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高中语文 / 教学同步 / 统编版(2019) / 必修下册 / 第五单元 / *与妻书 /林觉民 / 鲁迅《祝福》2017PPT课件

鲁迅《祝福》2017PPT课件

  • 2022-02-23
  • 94页
  • 3.36 MB
还剩 5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目睹中国人的麻木愚昧,遂弃医从文,立志于医治国民精神上的疾病。1918年,第一次用“鲁迅”这个笔名在《新青年》发表了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小说集:1.《呐喊》,收集1918——1922年的小说,如《狂人日记》、《药》、《一件小事》、《阿Q正传》、《故乡》、《社戏》、《孔乙己》等,共14篇。2.《彷徨》,收集1918——1922年的小说,《祝福》是第一篇,另外还有《伤逝》、《离婚》等,共11篇。3.《故事新编》,收入1922——1935年间所作的八篇作品,如《非攻》、《铸剑》、《理水》等等。鲁迅先生的作品 鲁迅先生的作品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包括《藤野先生》、《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范爱农》等回忆性散文。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南腔北调集》、《而已集》、《二心集》、《且介亭杂文》《华盖集》等。 关于《彷徨》及《祝福》A.鲁迅此时的思想状况:由呐喊到彷徨B.1924年前后的历史辛亥革命1911年五四运动1919年 《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我在年轻时也曾经做过许多梦,而我偏苦于不能忘却,这不能忘却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所以有时候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勇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鲁迅《狂人日记》“我翻开历史一看,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灯下漫笔》“大小无数的人肉的筵宴,即从有文明以来一直排到现在,人们就在这会场中吃人,被吃,以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将悲惨的弱者的呼号遮掩,更不消说女人和小儿。” 踏莽原、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呐喊; 痛毁灭、叹而已,十月噩梦,万众彷徨。——孙伏园 1《呐喊》 2《边城》 3《骆驼祥子》 4《传奇》 5《围城》 6《子夜》 7《台北人》 8《家》 9《呼兰河传》 10《老残游记》 11《寒夜》12《彷徨》二十世纪中文小说100强 创作背景及时代意义《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后收入作者的第二个小说集《彷徨》,是《彷徨》的第一篇。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鲁迅选择妇女题材,是为了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 封建思想1.三纲五常。封建思想的核心是维护封建秩序,提倡“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纲,是居于支配地位的意思,就是臣要绝对服从君,子要绝对服从父,妻要绝对服从夫,不能破坏尊卑秩序。“五常”,即仁、义、礼、智、信,也叫“五伦”,是封建礼教所规定的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之间的关系,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封建礼教就是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制定的以三纲五常为基本内容的封建礼法条规和道德标准。 封建思想2.三从四德。封建秩序对妇女的压迫尤为深重。妇女没有人身权利,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即“三从”。违背了这一秩序的妇女都被视为“罪人”。“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工,即妇女的思想品德、言语举止、仪容态度以及家务劳动都要严格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 封建思想3.贞节观。从宋代起,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封建思想趋于保守、僵化、反动,反映这种趋势的理学出现了,代表人是程颐、朱熹。理学口号是“存天理,灭人欲”。夫权自然是“天理”,而寡妇再嫁,就是以正常的“人欲”破坏了这个“天理”。理学提倡妇女守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寡妇再嫁当然不可以,就连未婚夫死了,也要为他守一辈子。