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五言诗的基木特征,掌握相关的背景及文学常识。2、揣摩诗歌语言的妙处,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分析诗歌中的形象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体悟诗人的情感。3、体会诗歌余味悠长的游子思乡,爱人离居的愁情别绪,积淀人文素养。【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诗歌的赏析;2、诗歌的表现手法。难点:通过抓住意象来赏析诗歌。【预习案】一、预习积累有关文学常识1、《涉江采芙蓉》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一篇。《古诗十九首》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做。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的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由于作者文化素质较高,又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语言浅近凝练,自然和谐,艺术成就很高。是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它是五言诗的发端,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2、萧统:南朝梁代兰陵人,文学家,梁武帝(萧衍)的长子。世称“昭明太子”。3、《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共三十卷,也称《昭明文选》。4、五言诗:古代诗歌体裁。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汉代以前,偶有五言的诗句,但没有完整的五言诗。五言诗是在两汉民谣和乐府民歌中首先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东汉末年无名氏《古诗十九首》的岀现,标志着五言诗己经达到成熟阶段。至建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诗已“居文词之要”(钟喋《诗品》)成为最盛行的诗体,出现了大批名作。二、引导赏析(-)初读,整体感知1、试为这首诗划分节奏。
【方法点拨】断句:五言诗一般为二三字格式或者二一二字格式。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2、诗歌的感情基调如何?你认为全篇中哪个字浓缩了作者的情感?明确:诗歌的感情基调忧伤。是“思”字浓缩了作者的情感。3、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思”的举动是什么?这种行为在古代诗歌屮常见吗?明确:是采摘芙蓉。这种行为在古代诗歌中常见。古人以花草赠亲朋,既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之情,乂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4、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什么?为全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明确:芙蓉,即荷花,为全诗营造了高洁,清幽的意境。【探究案】本篇课文的结构框架“五个一”:一个高洁优雅的意境,一串纯真自然的举动,一声感人肺腑的叹息,来自一段深挚笃厚的爱情,一腔无以名状的忧愤。一、一个高洁优雅的意境芙蓉意象:荷花、莲花、芙蕖、菌苗等。【课外补充】(1)君子之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之君子者也。品质高洁气质优雅姿态优美仪表庄重(2)佳人之花:采莲曲二首(其二)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己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芙蓉亭亭玉立,叶如裙,花如而,不愧为佳人之花。(3)爱情之花: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由于“莲”与“怜”音同,“莲子”即“怜子”,“青”即“情”,“莲心”和“怜心”双关,就是相爱之心。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而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①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对塑造抒情主人公形象有什么作用?明确:这是环境描写,从侧面烘托了主人公形象的高雅,感情的纯洁、美好。②“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在诗歌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明确:营造了一个美好、欢乐的情境。以乐景衬哀情,这是该诗表现人物凄清心境的独特之处。二、一串纯真自然的动作(1)涉江而采的动作描写采的目的一遗采的方式一涉江釆的结果一所思在远道(2)还顾而远望的动作描写目的一望旧乡方式一还顾结果一长路漫浩浩三、一声感人肺腑的叹息爱之深才会思之切,才会见荷花而欲遗之,遗之而不得故深情回望,回望中更感路途遥渺,相聚无望,于是,郁积在心中的忧伤就幻化为天地间的一声幽叹。叹什么?
4、一段深挚笃厚的爱情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同心5、一腔无可名状的忧愤何以有终老Z叹?[课外补充]时代原因:东汉中晚期朝政腐败,尤以桓灵之世为甚,桓帝时的《童谣》“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诸葛亮也曾对后主劝谏道:“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汉末外戚宦官交相干政,此起彼伏,这些人把持朝政,安插亲信,使本来就有极大弊端的东汉选举制度也破坏殆尽,举官不再问品行、学业,只看门路和金钱,这就堵塞了一般士人的出路。士人悬梁刺股只为立徳,立功,立言,怀有强烈的功名意识,为了求一官半职不惜游京师,谒州郡,以求权门的推荐援引,但事实上大多投奔无门,空怀抱负,眼见时间消逝,不免有极大的痛苦和困惑。一方面热烈追求仕宦,一方面黑暗社会进身无望,理想与现实形成强烈反差,因而就有了“游子”的乡愁和“思妇”的闺怨。草木摇落功业无成思远路,韶华易逝空床凄冷泪轻流,反映了漂泊流离之苦和离别相思之痛,表达了一种祈求社会安定、渴望家室团聚的愿望。由于这种愿望难以实现,因此流露了浓重的感伤之情,蕴含了对社会的强烈不满。“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动乱时代的咅乐怨恨而愤怒,这是政治脱离政道的表现)这五个一结合铸就了一首成就极高的五言诗,讲述了东汉末年大多数文人的悲剧人生。【拓展延伸】课堂练笔:扩写诗句请同学们选取《涉江采芙蓉》中自己最喜欢的两句诗歌,扩写成一幅100字左右的语段。要求:(1)可加小标题,要突出心理描写。(2)先阐明诗意,再发挥合理的联想和想象。(3)要体现出情景交融的特点。(4)要体现自己对诗句的个性化解读。
示例:“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扩写。夏秋之交,故乡江南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身处界地的我,设想我的爱人在风和日丽中,正荡着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泽Z上,加入一年一度的采莲活动,这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一大乐事呀!采莲之际,她们摘几枝红莹可爱的莲花,回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来表达自己的真情挚意。在湖岸泽畔,还牛长着数不清的兰蕙芳草,被釆莲的女子们摘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简直令人心醉!倾耳细听,我仿佛听到湖面上、“兰泽”间传来她们阵阵银铃般的欢笑声!【作业案】对比阅读:《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Z。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注释:①奇树:美树。②华:同“花”。③滋:繁盛。④荣:即上句的华。⑤贵:一作“贡”,献的意思。思考:诗歌主要通过什么意象来抒情的?主人公表达的思想感情与《涉江采芙蓉》是否有相同之处?异:两首诗歌所寄托的外物有所不同,《涉江采芙蓉》借“芙蓉”“兰泽”“芳草”的幽香等美好欢乐的情景来以乐景衬哀情;而《庭中有奇树》则是以树为寄托物。另外《涉江采芙蓉》的结句哀伤不止,而《庭中有奇树》则自我宽慰。同:两首诗都采用了先扬后抑的写法。前面六句,诗人对于花、树(意彖)的珍奇美丽极力赞扬,最后两句点明了全诗主题。两首诗歌都意境高洁、清幽;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