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小学语文 / 教学同步 / 部编版 / 二年级上册 / 课文(二) / 5 玲玲的画 / 【统编版】二年级上册5《玲玲的画》优课教学设计

还剩 5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5玲玲的画【教材分析】《玲玲的画》是一篇读后让人颇受启发的小故事,全文由玲玲和爸爸的对话展开故事情节,从儿童的视角表现儿童的生活,通过玲玲心理的变化,感悟到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围绕“玲玲的画”故事一波三折,激起读者的阅读欲望。课文一共9个自然段。第一至四自然段是故事的起因,玲玲画了一幅《我家的一角》,她看着自己的作品,非常得意。可就在得意之时,她不小心把画弄脏了。因为来不及重新画一张,所以又着急又伤心,哭了起来。第五到八自然段是故事的经过,玲玲在爸爸的指点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整张画看起来更好了,玲玲满意地笑了。第九自然段是故事的结尾,写了爸爸告诉玲玲做人做事的道理:好多事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围绕“画”,故事一波三折,要求学生在读好父女对话中,体悟人物的情绪变化,并用“得意、伤心、满意”三个关键词讲述这个故事。本课很多生字偏旁和字义有关,如:玲、详、幅、评、脏,可运用形声字构字特点识记。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渗透一些汉字文化,如王字旁表示美好的事物,“玲玲”是玉器敲击发出的声音。有两个生字读音易错,“幅”是二声;“端详”读本调,指端庄安详,“端详”读轻声,指仔细地看,课文中应读轻声。会写的字有10个,“幅、评、纸、报”是左右结构,“奖、另、拿、并”是上下结构,一个独体字“及”,一个半包围“画”。要特别关注“及”的笔顺,起笔应该是撇;“报”右半部分第一笔是横折钩;“纸”的右边是“氏”,不要多写一点;“拿、奖”是上下结构,笔画较多,上下两个部件写得扁一些才美观。教学目标1.认识“玲、详”等15个生字,会写“画、幅”等10个字,会写“评奖、时间”等7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试着用上“得意、伤心、满意”等关键词了解课文内容,讲述故事。3.读懂爸爸说的话,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有时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教学重难点第1页共11页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试着用上“得意、伤心、满意”等关键词了解课文内容,讲述故事。2.读懂爸爸说的话,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有时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玲玲的画。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玲、详”等15个生字,会写“幅、评、报、纸”这4个字,会写“一幅画、评比”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得意、伤心、满意”等关键词理清课文顺序,读出人物心情的变化,讲述故事。教学过程板块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会画画的小姑娘,她叫“玲玲”,和她打个招呼吧!(指导读准“玲”的后鼻音)2.识记“玲”字。“玲”是形声字,左边的王字旁,表示美好的事物;右边是“令”,表示读音。“玲玲”是形容玉碰击的时候发出的清脆的声音。题目“玲玲的画”中第二个“玲”读轻声。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玲玲的画》,看看玲玲画画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设计意图】上课伊始,用形声字构字的特点认读“玲”字,了解“玲玲”的本义,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要人物,将学生的关注点聚焦到课题上,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板块二初读课文,集中识记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同桌合作读课文,互相纠正错误读音。第2页共11页 3.检查字词认读情况。(1)认读带拼音的词语。xiánɡpínɡjiǎnɡbàolìnɡcuīcuījí端详评奖报纸另外催一催来不及lǎnbìnɡzāokěnzānɡnáfúhuà懒洋洋并且糟了不肯弄脏拿起一幅画①指名读,重点指导:“幅”是第二声;文中“端详”的“详”字读轻声,指“仔细地看”。②归类识记:“玲、评、另、并”的韵母是“inɡ”。(2)读去掉拼音后的词语。端详评奖报纸另外催一催来不及懒洋洋并且糟了不肯弄脏拿起一幅画(3)开火车读。4.识记字形。(1)归类识记。言字旁:详、评。(2)看图识记:奖、幅、报、脏。奖牌一幅画报纸...脏.衣服(3)字谜识字。第3页共11页 ①漕粮运走一半。(糟)②正月没有初一。(肯)(4)编口诀识记:合手握持就是拿。5.指名分段开火车读课文,相机正音。【设计意图】关注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地认读生字,交流识字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多层次地练读课文,引导学生读通句子,读懂大意。板块三图文对照,了解心情1.看图感知心情:看到这三幅图,玲玲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呢?选一选,填一填。伤心得意满意()()()2.指名回答,了解玲玲心情的变化。(得意)(伤心)(满意)3.这三幅图连起来就是本课要告诉我们的故事,试着用上“得意、伤心、满意”这三个词语,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吧。学生借助图画,用上“得意、伤心、满意”等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4.