最后更残忍地提出妇女要为死去的丈夫或未婚夫自杀殉死,并为这样的妇女立牌坊。封建思想已经发展到灭绝人性的地步。 有关“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一种迷信习俗。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一、基础知识 自学要求1、掌握生字词2、按照小说结构理清小说情节3、注意人物描写的手法,注意表现人物性格的句子4、品味语言,读懂句子的意思 注音寒暄送灶陈抟朱拓荸荠门槛咀嚼渣滓炮烙窈陷草窠蹙缩歆享牲醴唾弃蹒跚一瞥驯熟醉醺醺xuānzàotuántàbíqíkănjŭjuézĭpáoluòyăokēcùxīnlĭtuòpánshānpiēxùnxūn 钝响瓦楞间或悚然踌躇俨然不更事谬种雪褥瑟瑟尘芥堆形骸呜咽桌帏讪讪嚎叫dùnwǎléngjiànsǒngchóuchúyǎngēngmiùrùsèjièháiyèwéishànháo 二、课文分析之情节结构 快速浏览课文,复述故事情节 情节简表序幕:结局:开端:发展:高潮:尾声:阴沉低暗的年底景象破旧的鲁四老爷书房典型环境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祥林嫂再到鲁镇(倒叙)祥林嫂被迫改嫁祥林嫂初到鲁镇沦为乞丐的祥林嫂死去及我在雪夜的感受 布局特点与作用:!特点:使用倒叙的手法,将结局放在了文章的头部!作用:1.在情节安排上,把悲剧结局放在前面,巧妙地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有一定吸引力。2.从小说矛盾关系上看,小说开头写祥林嫂在富人们的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形成对比,深化主题。 三、课文分析之人物形象 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我回头看见了这个小男孩,五六岁的样子,瘦瘦的,小小的,一头淡黄色的头发,短短的,柔柔的;一双淡淡的眉毛,好象一缕轻烟,要转瞬而去,不大的眼睛偷偷地看着我。人物描写方法 人物形象分析之祥林嫂 祥林嫂年谱年龄事件 被赶出鲁四老爷家,沦为乞丐。?头发花白,记忆尤其坏三十二三阿毛两岁二十八九丈夫患伤寒死去,阿毛三岁二十九三十捐门槛,冬至祭祀仍不让她拿酒杯和筷子。三十一二离开人世四十上下四岁的阿毛春上被狼衔去,秋天回到鲁镇做工,祭祀时只能烧火。年底柳妈建议她去捐门槛。三十三十一春上改嫁,年底生阿毛。阿毛一岁二十七八春上死了丈夫。冬初逃出家中,经卫老婆子介绍,到鲁镇做工二十六七与打柴的祥林结婚二十六七以前事件年龄 祥林嫂: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立春之日  丈夫死去孟春之日  被迫改嫁暮春之日  痛失爱子迎春之日  一命归天“女性悲剧”的形象代言人(五星级悲剧)春天在哪里呀 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那遥远的天堂里 这里有祥林呀 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阿毛 鲁迅主要是通过什么来表现祥林嫂的悲剧的“升级”过程?1、外貌描写 第二处:初到鲁镇(34)“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头上扎着白头绳:寡妇身份脸色青黄:生活艰辛但两颊还是红的:青春的活力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善良、安分、温顺的劳动妇女 第三处:再到鲁镇(66)“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还是寡妇两颊消失了血色:青春的活力已经不复存在眼角上……精神了:人生遭受惨重打击,内心痛苦而又难以表达 第一处:临死之前(3)“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是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不仅青春活力不在,甚至连生命力都已失去。“眼睛间或一轮”说明长期的严重的打击与折磨,陷入极度悲哀,内心痛苦无法表露,精神完全麻木。三次肖像描写,用白描的手法,在对比中显示了人物的遭遇、内心的痛苦和悲哀。 鲁迅说: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眼睛与其他肖像描写相配合,展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反映了祥林嫂悲惨的一生。 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鲁迅)人的眼睛都是探照灯!(欧·亨利)眼睛是人的心灵密码,一个人的言语、动作、情态等可以伪装,而眼神是无法伪装的。只要读懂一个人的眼睛,就可以了解他内心和性格。 找眼睛论特点再到鲁镇66初到鲁镇34讲阿毛故事77捐门槛106不让祝福109行乞3问有无灵魂7顺着眼安分34顺着眼,眼角带着泪痕再受打击内心痛苦66直着眼分外有神失神、窈陷眼珠间或一轮忽然发光精神有些麻木77再受打击109麻木3一丝希望7又有希望106 眼睛的作用1、揭示祥林嫂善良老实的精神品质;2、揭示她的痛苦和悲哀;3、揭示祥林嫂性格与精神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4、通过对眼睛的描写揭示祥林嫂的挣扎、反抗和追求。 