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反动与黑暗。2、正确认识别里科夫形象及其典型意义,把握小说主题。 3、欣赏小说的讽刺手法。【学习重难点】1、正确认识别里科夫形象及其典型意义,把握小说主题。 2、欣赏小说的讽刺手法。【学习难点】正确认识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及其现实意义。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拨【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要点: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阅读全文,整体感知。【作者简介】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说;后期转向戏剧创作,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短篇小说代表作《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前者成为见风使舵、善于变相、投机钻营者的代名词;后者成为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者的符号象征。契诃夫以卓越的讽刺幽默才华为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增添了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剧本有《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 契诃夫与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并称为三大短篇小说之王。【写作背景】5
小说发表于1898年。19世纪末期,俄国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马克思主义已在全国传播,工人阶级的政党正在形成,一场革命风暴即将到来。沙皇政府面临着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形势,极力加强反动统治,疯狂镇压人民,这种专制统治剥夺控制了人们的自由,全国密探遍布,告密者横行,一切反动势力纠合起来,在全国造成了阴沉郁闷的气氛。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他们死守着旧有的阵地,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这种人不但出现在官场,而且也出现在知识界。别里科夫就是这种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整体感知】一、阅读课文,给下列词语注音并注意写法。憎恶()()祈祷()()撮()合怂恿()()讥诮()滑稽()消遣()辖()制垂头丧()气二、阅读全文,自学思考以下问题:1、根据情节发展理清课文结构。第一部分(第1—5段)介绍别里科夫的外表、和。第二部分(第5段至倒数第4段)集中写别里科夫的婚事。决定结婚→事件→事件→→婚事失败(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第三部分(最后3段)埋葬别里科夫。2、人物是一篇小说的灵魂,《装在套子里的人》写了几类人物?他们各有什么特点,谈谈你的认识。A;B;C初步了解这三类人的特点。第二课时学习要点:分析别里科夫形象及其典型意义,把握小说主题,欣赏小说的讽刺手法。5
【深入赏析】再读课文,思考讨论以下问题:1、别里科夫在生活和思想方面有哪些“套子”?从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思想性格? 生活习惯、衣着打扮(有形的套子):思想性格:穿着:用具:出行:住处:思想观念(无形的套子):2、联系背景和全文,说说别理科夫为什么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从文中找出依据?为什么“别理科夫”能辖制全校甚至全城10至15年之久?3、小说还集中写了别里科夫的婚事这一典型事件和许多细节,别里科夫爱华连卡吗?那么他为何要结婚呢?如果他结婚了,能否走出5
“套子”?如何看待结婚事件?4、别里科夫这一形象有什么典型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是否有这样或那样的“套子”?如何认识和走出“套子”?在现实生活中是否有这样或那样的“套子”?如何认识和走出“套子”?请同学们联系实际,畅所欲言。【课堂反思总结】小说是怎样用夸张和讽刺的手法表现人物的?归纳:讽刺是用漫画或嘲讽的语言描绘刻画对象,以达到否定和贬斥的效果。课文中的讽刺有以下一些特色: ① 夸张的语言和漫画式的勾勒,如大热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暖和的棉大衣,从楼上摔下却安然无恙。反映人物的迂腐可笑。 ② 揭示人物荒谬的生活逻辑。如别里科夫将教师骑自行车与学生用脑袋走路联系起来,反映他腐朽落后,害怕变革的思想。 ③ 含蓄的对比,如别里科夫辖制着全城,人们都战战兢兢,反过来他自己又是战战兢兢不能入睡。这些描绘和刻画真是入木三分,暴露和批判了别里科夫腐朽丑恶的灵魂。他和华连卡姐弟的对比,别里科夫的一滚一死与姐弟俩的一推一笑,象征着追求自由生活的进步力量对窒息生命的反动势力斗争的胜利。【拓展延伸】1、5
就别里科夫形象写一篇人物短评或就套子现象写一篇思想短评,不少于400字。5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