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重庆市37中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案编号:6《庖丁解牛》导学案编制人:黄菊芳审核人:高2015级语文备课组包科领导:【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先熟读文章,将重点的字音、字形等基础知识勾画出来,再研读本学案。2.借助导学案理解文中语句的深刻含义,并在课文中写好点评。3.认真限时、独立完成,规范书写,保证学案完成质量。【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并整理归纳本文中的文言知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品味庄子散文语言,学习用细致生动的叙、描阐明抽象道理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作者的情感和文中揭示的“养生”之道,并作简单辨析。预习案一、文体常识 1、庄子简介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字(一说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另一说河南省商丘市东北)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他们的哲学为“”。 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主张“”,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争斗。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他否定知识,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力否定现实,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 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著有《庄子》,亦称《》,道家经典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名篇有《》、《齐物论》、《养生主》,《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2、道家学派简介道家学派,以先秦老子、庄子关于“道”的学说为中心的学术派别。道家之名,始见于西汉司马谈的《论六家之要指》,称为“道德家”。《汉书·艺文志》称为道家,列为九流之一。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道家学说以老庄自然天道观为主,强调人们在思想、行为上应效法“道”的“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尚贤,使民不争”。伦理上主张“绝仁弃义”,以为“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与儒墨之说形成明显对立。其后,道家思想与名家、法家相结合,成为黄老之学。为汉初统治者所重。到汉武帝独尊儒术,黄老渐衰。同时,道家思想流入民间,对东汉末年农民起义运动中道教思想的产生有所影响。养生主,就是养生的主旨,也就是养生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二、课文梳理1解题庖: 丁: 解:庖丁解牛: 2、字词正音及解释踦:騞:卻:窾: 第5页共4页2014年3月
重庆市37中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案编号:6綮:軱: 硎:怵: 謋:3、文中的良庖族庖分别比喻哪两类人?三、文言断句(共16处)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探究案探究1、向庖丁取经,看看他是如何达到这一出神入化的境界的? 补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提出古之做学问的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臣之所好者,道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三年之后、方今之时——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虽技艺高超,却不掉以轻心,尊重规律(态度)。 探究2: 文惠君听庖丁介绍后,说自己懂得了“养生之道”,解牛之道和这种“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 训练案一、基础过关1.归纳一词多义 为: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②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③视为止,行为迟④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于:①合于《桑林》之舞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④虽然,每至于族第5页共4页2014年3月
重庆市37中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案编号:6然:①砉然向然②奏刀騞然③因其固然④虽然,每至于族⑤怵然为戒乎:①善哉!技盖至此乎?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辄乎?③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④依乎天理。 ⑤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2、找出词类活用字词 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 以无厚入有间 3、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砉然向然 技经肯綮之未尝 技盖至此乎 善刀而藏之 4、指出句中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视为止,行为迟 古义: 今义: 依乎天理 古义: 今义: 技经肯綮之未尝 古义: 今义: 虽然:古义: 今义: 5、注意几个重要句式 ①臣之所好者,道也 ②技经肯綮之未尝 ③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④视为止,行为迟 ⑤新发于硎 6、解释成语 游刃有余: 批郤导窾: 目无全牛: 踌躇满志: 新硎初试: 切中肯綮: 7、翻译下列句子 (1)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2)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3)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4)臣之所好者,道也 (5)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第5页共4页2014年3月