2、语言描写找对话论特点与我对话灵魂有无(9-15)对四婶讲阿毛(68\69)对大家讲阿毛(78)与柳妈的对话(90-101)封建迷信桎梏下矛盾的心理痛苦、自责麻木、空虚精神重压,陷入恐惧 3、行动描写找行动反对再嫁——(60)逃、撞怕被分身——(100)捐(门槛)怀疑灵魂——(9-15)问祥林嫂守寡不成(遭劫被卖)——守家不成(丧夫失子)——守命不成(赎身行乞),是一个不幸的女人。 4.细节描写(3)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只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聚焦镜头,由大及小,由远及近。碗是破的,表明她很穷;碗中是空的,表明她即便是乞丐,也活得不如意;竹竿比她还长,下端开了裂,表明其狼狈不堪、身心疲惫、一无所有。 5、关于祥林嫂的反抗精神:A:祥林嫂对不幸的命运抗争过吗?抗争表现:逃:山中出逃,做工鲁镇——维护自我尊严撞:改嫁中的“出格”行为——对婆家为她安排的命运的反抗捐:倾其所有,洗刷“污秽”——追求人的平等权利问:死前问我鬼神——对天经地义的神权的质疑敢于直面封建妇道、孝道, 你如何看待祥林嫂的抗争?这种抗争的实质是什么?逃躲避被卖撞不愿二婚“从一而终”的封建观念捐向封建迷信低头总结:抗争是自发的,缺乏明确的认识,而且方式方法都是错误的.所以,抗争的结果只能是逃出“苦海”,又进“狼窝”.封建礼教与迷信在祥林嫂头脑中也是根深蒂固的,落后与愚昧仍然是祥林嫂性格中相当突出的因素.悲剧人物总有悲剧性格 柳妈的话:“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现在呢,你和你的第二个男人过活不到两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 什麽大罪名?------不守妇道 从宋代起,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封建思想趋于保守、僵化、反动,反映这种趋势的理学出现了。代表人是程颐、朱熹。理学口号是“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贞洁牌坊。 “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也叫“五伦”,仁、义、礼、智、信。(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即“三从”。“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即妇女的思想品德、言语举止、仪容态度以及家务劳动都要严格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 夫妻有别“别”在何处? 男人可以借七种借口遗弃妻子并可拥有三妻四妾。女人只能必须遵从三从(幼从父,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且“从一而终”,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活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 宋明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在女子充当男子附属品的社会里,娘儿们的颈项上、耳朵上的链儿、环儿都是古代奴隶身上的链铐演化来的。它们好像是富贵的象征,其实是苦难的标记。(鲁迅) 南阳人阴瑜的妻子荀采,年轻守寡,被父亲强行改嫁到郭家。出嫁前,她用脂粉在门上写下“尸还阴”(尸体还于阴家),然后上吊死了。 明代,孙贞夫妻二人被盗匪劫掠。盗匪见妻子柴氏年轻貌美,企图侵犯。一个人上前抓了柴氏的手,柴氏立即将手上这块肉咬了扔掉,说:“贼污我身!”另一个人又扳了她一下胳膊,她又咬去自己胳膊上的那块肉说:“贼污我肱。”她的行为激怒了盗匪,被活活砍死。真烈女 女性贞节的一个重要标准志是男女授受不亲,男女不得有任何肢体、肌肤的接触,甚至连衣服也碰不得,即使被男人看一眼也算一次“失节”。古代的烈女,在河边洗衣服被男人看见了胳膊,就砍去这段胳膊示清白,为了死后树一块冰冷的贞节牌坊。 共性—勤劳、善良、质朴、安分、愚昧个性—顽强、倔强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是一个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的小人物。典型意义: 善良的祥林嫂以为辛勤劳作能安心生存以为丧夫失子能博得同情以为捐得门槛能减去罪孽悲剧人物要使人怜悯,最重要之点,性格必须善良。——亚里士多德旧中国人民的命运:(1)想做奴隶而不得(2)暂时做稳了奴隶——鲁迅 做出色女性 美国首位黑人女国务卿——赖斯 1965年,一个11岁的美国黑人女孩子随父亲来到首都华盛顿。在白宫参观时,父亲鼓励她长大后要当美国总统。她回答说:“早晚我会在那座房子里工作的。”这个女孩名叫康多莉扎·赖斯。2005年1月26日,美国参议院以85票赞成、13票反对的表决结果,正式通过布什总统对康多莉扎·赖斯接替科林·鲍威尔担任国务卿的提名。当年有雄心、肯奋斗的女孩,如今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女国务卿。赖斯的成功完全得益于个人奋斗。她从小就特别勤奋和努力,在很多方面都表现优秀,在担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期间,她工作十分卖力和敬业。 命运也往往是由人自己造成的。