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说课稿第一步:确定目标。【课标摘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科技说明文有如下的要求: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体会语言表达效果。【课标分析分解】《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是必修3第四单元的一篇科普文章。在本单元提示中也有这样的要求:“阅读这些作品,要重视科学精神的培养,关注科学探索的过程,感受科学家在探索真理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魅力。”“我们在阅读科普文章时,也要注意审美鉴赏,感受科学思维及其语言表达的特殊美感。”及于此,我的第一个学习目标确定为:【确定学习目标】1、准确找出本文标有志性的语句,或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进而梳理课文结构,通过讨论,用自己的话全面准确地概括文章的思路。7
本文不像其它的科普文章向我们介绍大量的科学知识,而是通过对童年的两件对自己启发很大的事情的追溯,告诉了我们走上科学的道路的一些必备的因素(敢于质疑、对事物充满兴趣、做事有毅力),思路很清晰,主要围绕两件事展开,所以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结构上去把握文章内容,期盼在课堂中能够让学生学到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培养筛选整合文章关键信息的能力,学生通过本文应该学会用结构分析法来快速阅读文章和梳理文章的主旨。仅仅弄懂了本文的结构还不够,最关键的是弄懂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所以,我的第二个教学目标确定为:2、分条列举出作者“教育历程”中的观点,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提到加来道雄,大家都比较陌生,提前布置大家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他的成长历程和相关成就,所以,我想由此文进一步走进作者,在理解他成长历程的同时,也感受一下他的个人魅力,激发学生探求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品质。所以,我的第三个学习目标确定为:3、说出作者在探求真理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魅力。第二步:落实目标学生课前准备:(1)学生提前了解有关作者加来道雄的作品及其为人,了解课文涉及到的一些宏观宇宙学的理论,了解一点相关的理论物理学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过程:一、导入:由牛顿对落地的苹果的思考和爱因斯坦对人为什么会笔直的掉下来的思考引入。7
牛顿在花园的苹果树下思索,一个苹果落到他的脚边,他终于获得了顿悟,于是就有了万有引力定律的问世;爱因斯坦从梯子上摔了下来,他同样没有忘记思索,于是得出了物体总是沿着阻力最小的线路运动的结论。看来,遇到事情爱思考探究,常常从小事中受到启发,这就是当代物理学家的探索的品质。那么,这些生活中平常的小事对物理学家加来道雄的影响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二、落实第一个教学目标文章的题目是《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所以叙述的顺序主要是历时性的。作者开头就说“童年的两件趣事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导我走上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而“童年的两件趣事”是什么?除了这两个趣事,作者还写了成长中的那个事例?我采用的主要方法是要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的有标志的关键句子,通过对段落中关键句子的把握,进而掌握其内容及理清课文思路,力争将这篇长文章读成一篇短文章。具体做法是: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关键性的句子,弄清作者的成长历程。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集中大家的智慧,找出有标志性的句子,主要在第1,2,12,15段,抓住这几个段落之后,那么作者的思路就很清晰明了了,那就是以下三个阶段:童年:鲤鱼世界的幻想和爱因斯坦的故事7
青年:实验成年:理论物理学家本文布局谋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在整体上,作者并没有从童年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按时间顺序叙事,而是通过童年的两件趣事和高中时建立实验室的事例,突出他成长为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并不旁及其他成长的经验;在局部上,如高中阶段,作者看了许多统一场理论方面的书,并常常去斯坦福大学的物理图书馆,相关的理论书籍是怎样启发、引导他研究的,这里肯定有许多精彩的故事,但是作者只是一笔带过,重点放在制造“自己的原子对撞机”上,其中具体的数据叙述得很详尽,让人体会到作者严谨、踏实的性格,以及内在的成为物理学家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学生在分析文章时可能对许多内容不理解,比如“超距作用”“多维空间”“平衡宇宙”“统一场论”“反物质”等等,“高维空间”对普通人来说,是很难想像的。所以,教学重点是文章内容,而不是相关的科学知识。相关知识教师有所了解,能帮助教学课文即可,不必教授给学生。再说预习任务上给大家布置的有这方面的内容,课堂上不做深究,以免把语文课上成科学课。如果学生对这些非常感兴趣,那就鼓励他们课下去查阅相关资料,以课堂为契机,调动他们探索的主动性,而这又无意识的和所制定的教学目标达成了一致。三落实第二个教学目标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内容,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7
理清了结构之后,再来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就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了,根据文章内容,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1)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是怎样的?(2)作者想通过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说明什么?(3)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是怎样启迪作者走上科学探索的道路的?(4)课文中阅读多维空间历险故事和统一场理论书籍两小段内容,对“教育历程”的叙述有什么作用?通过探讨,得出结论。四落实第三个目标本文三个主要部分,并不是简单地叙述成长的故事,而是具有深刻的科学精神内涵,作者说“我决定要对这一问题刨根问底,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在作者心中“理论物理学家”应该是怎样的人?首先让学生立足于文本谈一谈。四人一个小组进行交流,找出中心发言人。答案无外乎有以下几种:(1)想象力:科学是需要想象力的,想象力能带来创造力。作者正是从对鲤鱼世界的想象中,认识到人类观察空间的局限性,由感性的想象上升到理性的创造,体现了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7
(2)乐趣:科学不应该是枯燥的,而是应该充满乐趣的。“游戏”使他们乐此不疲,充满激情,不受外界的诱惑和干扰;而“境界”使他们不顾功利,不畏强权,只求真理。(3)实验精神:有想象力,有了乐趣,那只是成为科学家的最基础的因素,不去踏踏实实地做实验,一味地空想,不去做基础工作,不可能达到真理的彼岸。(4)必须耐得住寂寞,:理论物理学家的工作是抽象、枯燥的,受实验条件的限制,甚至可能到死也得不到成就。这样的人必须耐得住寂寞,必须有奉献精神。(5)要有耐力和恒心,坚定地信念,坚持不懈的努力。只要学生分析得合理,都应该给予肯定。最后是拓展延伸,你能不能从其他的科学家身上找到类似的品质?我们身边有这样的同学吗?说自己身边的例子。这个和大家的生活更切近,更容易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最后把气氛推向高潮。五检测目标1第一个教学目标是理清课文的结构,通过分析之后的概括来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程度。这个环节放在分析完课文的层次之后。2•学生探讨完第二个目标的四个问题之后,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7
3•作者的成长历程给你什么启示?成为一名科学家需要那些素质?请你举出几个和作者成长历程相似的科学家?也可以从身边的人谈一谈。7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