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玲玲心情的变化?找出来画上“”。(学生交流后出示相关语句)玲玲得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啪的一声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伤心地哭了起来。第4页共11页 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小花狗眯着眼睛,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整张画看上去更好了。玲玲满意地笑了。5.引导交流:玲玲的心情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呢?(指名读句子)玲玲得.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1)做动作理解“端详”的意思:请一名学生捧着书,做出仔细看书的样子。相机指导:“端详”就是仔细地看。(2)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得意”:当你得到老师或爸爸妈妈的表扬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交流:得意、开心、激动……生活中,你还遇到过哪些让你得意的事?(3)指导朗读:抓住“得意”“端详”等词语,语调上扬,语速轻快,读出玲玲“得意”的心情。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啪的一声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伤.心.地哭了起来。(4)学生做动作理解词语:拿起笔,让它掉到桌上发出啪的一声,理解“啪的一声”的意思。指导朗读“啪的一声”时要读得响而短促。(5)小组讨论:玲玲为什么伤心地哭了呢?学生交流玲玲伤心的原因,理解玲玲为什么着急、难过。(6)指导朗读:抓住“伤心”一词,语调低沉、缓慢,读出玲玲很难过的语气。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小花狗眯着眼睛,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整张画看上去更好了。玲玲满.意.地笑了。(7)看图思考:画上弄脏的地方和小狗有什么联系?(课件出示)第5页共11页 (8)小组讨论:为什么说“整张画看上去更好了”呢?(9)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小结:玲玲在弄脏的地方画上小花狗,她真是个肯动脑筋的孩子!(10)指导朗读:抓住“满意”一词,语调轻快,读出满意的语气。【设计意图】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借助三幅图整体感知课文,用图画帮助学生了解玲玲心情的变化,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用做动作、现场演示、联系学生生活经验等方式,形式多样地读出玲玲心情的变化。板块四指导书写,布置作业1.书写“幅、评、报、纸”4个字。(1)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幅、评、报、纸”。(2)比较观察:你有什么发现?预设:这4个字都是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3)教师范写“报”。提示要点:“报”是左右结构,右边要先写横折钩,再写竖。(4)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展评。(5)提醒关键笔画:“幅”字右边的“田”写得又宽又扁;“评”字右边的长横要穿插到左边偏旁中间;“纸”的右边是“氏”,不要多加一点。(6)学生自主练写“幅、评、纸”。(7)同桌互评,全班展评。2.布置作业。抄写词语:一幅画、评比、报纸、电报。3.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读出了玲玲心情的变化,知道玲玲是个肯动脑筋的孩子。下节课我们再来读读玲玲和爸爸的对话,看看爸爸是怎样引导玲玲解决问题的。【设计意图】集中识字、写字,教师先范写,再关注易错部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渗透抓关键笔画把字写工整、美观的方法,帮助学生把字写规范,提高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2课时课时目标1.复习本课15个生字,会写“画、奖”等6个字,会写“评奖、另外”等词语。第6页共11页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爸爸说的话,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有时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一幅画、评比、报纸、电报。同桌相互检查、订正。2.导入:上节课,我们知道玲玲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上小花狗,让画变得更美了。这节课我们再次读读课文,看一看:当玲玲遇到问题时,爸爸是怎样帮助玲玲的呢?板块二品读对话,理解句义1.学习玲玲和爸爸的对话。(1)玲玲不小心把画弄脏的时候,爸爸和玲玲说了什么?自由朗读课文第4~6自然段,把他们的对话用横线画出来。(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对话。“怎么了,玲玲?”爸爸放下报纸问。“我的画弄脏了,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3)分角色朗读对话:指导读出爸爸关心的语气;重读“弄脏、来不及”等词语,读出玲玲着急的语气。2.理解爸爸的话。(1)读课文第7自然段,爸爸是怎样说的呢?(出示句子)爸爸拿起画,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1指导朗读:范读,语调上扬,读出反问的语气。2思考:爸爸给了玲玲怎样的建议?3学生小结:爸爸建议玲玲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点儿什么,巧妙遮住弄脏的地方。