正如古诗人所说:“每个人都是自身的设计师。”——培根【英】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绝不让命运所压倒。——贝多芬【德】 6、讨论:祥林嫂之死?谁是凶手?鲁四老爷?因为他剥削了祥林嫂……祥林嫂之婆?因为她拐卖了祥林嫂…..柳妈?因为她的“地狱之说”加重了祥林嫂的精神负担……“我”?因为“我”的无能,导致了祥林嫂的死亡…… 鲁四老爷是凶手吗?语言(六次语言描写)(20、38、41、46、49、52、)行为(三次皱眉)(34、37、71)侧面描写(书房)(1、2、) 鲁四对祥林嫂的态度言行:“谬种”——冷酷无情、虚伪三次“皱眉”初到鲁镇,“讨厌她是一个寡妇”34猜测可能是“逃”出来的时候37二进鲁镇“败坏风俗”71“可恶!”“可恶,然而”“然而”偷偷地抢走祥林嫂,有失鲁家体面,实在可恶;祥林嫂私自逃走礼教不容,婆婆做主理所当然“卫老婆子”先荐后劫像祥林嫂这样勤快的劳动力是不容易得到的性格:冷酷自私守旧顽固伪善可取之处:照付工钱并不凶残 祥林嫂的婆婆是凶手吗?(45、58、60)精明能干绑卖欺压、虐待祥林嫂一个自私自利的人为了自己的孩子,也有很多的无奈啊! 柳妈是凶手吗?(88-99)柳妈虽然地位同祥林嫂差不多,属于下层劳动群众,但她是个受神权思想和宗教迷信毒害很深的“善女人”。她对祥林嫂在抗婚撞案的反抗之举中留下的“疤”进行嘲讽,有意挑逗人家的疼处,并讲阴司的故事给祥林嫂听,使祥林嫂恐惧不安、彻底绝望。这无论是有意的说教,还是做了封建宗教迷信和神权观念的传声筒,都是把祥林嫂推向了死亡深渊的无形的一掌。这说明封建社会的“善女人”有不善的一面,深受封建思想和宗教迷信毒害的下层劳动人民有时会成为迫害自己同类的帮凶。一个愚昧的、内心猥琐的、好心办坏事的人啊! 鲁镇上的人们是凶手吗?(79-87)鲁镇上的人们起初对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有所同情,“男人听到这里,往往敛起笑容,没趣地走了开去;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还需要陪出许多眼泪来。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而当他们听厌了祥林嫂的不幸故事,从她身上得不到新的“满足”时,便用“又尖又冷”的声调和语言奚落她。封建思想的腐蚀,使他们失去了同情心,变得麻木、冷漠。短工的一句“还不是穷死”的道出了人们对祥林嫂的轻蔑和冷漠。一群善良、冷漠、自私而又愚蠢的人! 小说中的“我”是凶手吗? (11-32)一个善良、懦弱、妥协稍微有一点良知的知识分子! 鲁迅的深刻之处,在于写出了同一阶级成员之间的隔膜,不仅是地主和劳动人民是隔膜的,知识分子跟地主是隔膜的,在鲁四老爷家,“我”跟“四叔”是隔膜的,最奇怪的是,祥林嫂跟柳妈也是隔膜的。这一点最厉害,从这一点我们才看出劳动人民翻身的困难,革命的困难!通过分析,我们发现鲁四老爷、祥林嫂之婆,柳妈、“我”都是凶手,又都不是直接的凶手,那么直接的凶手是谁呢? 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弄清祥林嫂的死因?1、客观原因:饥寒交迫(漫天风雪)寒(碗,空的、破的)饥2、主要原因:祥林嫂已无容身之所,立足之地1、地主:鲁四老爷鄙视她,斥之为“谬种”鲁四婶嫌弃她,不准其祭祀;2、资产阶级:“我”虽同情她,但不能帮助她;3、无产阶级:短工鄙弃她;柳妈嘲笑她,吓唬她;鲁镇人把她的痛苦当成“看戏”……祥林嫂生不能感受到丝毫温暖和同情,反而如置身于冰窖之中,所以只有走向死亡了…… 结论:杀害祥林嫂的凶手是——“吃人”的封建礼教思想!因此,鲁迅的好友曾经评论说:“人世的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许寿裳 害死祥林嫂的幕后黑手!“吃人”的封建礼教1、贞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从一而终2、秩序男尊女卑三纲五常3、三从妇女,服也4、祭祀三从四德5、迷信清白、圣洁鬼神、阴司、灵魂 资料链接——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祥林嫂这位农村劳动妇女正是受到这“四条绳索”的多重绞杀,虽具有传统女性的种种优点,但却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婚姻是封建社会决定女性命运的关键,也是“四条绳索”束缚女性的集中体现。婚姻并未给祥林嫂带来什么幸福,而是使她一步一步走向痛苦的深渊。 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封建礼教封建迷信封建思想 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地里赶,是一样使她增加痛苦。———丁玲 7、主题总结《祝福》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小说人物命运变化的原因、结果,往往是小说要揭示的主题。 “我”这个人物形象有何作用?小说中的“我”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我”有反封建的思想倾向,憎恶鲁四老爷,同情祥林嫂。对祥林嫂提出的“魂灵的有无”的问题,之所以作了含糊的回答,有其善良的一面,同时也反映了“我”的软弱和无能。在小说的结构上,“我”又起着线索的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展现的。“我”是事件的见证人。 