3.从卡夫卡在《城堡》中借K之口说的要“残酷地镇压不利于完成任务的一切”说起,简介卡夫卡的生平和创作情况:1883年至1924年,命短;痛苦的情感生活――三次订婚,又三次主动解除婚约,没有自己的家庭;银行小职员,对工作感到十分痛苦,但又不得不去;勤奋地写作,几乎隔绝社会上的交往;为艺术而献身;影响巨大,成就卓著,是现代派表现主义大师;三部长篇。二、默读全文,理清全文思路情节:一、初变甲虫,家人的反应二、清理房间,格被驱打三、将被丢弃,绝食死去态度与心情:格里高尔:1.惶恐、回忆2.忍受痛苦3.绝望 秘书主任:惊骇、逃走父亲:1.恼怒、驱赶2.打击3.厌弃母亲:1.惊骇2.躲避`昏厥3.冷漠妹妹:1.关心2.生气3.厌弃三、仔细体会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的“艰难”1.翻身的艰难(他试了大约一百次,不管他怎么使劲扑向右边,腿怎么拼命的挣扎,摆荡后仍是仰姿)2.求生的艰难:a.职业累人(长年奔波,睡眠不足,精神不佳,缺少朋友,不受尊重,压力很大)b.债务压力c.不公平的待遇(失业威胁)3.起床的艰难(注意一系列动词):“扒”(慢慢移向门口)“撂”“扑”“靠”“直”(休憩片刻,缓口气)4.开锁的艰难:a.用嘴转动钥匙(无牙齿)b.用下颚咬住钥匙(受伤:棕色液体流淌滴落)5.退回房间时的艰难。小结笔法:格里高尔艰难的开锁动作及其整个过程,作者卡夫卡是用慢镜头连放和放大镜描述的。四、研究格里高尔的人际交往(一)与公司同事的交往:1.老板(愤怒,不平等)2.、秘书主任(求人求情,唯恐砸饭碗)(二)与家人之间的交往:a.平时对工作,家人跟自己的认识不同(他们以为进了保险箱)。b.变形后,格里高尔遭嫌弃:父亲“嘘嘘”声驱赶(表厌恶);悬空颤抖被使劲推了一把得“救”,而且血流如注,跌进房里(需品味用词,不无讽刺)。c.变形前,支持妹妹实现梦想——父母连听都不愿意 提示:人与虫的差异,构成小说的戏剧性冲突。讨论:1.格里高尔的父母妹分别是什么样的人?父母庸俗实际。父残忍虚荣,责任感不强;母懦弱善良;妹聪明耐劳,善解人意,勇敢坚强,不无冷酷。2.格里高尔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诚实、本分、善良、忍耐、勤劳,很有责任感,爱家爱亲人,忠于职守,颇善解人意。即使变虫了,也不愿给亲人增添痛苦的一个小人物。第二课时一、讨论以下问题:1.为什么整个情节很荒诞,但读起来却能让人理解?(细节很真实,尤其是格的心理活动,让人觉得他虽是虫形,实是“人心”,而且对甲虫的习性和对格变形后的心理把握得准确,让人可信。)2.格里高尔为什么会变为甲虫?(这是文章的思想意义所在,是讨论问题中的重点,要注意延伸和拓展。根本原因是人性的丧失,人失去了自己本来应有的东西,就异化为非人了,而人之所以会丧失人性是由于: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的冷漠,人对自身的命运感到无法把握)3.如何评价家人对格的态度。(这是一个难题,也是卡夫卡对人类出的一份难以回答的试卷,它充分显示出卡夫卡的冷静和深刻,还有勇气)二、变形探究:题为《变形记》,此处“变形”一词很值得探究,它至少可以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1.小说主人公格里高尔生理上的变形。但格里高尔虽变形为甲虫,他内心依然保留着美好的人性,仍然记挂着工作,仍然为父母和妹妹操心,是为家庭着急、分忧,他的情感中充满了对亲人的关心、体贴之情。因此,从这一点上可以说格里高尔是虫形而人心。2.当时社会人们心理上的变形。 格里高尔形变而心未变,他的家人形未变却变了心。开始时家人对格里高尔还有所牵挂,但后来就变得十分冷漠,甚至要设法摆脱他,把他扫地出门。连身边最亲的人尚且如此,亲情变成仇情,更何况是社会上的陌生人呢?从这点上说,反映了当时的人们是人形而“虫”心。3.卡夫卡在这篇小说中运用的变形的艺术手法。此处“变形”是指卡夫卡采用一套有别于传统的叙述方式和技巧,通过变形把描写的客观对象加以“陌生化”的处理,让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披上一层奇异的色彩,以此来促使人们从不同角度重新思考同一事物,进而探究其本质。卡夫卡在作品中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的手法来表达他对社会、对人的思考,在荒诞的故事背后是并不荒诞的情感表达,寄寓的恰恰是卡夫卡对当时社会的深刻洞察和痛彻的思索。三、比较解读:《变形记》的深刻性在于尖锐地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现象,马克思对“异化”的解释是:物对人的统治,死的劳动对活的劳动的统治,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而反映“人的异化”现象的作品绝不只有《变形记》。1.以《促织》与《变形记》互为参照,作比较解读。《促织》是现实主义的作品,但蒲松龄在无意间已隐约触及到了“人被异化”的问题,成名之子作为人的时候没有价值,魂化为蟋蟀却有了价值,让这个山穷水尽的倒霉人家否极泰来。蟋蟀原是玩物,而作品中人却成了可怜虫,任由蟋蟀来主宰自己的命运。这种人与物间的不正常关系不也符合马克思所作的“异化”解释吗?而卡夫卡作为现代主义中表现主义的代表,是有意识地以变形手法,集中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社会中普遍的人成为非人,人被异化的现象。两部作品虽相隔两百多年,却遥相呼应,都揭示了在不合理的社会中“人的异化”的悲剧。2.以《守财奴》与《变形记》互为参照,作比较解读。《守财奴》中的葛朗台从箍桶匠发家,到最后爱财如命,视财胜命,为财亡命,成了一个变态的吝啬鬼,这是一个人被金钱异化的典型。由《守财奴》对“人被金钱异化”的描写来切入《变形记》的教学,也不失为一种思路。而且卡夫卡还曾说过一句颇耐人寻味的话:“巴尔扎克的手杖上刻着,我能摧毁一切障碍;而我的手杖上宁可写的是,一切障碍都在摧毁我。”比较“我能摧毁一切障碍”和“一切障碍都在摧毁我” 两句话,即能发现两位作家文学观、表现手法的不同:巴尔扎克作为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他是以自己的天才之笔、摧枯拉朽的气势批判社会中的不合理存在,他的整部《人间喜剧》多是如此;而卡夫卡则以表现主义的手法来表现“现代人的困惑”,人在现实中弱小得不堪一击,这正符合米兰·昆德拉所说的,卡夫卡所有作品都是表现“人在外部世界的规定下显得无能为力”这一主题。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