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咕咚》◆教材分析《咕咚》是一篇趣味性很强的童话故事。主要讲树上一个木瓜熟了,掉进湖里,发出了“咕咚”的声音。兔子听了后吓得边跑边叫,许多动物也跟着跑起来,最后野牛拦住了大伙儿,问明情况,大家一起来到湖边,看到真相,原来“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动物们都哈哈地笑了。这个故事告诉学生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实真相。教学本课,按照“读文——识字——学文——述说故事”的思路进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咕、咚”等12个生字,会写“吓、怕”等7个生字。【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实真相。◆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实真相。◆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图文影音素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谈话,情境导入:1.设疑:你们知道“咕咚”是什么吗? 2.东西掉进水里会发出咕咚的响声,这响声却把兔子、狐狸、猴子、小鹿吓得撒腿就跑。这是怎么回事呢?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4.认读生字“咕、咚”相机讲解:这两个字可以组成“咕咚”一词,表示声音的词叫象声词。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要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序号。2.同桌互读,互相帮助。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评价。4.采用多种形式认读生字。5.检查生字学习情况。三、再读课文,指导写字:1.齐读课文,启发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同桌互相说一说。3.师生共评,引导学生说完整的句子。4.全班交流。5.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有什么特点?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6.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要点。7.组织学生描红、临写。8.组织全班展示。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学习新课:1.认读生字,组织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2.指导读好这些词语或短语:咕咚、木瓜、逃命、野牛、大象、拦住、拔腿就跑、可怕极了。二、品读课文,走入情境:1.品读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2)课件出示木瓜图,认识木瓜。2.品读第2—4自然段。(1)自由读2—4自然段,想一想:兔子、狐狸、猴子、小鹿、松鼠为什么跑? (2)引导想象:在兔子、狐狸、猴子、小鹿、松鼠的眼中,咕咚是什么样的东西?(3)小结:是呀,在他们的心中咕咚一定是很可怕,所以它们才会一边跑,一边喊:“咕咚来啦!咕咚来啦!”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4.教师:这些动物见过咕咚吗?5.讨论:为什么兔子、狐狸、猴子、小鹿都吓得跑起来?6.全班齐读第5—7自然段。(1)指名反馈:野牛为什么没跟着跑?(2)教师:对,野牛想弄清这咕咚到底是什么,结果真相大白了,那么这咕咚是什么呀?(3)理解“拦住”。7.分角色读课文。8.谈收获: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9.教师小结:你看,兔子没弄清什么是咕咚就乱跑,猴子、小鹿自己没看见,只是听见别人喊也跟着跑起来,结果呢?唉,虚惊一场。三、拓展延伸,总结全文:1.学生分小组试讲故事。2.小组推选代表上台讲故事。3.以八个同学为一组,戴好“木瓜”和“兔子”等七种动物的头饰,在音乐声中进行表演。4.学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5.说说你生活中不盲从,开动脑筋的经历。◆教学反思略。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