重庆市37中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案编号:6二、读庄子的庖丁解牛给我们什么启示?写100字左右的启示。【知识链界】由《佝偻者承蜩》《庖丁解牛》看庄子的人生态度【原文】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橛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佝偻者因认识到自身的缺陷,所以“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自然“承蜩,犹掇之也”。联系今日芸芸众生,心燥气傲,虚无缥缈,总在哀叹或汲汲名利中迷失自我。究其实质,仍没有认清自己适合做何事,所以才会等闲白了头空悲切。倘我们真如佝偻老人一样选准目标“用志不分,乃凝于神”,也会精于专业的。 说出自《庄子内篇》的《庖丁解牛》,文章通过厨师丁为文惠君解牛时技艺的高超与动作的娴熟,引发梁惠君感悟出“解牛”之道和养生”之道的联系。所谓“养生之道”是指在人类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中把握其规律借以自我保护的方法。 厨师丁解牛有三个阶段:“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也”;“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观察庖丁解牛的三个阶段,我们会发现:解牛初期,由于不懂规律 ,因而只能目有全牛;等认识到规律后,就可以目无全牛;随着经验的积累,规律运用的娴熟,就达到最高境界,游刃有余。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无非是:其一,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他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探求“道”——解牛的规律——作为实践的目标;其二,不懈实践,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其三,谨慎小心,尊重规律:“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 两篇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有如下几点:1.“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就能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2.“每至于族……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面对困难,不应逃避,应勇于面对。还应不莽撞,谨慎行事3.“吾处身也,若橛株拘……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要热爱本职工作。4.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抓住本质,用心做事5.依乎天理……因其固然——顺其自然,不强求。6.技经肯綮之未尝 ——避开锋芒,从长计议7.以无厚入有间——以己之利攻彼之弊8.善刀而藏之——收敛锋芒,低调做人 在纷攘的现实环境中,人们只有像佝偻者、庖丁一样,把握了社会的规律,专心致志,小心谨慎,才能够成功地避开各种难解的矛盾,使自己免于遭受伤身与劳神的困扰,从而达到保身、全生、养亲、尽年的目的。第5页共4页2014年3月
重庆市37中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案编号:6《庖丁解牛》导学案答案预习案1、解题 庖:厨师。 丁:厨师的名字,丁是他的名。 解:分解。 庖丁解牛:一个叫丁的厨师分解牛的肢体。庖丁解牛的高超技术,说明只有掌握了事物的规律,才有好的效果。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2、字词正音。踦yǐ(支撑,接触) 騞huō(象声词) 卻xì(同隙,空隙) 窾kuǎn(空) 綮qìng(结合处) 軱gū(大骨) 硎xíng(磨刀石) 怵chù(害怕,恐惧) 謋huò(象声词) 3、文言断句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探究案1、向庖丁取经,看看他是如何达到这一出神入化的境界的? 明确:臣之所好者道也(追求规律),不满足于技艺,不断追求更高的境界,总的概述技艺高超的原因。(总说) 长期的摸索,反复的实践,去了解牛的复杂的结构(必经之路)。 解牛的三种境界:始臣之解牛,无非牛者(不懂规律)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懂得规律) 方今之时,以神遇不以目视(运用规律)。 补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提出古之做学问的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臣之所好者,道也——不畏艰难,目标高远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年之后、方今之时——坚定不移,孜孜以求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千锤百炼,终成正果 虽技艺高超,却不掉以轻心,尊重规律(态度)。 2、文惠君听庖丁介绍后,说自己懂得了“养生之道”,解牛之道和这种“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 明确: 作者把牛比喻成复杂的社会,尽管矛盾复杂,斗争激烈,但总有间隙可寻,只要像庖丁那样,“以无厚入有间”,顺应环境,随俗沉浮,回避矛盾,就能保全性命,养护精神。那么人就能在社会中游刃有余了,精神和身体不会受到伤害,同时解完牛踌躇满志之后,感到心满意足的时候,不要得意忘形。 训练案一、基础过关1.归纳一词多义。 为: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给)②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动词:①解;②作为) ③视为止,行为迟(都是介词:因为) ④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都是介词:因为) 于:①合于《桑林》之舞(介词,引出对象)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介词,从) 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介词,对于)④虽然,每至于族(介词,到) 然:①砉然向然(助词,前一个是象声词词尾,后一个是形容词词尾) ②奏刀騞然(助词,象声词词尾) ③因其固然(……的样子) ④虽然,每至于族(代词:这样) ⑤怵然为戒(助词,形容词词尾) 乎:①善哉!技盖至此乎?(语气词,表疑问兼感叹语气)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辄乎?(语气词,表反问语气)③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介词,用法同“于”,相当于“比”)第5页共4页2014年3月
重庆市37中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案编号:6④依乎天理。(介词,用法同“于”,这里无需译出) ⑤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助词,用作形容词词尾,可译为“地”) 2、词类活用字词。 岁——每年,月——每月,名词作状语 3、通假字 “向”通“响” “盖”通“盍” “善”通“缮”4、注意几个重要句式。 ①臣之所好者,道也。 判断句,“……者,……也” ②技经肯綮之未尝 “之”字结构形成宾语前置:技未尝经肯綮 ③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代词“是”作“以”的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 ④视为止,行为迟 省略句 视为(之)止,行为(之)迟 ⑤新发于硎 状语后置 5、积累成语。 游刃有余:现在使用他来比喻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批郤导窾:比喻处理问题善于抓住关键,因势利导。 目无全牛:现在用一般指技艺达到极其纯熟的程度,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 踌躇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现指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新硎初试:比喻初次显示本领。亦作“发硎新试”。 切中肯綮: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 6、略二、1、、文中的良庖族庖分别比喻哪两类人? 明确:遇到事情不知道变通和不懂规律固执蛮干的人。 5、略第5页共4页2014年3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