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高中语文 / 教学同步 / 统编版(2019) / 必修下册 / 第三单元 / 9 说“木叶”/ 林庚 / 高中语文《说木叶》课件1 (共42张)

还剩 5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说木叶 学习目标:1.学习诗歌的暗示性艺术特征,辨析诗歌精微的语言2.了解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相对稳定性特点,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 1934年清华大学中文系毕业。历任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既是诗人,又是学者。在唐诗和楚辞的研究中卓有建树,提出了著名的“盛唐气象”。出版过《春野与窗》、《问路集》等六部新诗集及古典文学专著《诗人李白》、《中国文学简史》等。林庚(1910---2006) 速读课文(1---3段) 思考:1、第一段的中心句是什么?本段有什么作用?“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作用:引述诗人们使用“木叶”的例子,突出了“木叶”是诗人钟爱的形象,引起下文对“木叶”特征的分析,为全文定下了一个富于文采的基调。 2、从概念上讲,“木叶”就是什么?理出第2段说“木叶”的线索明确:就是“树叶”。线索:既然“木叶”就是树叶,作者就先说树,再说叶,接着说树和叶的结合“木叶”最后是“木叶”的发展“落木”(树----叶----木叶----落木)3、既然二者在概念上完全一致,为什么会给人如此不同的感觉呢?请同学们结合作者所引用的诗句来体会。 引1:树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叶: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思考:这所有的诗句,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枝繁叶茂,浓阴匝地因为“树”和“叶”还是“树叶”会让我们想到这些! 树叶 树与叶之间的联系树与叶之间的形象并不互相排斥,而且十分一致,它们都带着密密层层林荫的联想因此树叶可以简化为叶。 引2木叶:亭皋木叶下,陇首秋去飞。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落木: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思考讨论:体会这几句诗给你的感觉。并注意由“木叶”到“落木”的发展及其关键之处。 萧瑟、凄凉。关键之处在于“木”字。从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比较:“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与“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读4---6段思考:1、:第4段“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与“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有什么不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予人以一种饱满感,感觉到了层层树叶的波动。而“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则是一种落木千山的画面,感觉到的是“空阔”。 黄叶 落叶 落叶 木 木 2、“木”与“树”相比较有哪些不同?A、“木”与“树”在概念上是一致的。但在意味上,木一般是秋风落叶中取得的鲜明形象,而树则要借助树叶的多来表达饱满的感情。B、因为说到“木”,一般情况下我们会想起这些:使人常想起树干,而不是树叶。还有与木头有关的东西,例如因为“木”具有“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把“叶”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 3、为什么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木”暗示了“落叶”呢?明确:因为“木”具有“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让人更多地想起了树干,把“叶”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 4、“树叶”与“木叶”,“落叶”与“落木”的意味有什么不同?树叶:树与叶之间的形象并不互相排斥,而且十分一致,它们都带着密密层层林荫的联想因此树叶可以简化为叶;木叶,“木”具有“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让人更多地想起了树干,把“叶”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木叶”暗示的是“落叶的微黄与干燥”,带给我们的是“整个秋天的疏朗的气息”。这就是“木叶”的艺术特征。请同学们再结合“洞庭波兮木叶下” 落叶在文中所引用的诗句来看,是春夏之交饱含水分的繁密叶子,当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先想到的是秋天如蝴蝶随风飘飞黄叶,而落木比木叶还要进一层,不仅触觉上有干燥之意,而且连叶字所保留的清秋气息和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5、木叶的艺术特征是什么?含有落叶的因素有落叶的微黄和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 6、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明确:是为了阐述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提问:作者又是如何阐释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的呢?明确:这种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诗歌的语言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和启示性。 7、讨论:课文所阐释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却拟题为“说‘木叶’”,若改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你以为如何?:标题若拟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整个文章的行文思路就要改变,它可能就要从理论的角度来论述,就会写成一篇理论性较强的学术论文。而标题拟为“说‘木叶’”,就可以把深奥的文学理论渗透于有关“木叶”诗句的品读玩味中,化深奥为简单,化抽象为形象,既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也契合了读者的阅读心理。 8、思考同类文学现象,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了解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相对稳定性特点,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那些微妙的意味往往寄诸言外。因此,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不仅要品尝言内的意思,而且要品尝言外意味。古诗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它们如“木叶”一样,成为难以言传的精妙语言,如“月”“梅”“柳”“杜鹃”等。请根据课文所阐释的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的理论,体味古诗中的“月亮”意象的艺术特点。 结论:望月怀远请根据你所熟悉的梅花诗,说说“梅”这个意象的特点。显示王安石的《梅花》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讨论,结论:高贵,圣洁,坚贞。我国古典诗歌中,有许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对稳定的盛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但也请同学们注意一下,有时候,诗人把同一意象组织在不同的意象体系里,使之表现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感情。比如唐太宗爱桃花,写过一首咏桃诗:“禁苑春晖丽,花蹊绮树装。缀条深浅色,点露参差光。向口分千笑,迎风共一香。如何仙岭侧,独秀隐遥芳。”而杜甫却说“轻薄桃花逐水流”,把桃花贬得一钱不值。再如毛泽东和陆游的两首《卜算子·咏梅》,就境界迥异。 小结:同学们,我们生长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诗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遗产,更是我们的骄傲。希望同学们在今天品味诗句的审美体验之后,能更加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读诗,学诗,爱诗,成为一个个有激情,有修养的小诗人。最后,请让我把下面这首诗献给同学们,作为今天的结束:   风雅颂是诗,古乐府是诗;   三闾大夫的狂放是诗,诗仙太白的神游是诗;   大江东去是诗,把酒临风也是诗;   诗,可以静静的坐下倾听;也可以在微雨街头温柔吟唱……   爱诗,其实是在爱着,我们的生活。 参读梅花墙角数枝梅,[1]凌寒独自开。[2] 遥知不是雪,[3]为有暗香来。[4]【注释】:[1]数:几枝。[2]凌,冒着。 【简析】: 这首诗通过写梅花,在严寒中怒放、洁白无瑕,赞美了梅花高贵的品德和顽强的生命力。王安石 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雪梅(一)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梅(二)卢梅坡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早梅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回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赏梅四佳梅之佳境:淡阴、晓日、薄寒、细雨、轻烟、佳月、夕阳、微雪、晚霞、珍禽、孤鹤、清溪、小桥、竹道、松下、明窗、疏篱、苍崖、绿苔、林间吹笛、膝下横琴、石枰下棋。 梅之佳友:岁寒三友——松、竹、梅;   四君子——梅、兰、竹、菊;   雪中四友——迎春、玉梅、水仙、山茶;   五清——梅、竹、松、水仙、月季;   五洁——水、月、松、竹、梅。 梅之佳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写梅之风韵(宋.林逋)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状梅之精神(明.高迪)   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       ——道梅之气节(元.杨维桢) 练习:请补足下列诗句的上下句: 1.秋月照层岭,。(吴均《谷柳恽》) 2.,海水扬其波。(曹植《野田黄雀行》 3.柔条纷冉冉,。(曹植《美女篇》) 4.日暮风吹,。(吴均《青溪小姑歌》) 5.,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寒风扫高木高树多悲风落叶何翩翩叶落依枝无边落木萧萧下 古代诗歌中,类似“梅”的意象不胜枚举。例如,竹、松、草、柳,等等。请大家课后搜集、梳理这些意象,编撰自己的《中国古代诗歌意象辞典》。课外练习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