三、课文分析之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一般交代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天气等。例如我们学过的课文《在烈日和暴雨下》,作者以描写烈日和暴雨的景象突出天气恶劣,用意是渲染环境的残酷,衬托祥子拉车生活的痛苦,从而反映出劳动人们在社会生活的悲惨遭遇。社会环境交代历史背景、社会情态等。《红楼梦》就展示了一定历史时期广阔而复杂的社会环境。因此,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值得我们去探究一下。 环境描写的作用1.提供人物生活的场所;2.反映时代特征、社会特征;3.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4.侧面反映人物的性格,烘托人物形象;5.暗示、推动情节的发展;6.有助于深化主题。 研读:环境描写之社会环境小说描写了几次“祝福”?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 社会环境: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下苦力的是女人,装点门面的只是男人。女人是下得厨房,却上不得厅堂。这是先生对女性命运不公的控诉。时间之绵长;范围之宽广;迷信,祝福这个行为,在鲁镇群众心头,是多么根深蒂固。揭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小说描写了几次“祝福”?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祝福1:揭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2)祝福2: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人物精神走向崩溃的过程;(36、72-76、107-109)祝福3:首尾呼应,深化主题。(112) 1、“祝福”是小说情节的枢纽,小说起于祝福,终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密切相关;2、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是在祝福的欢乐的气氛中展开的,鲜明的对照深化了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包含了辛辣的反讽意味。小说以“祝福”为题的深刻含义 环境描写之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1)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1、阴暗压抑,透露出作者的反感和贬抑;2、也为祥林嫂寂然死去渲染一种悲剧气氛。 (2)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又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1、暗示鲁镇沉闷压抑的氛围。2、“乱”字点明鲁镇忙乱的气氛;3、衬托我纷乱的思绪。 (32)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到沉寂。本有声,却又无声;人死本应惊醒,她的死却在鲁镇惊不起小小的涟漪;她轻得就如飘扬的雪花,在哪里消逝,无人理会。“我”,也只有雪一样冰冷的心。愤懑,无可奈何和无法言说。1、侧面描写鲁镇人们的冷酷无情。2、衬托作者内心的悲凉心情。 (88)祝福前夕,柳妈寻祥林嫂开心时,文中插入“微雪点点的下来了”一句,这是第三次。暗示人物将会遭到更大的打击,内心将会更加恐惧,心情将会降到冰点 (98)“祥林嫂似乎很局促了,立刻敛了笑容,旋转眼光,自去看雪花”。无奈的选择,心底的凄凉。寒冬虽冷,鲁镇人的歧视和嘲讽更凉。短暂的笑,消融不了你透骨的寒,这世界,还有没有地方把眼光旋转?唯有,把眼里嘲弄的赏玩,悲凉,看能否和着雪融散?人们的歧视和嘲讽,将会使祥林嫂更加生无可恋,一步步走向死亡,推动情节发展。 (112)远处的爆竹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借雪的猖狂,讽刺了统治势力的强大,暂时的得意;更含蓄地道出了下层劳动人民无法抗拒的雪一样的命运。深化主题 语言特色:老舍:一篇作品须有个情调。情调是悲哀的,或是激昂的,我们的语言就须恰好足以配合这悲哀或激昂。比如说,我们要传达悲哀的感情,就须选择些色彩不太强烈的字,声调不太响亮的字,造成稍长的句子,使大家读了,因语调的缓慢、文字的暗淡而感到悲哀。沉郁的色调传达悲哀的感情 情节简表序幕:结局:开端:发展:高潮:尾声:阴沉低暗的年底景象破旧的鲁四老爷书房典型环境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深化主题)祥林嫂再到鲁镇(倒叙)肖像描写众人态度听故事:猎奇祭祀时:鄙弃祥林嫂:“画眼睛”柳妈:祥林嫂被迫改嫁:“出格”反抗祥林嫂初到鲁镇:“画眼睛”沦为乞丐的祥林嫂及我在雪夜的感受“画眼睛”“三问三答”人们的反应带来重压 封建迷信的毒害封建礼教的束缚封闭的农村社会群众的淡薄、冷漠鲁镇旧历的年底雪天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示暗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