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汉代无名作家的作品合称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被誉为“五言之冠冕”以平浅质朴的文字展深情南朝萧统合收于《文选》中4123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1、矢志伤时、人生无常的感慨。2、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3、游子思妇们离别相思之苦。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读顺畅,通大意渡过江去采摘荷花,生有兰草的沼地长着香草。采摘荷花送给谁呢?所思念的人在遥远的长道。回头看那故乡啊,漫长的道路无边无际又渺渺。感情深厚却两地分居,在愁苦忧伤中慢慢变老。
诗中主人公采芙蓉的目的是什么?
芙蓉意象:又名荷花、莲花、芙蕖、菡萏等。君子之花:周敦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之君子者也。”香气清幽,品质高洁
问题探究: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还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1、游子思乡怀人。2、女子思夫怀远。3.两者皆有
马茂元《论〈古诗十九首〉》:“在穷愁潦倒的客愁中,通过自身的感受,设想到家室的离思,因而把一性质的苦闷,从两种不同角度表现出来”。从这一点看,《涉江采芙蓉》为表现游子思乡的苦闷,不仅虚拟了全篇的“思妇”之词,而且在虚拟中又借思妇口吻,“悬想”出游子“还顾望旧乡”的情景。这样的诗情抒写,就不只是“婉曲”,简直是奇想了!前半部分:采莲图后半部分:望乡图
欣赏诗中的两幅图画
一位怅立船头的女子。她与众多女子的嬉笑不同,她注视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画面一
学生习作:夏日,清风徐徐吹来,女子到江边去采荷花,那生有兰草的沼泽地上,生长着芬芳艳丽的荷花。荷叶如同玉盘,又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荷叶上的荷花袅娜的开着,洁净而美好,采到的花儿娇艳欲滴,突然,女子眼里闪过一丝泪光:我徒然采摘了这美好的芙蓉,我又能送给谁呢?这一朵朵美丽的鲜花是送不到远方的爱人那里的啊!——代婧贤
学生习作:逢初夏,微风荡,荷香扑悄。一个人,兰泽地,清风飘飘。莲叶间,玉手中,芬芳细渺。顾四周,无念人,黯伤心翘。塘中人,思绪盈,涕泪染云裳。——裴学毓
身在“远道”的游子。四处张望着,看着回家的路无边无际,忧愁不已。画面二(想象虚写)
学生习作:在夏日的微风中,那个离家数载的人又想起了家乡那迷人之江南景色,在阵阵的微风中,他走上了暮色下的高坡,金黄铺满大地,勾起了心中强烈的思乡之情,他凝视着太阳落下的地方,心中充满种种忧伤,想起了家中的妻子。渐渐的天色暗了下来,黑暗笼罩着一切,却盖不住他对家乡那份美丽的思念。——陈旭
学生习作:又见炊烟升起,暮光照大地。独自徘徊在凄凉的田野,抬头望见那皎洁的明月与群星相伴,向大地洒下柔光,我一袭青衣流云袍,散着发丝,在这月光的照耀下,踩着枯草,不时眺望着故乡的方向。月色清幽如画,怎奈无人为乐。清风吹动我的衣角,我伫立在这孤村枯野间,无花无木无芬芳。只似抬头望见娇妻在梳妆,时光荏苒,出门时青丝已增了白发,不知吾妻之容颜?——牛孝柱
诗歌两个画面不是先后的,而是分隔、同时显现的:一边是痛苦的妻子,正手拈芙蓉、仰望远天,身后是密密的荷叶,红丽的荷花,衬着她飘拂的衣裙,显得那样的孤独凄清;(乐景衬哀情)一边是游子形容憔悴,踽踽独行,带着无限忧愁,回望着妻子所在的故乡,竟是那般愁苦!
离居终老之苦天地之间一声幽叹天地之间一声幽叹——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主题:相思怀人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而是爱到痴迷//却不能说我爱你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而是想你痛彻心脾//却只能深埋心底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而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泰戈尔
《涉江采芙蓉》是一首绝美的诗,看到他,就像看到了一种中国式乡情、亲情、爱情的缩影,横亘于历史时空之中,《涉江采芙蓉》的文字绝没有浮躁的华美,仅用清淡自然地笔触,写出了一世的悲苦。尽管千年前的那个采莲的人和被他思念的人都早已消失了。但是,只要有人,只要有诗,只要有四季的变换,在这世间就会存在着一种思慕的情怀,永远也不会改变,永远也不会消失。结语
查看更多