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语基落实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千乘之国(shèng) 摄乎大国之间(niè)风乎舞雩(yú)B.因之以饥馑(jǐn)夫子哂之(shěn)夫子喟然叹曰(kuì)C.以俟君子(sì)愿为小相焉(xiàng)为国以礼(wèi)D.异乎三子者之撰(zhuàn)冠者五六人(guān)浴乎沂(yí)解析A项,“摄”应读“shè”。C项,“为”应读“wéi”。D项,“冠”应读“guàn”。答案B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风乎舞雩A.如会同,端章甫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D.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解析C项,面:名词作状语,当面。例句与A、B、D三项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答案C3下面对加点词词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解析尔:①②助词,表状态,常放在形容词或拟声词后,相当于“然”。也:③助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舒缓语气,不译。④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示疑问,呢。答案C4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居则曰:“不吾知也。”B.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C.异乎三子者之撰D.何伤乎解析C项为介宾短语后置,其余三项均是宾语前置。答案C二、阅读理解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摄乎大国之间 摄:夹,迫近。比及三年比:比较。B.舍瑟而作舍:放下。如五六十如:或者。C.吾与点也与:赞成。宗庙会同会:诸侯相见。D.其言不让让:谦让。孰能为之大孰:谁。解析A项,比:等到。答案A6下列“以”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以(因为)吾一日长乎尔B.毋吾以(因为)也C.为国以(因为)礼,其言不让D.加之以(把)师旅解析C项,以:用。答案C7下列省略内容补充及其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可使(之:千乘之国的百姓)有勇,且知方也B.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之: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足民C.(我:公西华)非曰能之,愿学焉D.如或知尔,则(之:他们)何以哉解析D项,尔:你们。答案D8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列各题。(1)下列对孔子言行的概括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对弟子言志的启发——雍容谦逊,亲切诚恳。B.鼓励曾皙发表不同意见——深明事理,循循善诱。C.讥诮子路不谦虚——不隐褒贬,切中肯綮。D.最后评述弟子志向——含蓄隐讳,不露山水。解析D项,运用了反问,直接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不含蓄隐讳。答案D(2)下列对子路“率尔而对曰”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急不可待,不假思索。B.胸无城府,急躁自负。C.刚直爽快,不说假话。D.缺少思想,鲁莽草率。解析D项,子路有理想,当然有思想。答案D(3)下列对相关人物言行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冉有先说“六七十”,转而改口“五六十”——优柔寡断,缺乏果决。B.冉有说“礼乐”大事“以俟君子”——谦虚谨慎,敦厚礼让。C.公西华在孔子的催促下说“非曰能之,愿学焉”——忍让谦恭,隐藏锋芒。D.曾皙“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放达洒脱,从容自得。解析A项,“优柔寡断,缺乏果决”错,冉有在这里表现出的应该是“谦虚谨慎”。答案A(4)下列对曾皙所描绘的春景图的评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移情于景,以景抒情B.春光明媚,惠风和畅C.治世风景,康乐蓝图D.大国风情,盛世缩影答案A拓展延伸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2题。孔子北游于农山,子路、子贡、颜渊侍侧。孔子四望,喟然而叹曰:“于斯致思,无所不至矣。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子路进曰:“由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之音上震于天,旍旗缤纷下蟠于地。由当一队而敌之,必也攘地千里,搴旗执馘①。唯由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勇哉!”子贡复进曰:“赐愿使齐、楚合战于漭漾之野,两垒相望,尘埃相接,挺刃交兵。赐着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国之患。唯赐能之,使夫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辩哉!”颜回退而不对。孔子曰:“回,来,汝奚独无愿乎?”颜回对曰:“文武之事,则二子者既言之矣,回何云焉?”孔子曰:“虽然,各言尔志也,小子言之。”对曰:“回闻熏莸②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类异也。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导之以礼乐,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夫子凛然曰:“美哉德也!”子路抗手而对曰:“夫子何选焉?”孔子曰:“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则颜氏之子有矣。”(选自《孔子家语·致思》)注①馘(guó):古代战争中割敌人的左耳以记功,这里代指左耳。②熏:香草。莸:臭草。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当一队而敌之 当:率领。B.必也攘地千里攘:夺取。C.挺刃交兵兵:兵器。D.夫子曰:“辩哉!”辩:通“辨”,区别。解析D项,辩:有口才,能言善辩。答案D10下列对文中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羽”是古代军中主帅所执的指挥旗。又称白旄。亦泛指军旗。“赤羽”指赤色的旗帜。
B.古代人自称或下对上称呼时一般称字,如文中的“由”“赐”“回”分别是子路、子贡和颜渊的字。C.“五教”指五常之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伦理道德的教育。D.《孔子家语》又名《孔氏家语》,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解析上对下和自称的时候称名,“由”“赐”“回”分别是子路、子贡和颜渊的名。答案B1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门三弟子的政治理想各不相同,子路尚“勇”,子贡崇“智”,颜回重“德”。B.孔子赞赏子路的“勇”,同时也指出他的“勇”弊在“伤财”“害民”“繁词”。C.孔子之所以肯定颜回,是因为颜回与其志趣相投,都主张以“仁”“礼”治国。D.本文与我们学过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都体现出孔子平等、民主、循循善诱的教学风格。解析B项,“繁词”指的是子贡。答案B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2)赐着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国之患。(3)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导之以礼乐。参考答案(1)你们几个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我从中进行选择。(2)我穿着白衣,戴着白帽,居中调停,分析论说利害关系,消除两国的灾难。(3)我希望遇到圣明的君主,辅佐他,施行五教,用礼乐教化人民。三、表达交流13孔子学院是推广汉语文化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它为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最正规的汉语教学服务。请阐述“孔子学院”标志的意义。解析圆圈上是用汉语和英语书写的“孔子学院”,里边是白色的和平鸽和绿色的地球。根据以上内容阐述“孔子学院”标志的意义即可。参考答案标志将昂首高飞的和平鸽与地球两种图案进行组合,同时两个图案又构成一个变体的“汉”字。整个标志包含了“全球、汉语、和平、崛起”等寓意,充分体现了孔子学院的办学理念。
14高一年级将举办“读《论语》,谈交友”读书交流会,拟向参会者赠送纪念书签。请写一则赠言,用以印制书签。要求:①紧扣活动主题;②必须原创;③语言表达简明、得体;④不超过30字。解析活动主题是“读《论语》,谈交友”,不能遗漏了“交友”的内容,“必须原创”意味着不能照搬《论语》中的内容,要活学活用。答案示例读《论语》辨损益悟先贤睿智,借慧眼识真伪觅交友良方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