④拓展练说: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你能想出其他好办法吗?⑤组内交流,全班汇报:可以画上爬楼梯的小乌龟、滚落的足球、圆滚滚的小花猫……第7页共11页 (2)读课文第8~9自然段,理解爸爸的话。(出示句子)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有时也能变成好事。”1指名读句子,理解“糟”的意思。(坏)2小组讨论,交流:课文里的“好事”和“坏事”分别指什么?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呢?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爸爸说的这句话的意思。④在生活当中,我们也会遇到类似的事情,你能像玲玲一样动脑筋想办法帮他们解决吗?ɑ.妈妈的衣服破了一个洞……(妈妈在破了洞的地方绣了一朵花,衣服变得更漂亮了)b.爸爸买给我的鞋子小了,穿不了……(送给妹妹)(3)评价: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爸爸?预设:这是一位和蔼可亲、循循善诱的爸爸。【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去理解爸爸话中的道理,学生更容易接受。通过拓展练说,让学生思考“弄脏的画还可以怎么办”,既训练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也不再枯燥乏味,学生的参与度会高出许多。板块三指导书写,布置作业1.指导观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怎样写才美观。(出示“拿、奖、及、画、另、并”6个字)2.教师范写,强调笔画较多的字“拿、奖”和独体字“及”的书写要点。拿、奖:上下结构,笔画较多,上下两个部件写得扁一些。及:注意笔顺,起笔是撇,第二笔横折折撇一笔写成,撇和捺要舒展。第8页共11页 3.学生书写“拿、奖、及”,教师展示评价,学生再次练写,同桌互评。4.自由练写生字“画、另、并”。5.拓展作业:回家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板书设计玲玲的画教学反思《玲玲的画》全文由玲玲和爸爸的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本课的教学,我觉得有以下优点:1.随文识记生字词。教学中我抓住“端详、啪、糟”等重点字词进行识字教学。从读文到找出重点句子读通读顺,在句中发现生字,然后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自主识记、理解,扩词说话,最后又把生字放回课文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这样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由句到篇,循序渐进,体现了低年级语文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理念。2.抓关键词理清脉络。玲玲的心情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刚上课,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得意、伤心、满意”这三个关键词,使全文脉络清晰。再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理解内容的同时,习得了概括课文大意的方法。3.联系生活懂道理。课文中爸爸说的话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那么,如何深入浅出地让学生悟出其中的道理呢?我安排了这样的一个环节:让学生帮老师想想办法,生活中遇到类似这样的“坏事”该怎么办呢?学生们兴趣盎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交流,纷纷出谋划策。这样的设计,既帮助学生理解了爸爸富含哲理的话,又搭建了语文和生活的桥梁。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第9页共11页 一、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弄.脏.(zāngzhāng)肯.定(kěngkěn)催.促(chuīcuī)端详.(xángxiáng)糟.糕(zhāozāo)二、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画出来改正并重新组词。1.就在这时侯,水彩笔叭的一声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2.我的画脏了,再画一张也来不极了。()三、看拼音,写词语。shíhoulìngwàibàozhǐnázhebìngqiě四、填一填。1.“画”字是结构,它的偏旁是。2.“幅”字是结构,它的读音是。3.“奖”字共画,笔顺是。五、选词填空满足满意1.爸爸看了我的成绩单,非常。2.虽然你跑步得了第一名,可不要哟!阅读能力大提升六、课文整体梳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从课文内容中我们了解到玲玲画的画题目是。2.玲玲的心情变化很大,依次是:、、。七、重点段落品析。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得(),只要(),()有时也能变成()。”1.根据课文原文填空。2.请你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只要肯动脑筋,坏事有时也能变成好事”这句话的?3.你从这篇课文中学到了什么?思维创新大拓展第10页共11页 八、小练笔小朋友,好事变成坏事的故事你读过吗,写一个小例子。答案一、zāngkěncuīxiángzāo二、1.侯(等候)2.极(及时)三、时候另外报纸拿着并且四、1.半包围一2.左右hòu3.9点,提,竖,撇,横撇/横钩,点,横,撇,捺五、1.满意2.满足六、1.《我家的一角》2.得意着急满意七、1.那么糟肯动脑筋坏事好事2.爸爸的话的意思是:遇到不好的事情,不要害怕,不要灰心,要动脑筋想办法,积极面对困难,克服困难。3.我从这篇课文中,学到了凡事要积极乐观地面对,不要轻言放弃的道理。八、比如《肥皂的发明》。第11页共11页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